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管道局奋战川渝丘陵地段
2001年,兰成渝输油管道跨过了一山又一山,穿过了一江又一江,进入了川渝丘陵地段。
在这里,管道油龙又遇到各种困难,其中依然是河流的穿越的水网的阻隔,连片的稻田和无数的堰塘给管道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流经川西平原和川渝丘陵地带的河流水量充沛,水深河宽,河道地质复杂,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设也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各种方法进行河流的穿越施工。
定向钻穿越,是管道穿越河流的一种新方法,但施工难度大,风险也大。
为了闯过难关,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选择沱江作为试验场。
承担沱江定向钻穿越施工任务的管道局第三工程公司职工们顶风冒雨,不怕吃苦流汗,在沱江两岸展开了一场苦战。
沱江属于四川省的内陆河,它发源于四川西北茶坪山脉茂县九顶山南麓,其上游由绵远河、石亭江、湔河、卜阳河、毗河5大支流汇集于金堂组成沱江干流,然后经简阳、资阳、内江,于泸州汇入长江。
沱江水平定向钻穿越长度为801米,穿越点水面宽、流量大、流速急。穿越深度37.3米,穿越断面地处沱江中游丘陵地段,曲折多弯,仅有13公里是直线距离。
穿越点不仅地表复杂,地质情况也异常复杂,布满了砂质泥岩、基石、花岗岩、卵石、姜石。这种地质可造成钻具严重磨损,风险特别大。
管道三公司沱江穿越项目部知难不畏难,他们为了确保国内道条岩石穿越工程的施工成功,做了充分的准备,采用从美国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HDR—220型水平定向钻机,并配备了专用岩石钻具,对泥浆进行科学配比,决心打一场漂亮的穿越战。
当时,通向工地的道路是一条3.5公里长的山路,路窄弯急,途中还要经过两座小桥,这给穿越钻机进场带了障碍。
而9、10月份恰好又是内江地区的雨季,道路湿滑,异常泥泞,钻机进场的时候,40吨的车头牵引主机上坡,由于道路又窄又滑,牵引时主机后轮经常打滑,轮胎脱离路面悬空。
在这危急时刻,职工们赶上前来,大家人拉肩扛,共同把钻机推过了山坡。
2001年9月12日,内江市白马镇石庙村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异常热闹。十里八村好奇的乡亲们冒着细雨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相目睹开钻的辉煌场面。
工地上,一条标语上写着:干好沱江穿越工程,誓为兰成渝作贡献!16个大字格外醒目。
业主代表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张利、徐俊,内江市副市长王宾等领导也来到施工现场,给管道三公司穿越人鼓劲加油。
11时,随着四川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李贵福总监宣布开工令,鞭炮与钻机齐鸣,钻头对着入土点,朝着沱江对岸飞快地旋转。
一时间,风声、雨声、钻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穿越阵地的交响曲。沱江穿越岩石的战役打响了!
计算机时刻测量着钻头前进的路线,技术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精心地按设计出土点的要求进行导向孔穿越。
工人们在雨中小心翼翼地拆卸、安装钻杆。钻杆一米一米地向前钻进,施工人员的心也随着向前移动。
经过6天的冒雨奋战,钻头终于在沱江东岸预定地点顺利出土。
钻孔完成后,要把管道回拖过来还需要扩大孔径。
10月23日开始预扩孔作业,由于穿越的岩石岩体既大又硬,切割刀切割高强度岩石时钻杆剧烈抖动,钻机也随着轻微跳动,扭矩和推拉力两项重要参数急剧上升,超过了工作负荷。
同时,管道一侧施工人员发现钻杆自动卸扣了。在以往施工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大家都感觉到了不正常!
