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四章 赶会

就这样。

只要没有特殊的情况,秦天都会带着妹妹,还有家里的两条狗去土山那边挖土鳖。

有的时候需要放牛,他也会把大黑带着这边吃草。

土山这边的草也是很多的,让大黑吃饱是绰绰有余的。

秦天挖土鳖的时候,秦苒则和小黑,阿黄一起玩耍,摘野花,追小鸟,土山脚下,不时传来了秦苒开心的笑声。

......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四月底,二十多天的时间过去了,秦天晒干的土鳖也有十五六斤了。

挖土鳖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连续二十多天不断的挖土鳖,如果不是真的缺钱,秦天早就放弃了。

他挖到的土鳖,一部分晒干了准备卖钱,还有一部分他送进了空间之中养了起来。

空间那么大的面积,养土鳖还是足够的。

不过,为了不让空间里的野鸡和老母鸡叨吃,养殖土鳖的那片区域,秦天还专门用栅栏围了起来。

......

“弟弟,这东西真的可以卖钱吗?”

大姐秦晴看着秦天装起来的干土鳖,在一旁满是不相信的问道。

秦晴这么问在秦天看来很正常。

别说是在九零年代,就是进入了千禧年,他们秦家村也没有人去挖土鳖卖钱。

教育程度不同,接受的信息面又很狭窄,不知道土鳖可以卖钱很正常。

虽说秦晴也是高中毕业,但是她的信息接受面太狭窄了。

九零年代,毕竟不是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网上直接一搜就能知道。

在这个年代,信息传递毫不夸张的说基本都是靠吼的。

整个秦家村一千多户人家,电话目前也就只有大队部有,有什么事情,都是大队部用大喇叭广播。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当然可以了大姐,这还是我从你给我的书上看到的。”

这话秦天可不是胡说的,他在去年的时候,就为了掩饰自己,就缠着自己大姐教他认字了,而且他故意把自己表现的很聪明。

一年多的时间,秦晴已经教会了他上千个汉字。

1990年最新版的《辞海》中,记录的汉字也不过14800多个,而我们常用的也不过三千多个汉字而已。

一千多个汉字,已经不影响秦天的基本阅读了。

“书上?哪本书上,我怎么不知道?”

听到秦天说在书上看到的,秦晴就更疑惑了,自己的书,自己怎么不知道。

对于自己弟弟秦天认字这方面,秦晴也甘拜下风,在她的心里,自己的弟弟就是一个天才。

“忘了,你的书那么多,我怎么知道。”

“好了大姐,我们赶紧出发吧,再晚人就多了。”

秦天为了转移话题,赶紧催促自己的大姐出发去赶会。

赶会,也称之为赶集。

他们这都叫会。

秦家村属于尉州镇,而尉州镇的会是农历的一,四,七。

每逢一四七镇上就会有集市,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来赶会。

卖掉家里一些富裕的东西,然后再买一些家里缺的东西。

尉州镇的集会在他们兴阳县那都是首屈一指的,至少在他们县,没有哪个镇的集会规模能比的上。

本来尉州镇就是一个大镇,全镇总人口超过了四十万。

再加上镇政府所在的地方是三县交界处,这也就导致了,其它两个县的居民每逢集会的时候也会来这里赶会。

每逢集会的时候,镇上都是人山人海的。

这还只是平时的集会,如果赶到过年那段时间,每天镇上的人都拥挤不动。

镇上的常驻人口有一万多,再加上十里八村的百姓,平时每次集会镇上都得有五六万人。

如果是过年,这个数字还得增加四五倍。

镇上东西大街长五公里,每次集会的时候,从这头到那头,全都是人。

步行都得艰难的挪动,更别说是赶车了。

赶车你更出不去。

在九零年代,一个镇上都没有几辆汽车,赶会要么是步行,要么骑自行车,再或者套牛车。

开四轮去赶会的,也只有过年村里人都去买年货的时候才有,平时根本就不多见。

镇上除了一个东西大街之外,还有一个南北大街。

只不过南北的大街就短了,整个南北大街的长度也不到一千米。

而这不到一千米的南北的大街还和省道相重叠。

说白了,就是省道从镇子的中间穿了过去。

每逢集会的时候,镇上的十字路口总是堵满了各种拉货的货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五年以后,新的省道从镇子的北边绕镇而过,那个时候,南北大街才没有再出现拥堵的情况。

......

