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一次性兑付本息的3年期国库券,其年票面利率为9.5%,到期兑付的利息为票面利率再加上保值贴补率。
由于到期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取决于通货膨胀率,因此该债券的到期现金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多空双方的巨大分歧。市场分化为以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阵营和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为代表的多方阵营。
以财政部下属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为首的多方利用327国债现货规模有限的有利条件,不断拉抬价格,制造逼空行情。
以万国证券为首的空方则认为,通货膨胀已经见顶,期货价格严重高估,顽强抵抗。
由于看法存在严重的分歧,1995年2月后多空双方均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327品种未平仓合约数量不断增加。
在多空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327国债的票面利率提高到5个百分点。
这个公告大大出乎市场预料之外,因为在该国债的发行条款中,除了保值贴补率之外,并未规定财政部可以提高票面利率的条款。财政部的这一公告是327国债的到期价值突然提高5%!
而在当时,国债期货的初始保证金才2.5%,这相当于强令空方向多方支付相当于初始保证金的200%的赔偿!
在这从天而降的特大利好鼓舞下,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率领的多方借利好用300万口买盘,将327国债期货价格从前一天的收盘价148.21元上攻至151.98元。
而对于空方主力万国证券来说,327国债期货每上涨一元,其在盘后结算时就要损失10多个亿。
为了减少损失,万国证券巨额透支交易,在交易所下午收盘前8分钟内抛出了1056万口卖单,最后一单以730万口将价格封在147.50元。
当日上交所国债期货的成交金额达到创纪录的8536亿元,其中327合约占了80%左右。
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
当晚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紧急磋商,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
这就是著名的327国债期货事件。
财政部在这次事件中突然提高票面利率的做法也受到了强烈批评。这种做法对空方是显失公平的。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6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因为国债期货被关闭,股市出现了5月18日的井喷。
1995年5月18日,证监会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的第二天,深沪股市突然巨量暴涨。
当日沪市以741.81点跳空158.92点开盘,这个开盘价已无声越过了600点和700点整数关,当日在700点上方巨量换手,最后收在763.51点,比上日收盘高出180点,涨幅达40%多。
深市也不示弱,成指以1233点跳空190点开盘,尾市收于1287点,较前日上涨244点,涨幅达23%多。沪市全日成交额达83.60亿元,这个成交量是前一交易日的54.36倍,两市总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这种暴涨,令素不关心期货的股民们惊得目瞪口呆。
5月18日,沪市的日涨幅为1994年8月以来最大,但与1994年8月狂牛不同的是,成交量更“真实”,因为从1995年1月1日起,沪市正式实施“T+1”交易制度,废除了以前的“T+0”交易,即当日买进的股票,当天是不能抛出的。成交量真实地说明,有庞大的资金人士抢盘。
5月19日星期五,沪市多空双方在“777”关口展开了一番争夺,最后多方成功占领关口,并轻松越过800点整数关,以当日最高点855.81点报收,再次上扬92.30点,日涨幅达12.09%,放出98亿巨量。
当日《上海证券报》喜气洋洋地发表题为《股市重返龙头地位》的文章。
股民看了这篇文章,也都喜上眉梢。
休市两天后,5月22日星期一,两市再续升势,上证指数收于897点,深成指收于1425点。沪市成交金额达到114.30亿元,创1995年1月1日实施“T+1”交易以来的天量,也是“T+1”以来成交金额首次突破100亿。随后几天,因浦东概念股出现回调整理,多空双方于900点附近拉锯。
这就是“5·18”的3天井喷的行情。
其升势之快、手法之凶狠,与期市上的逼仓如出一辙。显然是被封杀的期市炒手们入股市抢盘。
面对如此火暴的井喷,5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证券委第五次会议马上宣布,1995年的股票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
第二天,媒体发布“5·22会议”强调的三点精神:
第一,1995年证券、期货市场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市场,抑制过度投机,稳中求进。
第二,1995年股票发行规模将在第二季度下达,根据市场情况掌握发行进度,控制节奏,分批安排上市。
第三,巩固整顿期货市场成果,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研究与监管。
5月23日消息公布的当天,久经沙场且亏多赚少的股民闻而色变,纷纷散局。
沪市跳空106点以791点低开,在750点报收,跌幅16.39%。
深市跌得更惨,跌幅达16.9%,成交量较前日均减去三成。
“5·18”井喷行情来去匆匆地告终,消息滞后、反应迟钝、跑道又不畅的散户们又被套死一大批。
然而,“5·18”行情让不少股民似乎看到了股市的神话随时都会出现,市场乐观情绪慢慢攀升。
但是,直到八九月份,股市才又连续走高。
上海许多股民认为,10月份爬上800点没问题,甚至可能冲击“5·18”井喷的高点926点。
10月25日,证监会再次发布整顿期货市场的通知,当天沪市再度跳高40点开盘。
但这一次股市已经激情不再,第二天大盘就掉头而下,不再回头。
“5·18”井喷再狂烈,只是熊市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股市的扩容压力仍然很大。
截至1994年末统计,1994年一年中沪市增发新股71只,总数达200只;深圳新增股为31只,总数达到142只,增幅分别是56%和35%。
两市的股票市值超过4800亿元,较1993年的3500亿元,净增1300亿元,增幅近40%。
这种近于疯狂的扩容行为,与期货市场的逼仓没有多少区别,速度之快,手法之凶悍,令股民不寒而栗。
股市给以的回应就是:从1993年初到1994年底,两市的跌幅高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