扩孔作业速度进行得非常缓慢,大约平均一两个小时才能扩一根钻杆。而在一般情况下,半小时以内就可以扩一根。
雨还在不停地抛洒在沱江两岸,管道三公司穿越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退缩,他们毫不气馁,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沱江穿越项目部负责人贾伟波深深地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沱江穿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贾伟波号召广大职工:大家要振作精神,积极工作。
贾伟波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这时,在安徽淮河施工的定向钻专家、高级工程师石忠、高级技师李贵华也闻讯赶到沱江穿越工地。
大家通过一天一夜的现场观察,他们找到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复杂的地质情况导致岩石切割刀牙轮严重损坏和钻屑在孔内淤积造成的。
他们决定采取放慢扩孔作业的速度,降低扩孔时的拉力和扭矩,同时加大泥浆配比,提高钻屑携带能力,减少孔内的阻力和摩擦力等办法,终于解决了钻杆抖动和钻杆自动卸扣的问题。
扩孔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天也放晴了,大家算了算51天中竟然有45天在下雨。
但是,一场大雾却不约而至。雾气茫茫,天上虽然有太阳,但那太阳小得就像灯泡在浴室的水汽中发出昏黄的暗光,太阳在厚厚的云雾后面若隐若现。
连绵不绝的细雨,空气异常潮湿,许多人水土不服,全身上下甚至脸上都起了红色的斑疹,又痛又痒。
但是施工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大家披星戴月,坚持一天24小时昼夜施工。
施工人员穿越沱江时,不仅要进行科技攻关,而且还要与大自然搏斗。穿越职工们遭遇到当地自1981年以来的又一次特大洪峰。
2001年9月20日14时,沱江穿越项目部接到内江防汛办的紧急通知:沱江洪峰将于当晚24时到达内江。
当时,穿越施工要用的管材都堆放在岸边,如果不及时搬走,就会被洪水冲走,那就会给国家造成268万元的财产损失!
汛情就是命令。当时,贾伟波临危不乱,他立即组成了抢险小组,亲自带领24名职工迅速赶赴工地。
而当时,现场唯一的一台挖掘机却在距离堆放管子50米远处被两道冲沟挡住过不来,有劲也使不上。
眼看着洪水一浪比一浪高涨,正一步步逼近了钻杆和管材。
贾伟波大喊一声:“围堤堵水!”
一声令下,全队20几把铁锨飞舞起来,水涨堤也随之增高。
当时,凶猛的洪水已经长高了两米,堤坝不但要增高,而且还要加宽才行。
参战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股巨大的与洪水抗争的力量。
此时,周围的群众也受到感召,大家自觉地组成了一支增援军,挥锹助阵。
贾伟波立即又组织人员往高处抬管子,12个人一组,抬着800多公斤重的钢管一米一米远离洪水。
洪水在一步步逼近,大家心里明白:抢救出一根管子就能挽回4万元的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挖掘机也越过了冲沟,开始运管。
职工与乡亲们经过11个小时的奋力拼搏,67根钢管安全地躺在了高高的地方,一根都没有少,钻机靠近江的一侧也垒起了堤坝。
2001年10月31日,主体管线回拖,沱江穿越进入倒计时。
11月1日12时18分,在钻机的轰鸣声中,切割刀出土,回拖成功了!