今天的集会原本是大姐一个人去的,去把家里这俩月攒的鸡蛋卖了,换些钱买一些油盐什么的。

因为秦天的要求,所以最后加上了他。

至于妹妹秦苒则被父母带到地里去了,父母在地里干活,秦苒就自己在地头和小黑阿黄玩耍。

这种情况在九零年代的农村很常见的。

至于说为什么不交给秦天的爷爷奶奶带。

秦天的奶奶在五十岁的时候就过世了,那个时候秦天的妈妈好像才刚嫁过来。

至于秦天的爷爷,去年去世的。

出殡的那天,秦天记得特别清楚,他,还有他大伯家,二叔,三叔家的几个堂弟都被绑在了三叔家院子的楝树上。

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们的爷爷把他们带走。

前世,他爷爷出殡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前世的时候,他们这一群小孩子啥也不知道,看到自己被绑在了树上,以为要干什么呢,全都哭了起来。

一直哭到大人从坟地回来才给解开了。

......

“弟弟,来把袋子给我吧,姐帮你背着。”

赶会的路上,秦晴看秦天背在身上的布袋,心疼他,想要帮他拿着。

“不用大姐,我不累,这东西晒干也也不重,我能行。”

秦天拒绝了大姐,坚持要自己背着。

或许因为空间的原因,别看秦天才五岁,但是他的力量没有两百斤也差不多了。

家里装满了麦子的袋子,一袋差不多有一百二十斤左右,这么重的袋子他曾经试过,自己不是太吃力的就可以搬起来。

不过这个秘密他谁也没有告诉,而是选择隐藏了起来。

毕竟这太吓人了。

小孩子聪明一些这个很正常,但是要是太变态了那就不正常了。

十几斤重晒干的土鳖对于秦天来说根本就不算啥。

“好吧,你要是累了就告诉姐一声,姐帮你背着。”

今天赶集,秦天和大姐是步行去的。

没有坐别人的牛车,也没有骑自行车。

他们家一共就一辆自行车,被他父母下地的时候骑走了。

......

秦家村距离他们镇上也不过六公里的路程,即便是步行,也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已。

步行也是很快的。

路上,步行的人很多。

一眼望去,路上全都是,或步行,或赶着牛车,或者骑自行车去赶会的人。

这个时候,地里还不算太忙,所以,大家也都趁着农忙之前去赶会买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不然,一等到进入五月份忙起来,再想去赶会,那机会就很少了。

进入五月份就要开始在麦子地里栽套种的棉花了,栽完棉花麦子正是灌浆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麦子要严管的,不能干旱,也不能生虫子,不然麦子很容易减产的。

等到六月初,又该撵场收麦子了。

九零年代收麦子几乎全都是靠人力,人一镰刀一镰刀的割的,然后再赶着牛车拉到场里。

用打麦机打,或者用石磙碾压,把麦粒从麦穗之中弄出来。

这个时期的麦忙,快的一般也要半个月,慢的得一个月。而且这个时候麦子可不是只打一遍,最少也要过两遍的,有的人家甚至过三遍,为的就是多打一点麦子。

九零年,虽然家庭承包土地已经好些年了,但是粮食不够吃也是常有的事情。

一方面是麦子的产量不如后世的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家里的孩子多,这个年代,在农村,几乎每家最少都是两个孩子起步,多的有七八个,十个以上的也有不少。

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这个时候粮食收了以后还需要交公粮的。

不像后世,收麦子全都是机器,大型的收割机,快的话一天全都收完了,再慢,三天也能收完。

那个时候公粮也早就取消了,不用交公粮,收的麦子不想往家里拉的话,可以直接去粮食收购点卖掉。

但在九零年代可不行,粮食本身就不够吃呢,怎么会有人去卖。

就像秦天他们家,一年最少有半年的时间,吃的白面里会掺一半的玉米面,不然的话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有人说玉米面好吃,健康。

那是你吃的少,你只是偶尔的吃一顿,要是让你长年累月的吃试试,恐怕你早就受不了了。

......

秦家村东边这条通往镇上的大路是一条宽十二三米的土路,而且还是那种淤土,一下雨特别黏脚的那种土。

记得这条路修成柏油路要到九七年了,现在还全都是这种淤土。

不过因为最近没有下雨,路倒是并不难走。

路的两边都是已经长的一人抱粗的杨树,再两边则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

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