顿时,整个工地沸腾起来,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然而,在其他施工工地,水田、水网,依然是管道施工建设的一道道难题。
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第十五标段几乎被水田、水网覆盖,这里水系发达,沟渠纵横,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由于管道线路远离干线公路,运管车辆无法直接进入施工作业带,需要修筑运管道路。但这里沟渠太多,为了不影响沟渠的正常供水,管道局第一工程公司购买了大量的过水涵管,一次竟将附近水泥厂的大小管全部买光了。
同时,因为水田的地基承载力较低,运管车辆还要靠牵引车拖拉。即使这样,管材还是不能运到位,还必须用吊管机背管。
在这特殊的水网地段,施工人员就只能用托管爬犁运管,最长拖运距离达3.5公里。
工人们在水田施工中,每天拖泥带水非常辛苦。最为辛苦的是焊工。他们虽然穿着雨裤,但为了每道焊口的焊接质量,他们往往忘记了身下的泥水,有时干脆躺在泥水中焊接。
这样,一天下来,这些辛苦的电焊工人随成了泥人。
为了抢进度,即使是在雨天,机组的人员也正常上班,一部分人在施工现场布管,其余的则在客车里等候,雨一停歇,他们就立即进行焊接。
泥泞而难缠的沼泽水网,没有能挡住管道的顽强挺进,建设者凭着勇敢也顽强,凭着智慧与力量,胜利地穿越了水网地带。
管道局第二工程公司承建的第十七、第十八标段沿线山丘连绵,沟渠纵横,雾多雨水也多,进入秋季,这里更是冷雨绵绵。
第十七标段在2001年9月份开工以后,机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管道如何过水田的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他们坚持顺序施工,尽可能减少设备二次进场,并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在测量放线的时候,职工们根据交桩记录,对现场的每个桩位仔细做好标记,对于水田长度超过100米的地段打加密桩,确保放线引线的准确。
在施工作业带,先修排水沟排水,通过自然晾晒承载能力,再用草袋装土修筑堤坝,铺垫作业面,用涵管导流排水。
在布管时,因为秋雨较多,水田地段土层含水量达到了饱和,而且土质为黏土,土壤的渗水性差,载重车辆根本就没办法通行。
职工们就用草袋子垫底,竹跳板盖面,筑就了一条简便的道路。无法采用机械运布管,他们就用槽车或履带拖拉机配合拖管小车进行钢管的二次或三次倒运,保证钢管及时到位。
在管道组装过程中,大家用外对口器配合三角架,制作钢浮板,配合挖掘机吊装组焊。
由于思想正确措施得力,他们终于成功了,经过数日奋战,输油管道顺利通过第十七标段。
输油管道第二十、第二十一标段全长115公里,都在重庆境内。沿途沟谷交错,水田密布,阴雨天特别多,道路泥泞湿滑,施工非常困难。
承担其中95公里主体管道焊接任务的管道局第三工程公司在交接桩晚、土地征用困难、管沟开挖滞后等不利情况下,他们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进行施工,在川渝地带水网地域进行了艰苦的拼搏。
由于水网地段交通困难,上下工地在路上就要耗掉3个多小时,职工每天6时出发,20时返回,经常是两头不见太阳。
大家吃饭、饮水、设备用油都是靠人一点一点往里背。
他们进入工地时,由于泥水太深,只好先迈出一条腿,再用双手帮忙拔出另一条腿,这样才能一点一点地向前行进。
大家在冰冷的泥水里一干就是一整天,下工时靴子里和水衩里都是泥水。
当时,已经50多岁的起重工周义患有关节炎,一天下来疼痛难忍,他就在睡前用红外线灯照一会,第二天照常出工。
管工杨忠臣、韩树平患感冒发烧,他们晚上输液,白天仍然坚持奋战在工地上。
在密布的水田、水网和泥泞的田间小路上施工,大型机械设备根本使不上劲,这严重地影响了施工进度。
面对这些难题,管道三公司项目部积极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大家劲住一处使,共闯难关。
钢管每根长12米,直径3.2米,重达800公斤,以往施工都是用管车直接运到现场,但现在根本进不去。
管道三公司七处的职工经过实地勘测,焊制了一个船形的爬犁,通过多次实验改进,由最初的一次拖运两根到最终一次可以拖运13根,基本上保证了泥水地段的进管问题。
化建七处在此基础上,又安装了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和4台电焊机,组装成一艘“焊接船”,由挖掘机牵引,解决了焊车在水泥地里难以行走的难题。
施工中,职工还结合重庆段山多、水多、弯多、人员设备行走困难等特点,对以往使用的对口器进行了改进,自制了轻巧灵便的顶丝式外对口器,即利用两块活动弧板卡住死管,从弧板上均匀地伸出6个支撑块,支撑块上焊上丝杠来固定活管。
这种对口器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易,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时间紧、困难多、任务重、工期短的不利情况下,管道三公司项目部把艰苦的工作环境、艰巨的施工任务,作为锻炼队伍、锤炼作风、塑造形象的好机会、好舞台,他们激励职工们为开发建设西部多做贡献。
项目部制定了灵活的经济政策,按日、周、月进行考评,实行多奖少罚的政策。
项目经理张志宏一方面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深入施工现场,靠前指挥,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施工进度。
各机组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争分夺秒地向前抢工期。
化建七处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将队伍分成4个小班组突击作战,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化建二处的施工地段障碍物多,地形复杂,职工不怕麻烦勤搬家,见缝插针组焊管道。
化建六处的施工地段邻近重庆永川市,人口密度大,唯一的一条进管路线不是高坡就是水网,运管非常困难。但他们迎难而上,用管车运、设备拖、人工抬等多种方式进管布管。
防腐工程处的职工们紧盯管线焊接,哪里焊接完成,他们就赶到哪里补口。
由于长时间在泥水里浸泡,许多人的脚都泡烂了、手也划破了,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仍然坚持在施工现场。
管道三公司终于按期完成了重庆段的管道主体焊接任务,其焊口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高达99.48%,向国家重点工程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15章 地方政府支持兰成渝建设
1999年4月,甘肃省土地局遵照省政府的指示,本着对兰成输管道建设采取特事特办的精神,为加快管道的扫线、土石方、隧道、管沟开挖等工作,派省土地局统征办公室主任,随施工部队和兰成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同赴陇西、康县阳坝实地走线,现场落实土地征用问题。
1999年6月17日,甘肃省经贸委郝主任一行3人来兰成管道项目经理部调查了解工程建设准备情况。郝主任对项目经理部所做的工作和今后的安排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表示,省经贸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管道建设。
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建设作为造福一方的大事,得到了沿线地方政府、各级官员和老百姓的支持。他们像当年支援自己的队伍打仗那样,当向导,让土地,供给衣食住行,他们是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的另一类功臣。
甘肃省给管道建设的宽厚政策,为输油管道工程建设按时开工开了绿灯,也为其他地区带了好头。
1999年7月1日,成县人民政府就兰成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用地的有关问题,向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发出通知,强调兰成输油管道是国家“九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各有关乡镇都要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全力配合工程建设,搞好军民共建。
通知同时要求,要特事特办,及时解决和协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热情服务,大力支持,及时为工程建设提供所需的相关资料,确保前期工作顺利展开。
各级地方政府把重点工程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办,给政策,派人力配合工作。
2000年3月28日上午,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崔亚军在盐关镇主持召开了由县土地局、民政局、交通局、林业局、公安局负责人以及有关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办公会议,要求县直有关单位和涉及的乡镇要充分认识这项工程建设的意义,一定要协调解决好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推诿扯皮,使礼县境内的这段大工程顺利完工。
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矛盾,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为施工提供方便;对极少数人以多要钱为目的阻挡施工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
1999年7月27日,兰州军区与宁强县人民政府就输油管道宁强段前期准备工作召开协商会议。
宁强县人民政府表示,这条管道建设是军民共建、共用、共管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对国家、部队、地方都有利。因此在该工程正式批文下达前,双方将共同努力,积极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宁强县人民政府将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并负责解决宁强段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努力为建设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
1999年8月16门,宁强县副县长、输油管道宁强段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正荣在安乐河乡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管道工程宁强段建设的有关事宜。
会议在广泛讨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地方配合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并同有关乡镇签订了责任书。
会议要求:
涉及的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配合、支持好这项工程建设。
广坪、安乐河、八海三乡镇要把责任书确定的工作内容当作政治任务坚决完成。
各有关乡镇要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和施工问题认真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土地征用和拆迁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县上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支持,一路开绿灯。
2000年4月22日,宁强县人民政府在八海乡再次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宁强段建设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会议认为,搞建设不可避免要遇到一些问题,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要按照相互支持的原则,积极协商解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在工程建设中,地方要主动给施工提供方便,建设和施工单位和部队也要照顾地方利益,尽可能地避免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协调会后,负责隧道掘进的部队官兵认真清理了河道弃渣,确保了水流畅通,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2000年5月29日,广元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唐全林主持召开了输油管道广元段施工建设有关问题的协调会议。
会议要求工程涉及的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工程建设,协助建设单位、施工部队做好建设用地的拆迁、补偿、施工协调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为了做好有关协调服务工作,广元市政府成立了支持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副市长罗蜀平任组长。随后,朝天区、市中区、剑阁区、青川县政府也相继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
2000年7月17日,广元市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沿线各县区、协调领导小组、市级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设广元段施工协调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
各相关乡镇建立协调小组,村、社要明确一名干部负责本辖区具体工作的协调,做到层层分管,事事有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补偿政策规定,各类补偿,必须由产权单位、施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核定实物数量,登记造册,按政策规定给产权者兑现补偿费;凡工程需要的砂石、片石等材料要合理定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哄抬市价,更不允许乱定价、乱要价的问题发生。
7月18日,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四川段在广元市朝天区正式开工。
2000年9月18日,简阳市常务副市长李庆威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简阳分输站选址及其有关问题,明确该项目享受简阳市招商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简阳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陈华强为组长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9月19、20日,资阳地区行署和内江市人民政府也先后召开资阳分输站和内江分输站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议事会。
会议强调:
兰州至成都至重庆输油管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分输站是为配合该输油管道工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大力支持,提高效率,搞好服务。分输站建设的一整套手续,由地、市有关部门采用“一站式”一次性办理完毕。
为了加强对该项目的领导和协调,两地市相继成立了协调小组,并把该项目作为市重点项目进行考核。内江市还要求输油管道经过的资中县,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县政府召开一次与工程有关的乡、镇长会议,搞好对农民群众的外部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000年6月底,兰州境内连降暴雨,位于兰州临洮巴下寺的洮河水势汹涌。
7月2日,多年未见的山洪突然爆发,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堤坝,淹没了方圆2000亩农田,望着自己辛苦操劳丰收在即的庄稼一夜之间毁于一旦,老百姓欲哭无泪。
当地政府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损失,向管道局第二工程公司兰成渝项目部请求紧急支援,帮助疏通河道。
当时,管道二公司机械施工处的工人正在25公里以外的洮河岸边打压。接到通知时,他们也正在抗洪保设备,人、机都已经一天一夜没停了。
但处里从大局出发,立即抽调一台挖掘机增援。当平板车把挖掘机运到出事地点时已是黄昏。
操作手李继明顾不上休息,与当地村民一起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疏通了河道。
望着渐渐退去的洪水,老百姓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多亏了你们管道工人,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们啊!”
有几个标段的主体管线分布在甘肃徧远的贫困山区,沿途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承担施工任务的管道局第三工程公司每到一处,都要求职工不给当地群众添麻烦,并尽可能地帮助当地百姓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化建二处在成县化垭乡施工时,管道恰要经过一片农田,处长韩超当即决定,改沟上作业为沟下组焊,以减少地面作业带的宽度,这样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储罐七处在康县施工时住在岸门口,他们发现当地用水比较困难,就自己出资打了一眼压水井,为驻地群众提供方便。
压力容器厂试压机组的职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为沿线农民修理农机具10多台次。
住在康县秧田乡的化建四处职工还向驻地小学捐款1000元。
管道职工的无私相助,得到了沿线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情回报,他们以各种方式对管道施工提供支持和帮助。
2000年12月,管道三公司运输处的一辆运管车因遭遇风雪,被迫停在天水至西和途中的一段山路上,很不安全,近百名过往司机和当地群众齐心协力,帮助把车推到了安全地带。
2001年7月下旬的一天,管道三公司电仪处的两名职工为测量阴极保护桩的桩位,爬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到成县化垭乡时已是饥渴难耐了。
山上一农民见状热情地把他俩邀到家里,怕外地人喝不惯生水,又专门煮了两杯浓茶。
在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的两段,有一个看似平常但绝非平常的小村落,那就是甘肃武山县洛门镇大柳树村。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小村曾是赫赫有名的西北三面红旗之一,并被国务院命名为“文明村”。而在当时,这样的村全国只有4个。
兰成渝输油管道经过这里时,这个村的老百姓有不少耕地和果园被毁,有几户村民的房子也被推掉了,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尽全力为管道建设提供方便。
有一户人家的祖坟正好在管道施工带上。按当地的风俗,迁祖坟可是大事,要祭祖3天。
可是村里头一天通知,这户人家第二天就迁完了。
从征地、施工、收尾到最后的工序结束,全村没有一户人家阻挠施工,也没有一户提出无理要求。不仅如此,村民还自发地给施工队送水、送饭。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兰州项目部把一面锦旗送到村党支部杨书记的手中,旗上绣着“发扬优良传统,支援国家建设”几个醒目的大字。
大柳树村沸腾了,村民们放起了鞭炮,敲起了锣鼓。
杨书记也很激动,不停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项目部有关人员问起邓小平到村子里来的那一段光荣的往事时,杨书记脸上闪着光,话也多了起来。他说:“那是1958年的事了,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把奖状送到我们村里来的,听老人们讲,当时来了20多辆车呢……”
杨书记望着欣喜的人们和欢蹦乱跳的孩子,激动地说:“大柳树村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项目部的同志问杨书记:“村民为什么会这么配合管道建设呢?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个工程的呢?”
杨书记笑了,他说:“这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开发西部,为老百姓造福啊,拦啥、挡啥!不就是用地嘛,国家也没亏了咱老百姓,用地给赔偿,用完了还给推平、恢复好。再说,就连我们种的地也是国家的呀。”
施工部队1999年7月陆续进驻成县抛沙镇、二郎乡、陈院乡、化垭乡、镡河乡5个乡镇境内时,县委书记、县长带领武装、民政、宣传等部门的领导,送去西瓜,饮料等慰问品,施工部队官兵深受感动。
施工部队指挥部急需在县城设立办公室,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李学仁积极与县上领导协调,分头选址,最后选定在县城中心新华书店三楼,县人武部还为指挥部提供了办公桌、椅子、床板、电视机柜等必要的办公和生活设施。
为了给管道工程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李学仁还利用参加地方会议的机会,大讲支持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帮助协调地方关系。
第16章 兰成渝管道通过国家验收
2002年4月8日,对许多参与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节日。这一天,兰成渝输油管道通过国家验收。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兰成渝输油管道是国内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高智能化的成品油管道,其建设、投产和运行难度,在国内管道建设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
管道建成后能否安全平稳运行,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负责运营管理的兰成渝输油分公司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管道安全平稳运营,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试投产过程中,公司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安全责任人的管道保卫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制度。
输油分公司先后在沿线所在地招聘护线员、值守员211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安全总监,实行领导干部要害部位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安全生产。
兰成渝输油管道投产后,由于管道内壁铁锈等杂质的原因,致使成县和广元西减压站的通过能力受到影响,为此,输油分公司采取在收球筒内加装滤网、在过滤器内加装磁铁、对管道进行清管、增大减压阀的阀芯流通宽度等措施,确保了管道的平稳运行。
为减轻自然力对管道的破坏,兰成渝输油分公司采取不断加固防护工程,加固堤防、治理滑坡、修整道路,确保管道安全并能应对紧急状态下的维修保护工作。
为加强对管道的保卫工作,兰成渝输油分公司与管道沿线地方政府、公安部门积极加强协调与沟通,建立起企警、企地、企民“三体一网”的管道保护体系,沿线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都相继下发文件或公告,公检法机关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为增强管道的应急处理能力,兰成渝输油分公司修订完成的“兰成渝管道应急抢修预案”,已通过国家安检总局的审验。
先进的管道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来管理。从管道建设开始,兰成渝输油管道的管理者就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该工程培育了一批熟悉国际惯例、业务素质高、作风过硬的管道建设人才,而管道的投入运营又为中国石油提供了一个培养成品油输送技术人才的平台。
参与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设的部分人才留在了管道沿线,担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的业务技术和对管道的熟悉,为管道的生产运行做好了人才和技术的准备。
为适应兰成渝输油管道高技术管理的要求,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建设期间,这个分公司就派出50人到国外接受各专业技术培训。投产以来,陆续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培训200人次。
同时,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充分利用这一技术管理平台,陆续建设起成品油顺序输送模拟仿真实验室、成品油管道封堵技术实验室等,力争在几年内将这里建设成成品油输送技术的人才培训基地和研发基地,让更多的人掌握多品种成品油及石化中间产品顺序输送技术和大落差、高压力成品油管道的保护和抢修封堵技术,提升中国石油在成品油输送方面的技术能力。
作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个能源基础性项目,兰成渝输油管道将西部石油资源与西南石油市场一线贯通,消除了铁路运输成品油的“瓶颈”,因而被誉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生命线工程。
同时,因这条管道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而备受国务院、集团公司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条管道自2002年9月29日投产以来,每年都将数百万吨的成品油输送到急需成油品的西南地区,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总经理杨顺成说:“当前四川市场上的成品油70%以上是通过兰成渝输油管道提供的。”
这条管道的建成投产,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提供了一条安全、稳定、快捷、经济的油品运输通道,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成品油销售模式,提高了中国石油在这一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市场需要的上百万吨成品油也正是通过这一运输渠道解决的。
为提升管道社会价值和效益水平,负责管道运营管理的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坚持服务于市场的运营理念,逐步优化批次运行顺序,降低混油量及运输成本。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尝试利用这条管道输送多种介质,从90号、93号汽油到0号柴油、航空煤油。
管道增加管输开口和增加分输量是大势所趋,沿线已有两个地区提出这类要求。兰成渝输油处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将分输点增加3至5个,为兰成渝管道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2002年11月10日,当滚滚油龙从“兰成渝”输油管道终点站奔涌而出的时候,参加工程建设的兰州军区所属部队官兵欢呼雀跃,心潮澎湃。
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能源基础性项目,“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是我国当前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成品油输送管道,也是中国石油建设史上沿线地质条件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荆棘丛生的陇南山区,山势陡峭的秦巴山岳,“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仿佛一条“巨龙”,蜿蜒群山峡谷间。
金陇管道公司总经理董盛厚在谈到军民共建时说,石油石化企业重组以后,当时要抢建这条管道,集团公司党组和兰州军区党委做出了军民共建的决策,用军民共建的形式来建设这条管道,3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正确。
这条管道的建设难度在国内管道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对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还有很重要的战备意义,将来很大一部分军用油品要用这条管道运。
如果没有两大军区广大指挥员、指战员的参与,没有两大军区最高首长的正确决策,这条管道最起码要延后2年,才能够开工建设。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史兴全来到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设现场视察后,发自内心地讲:“我干了30多年的工程,这么艰难的工程还没有见过。这条管道能有今天,全靠解放军了。这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军区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也说:
这条管道的建设对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部队后勤供应方式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资,建设一条高质量的输油管道是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军民共建、平战结合、军民共用的指示精神的。
这种军民共建管线的形式,同时也是新时期部队后勤改革迈出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