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自幼聪明,勤学好问,他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都不觉得满足。六岁那年的中秋之日,月挂高空,清风缕缕,令人心旷神怡。庄周抬头望着明月,突然开口问道:“爹爹,咱为啥姓庄呢?”
庄父非常高兴,赞道:“问得好!不仅要知道姓庄,还要知道为啥姓庄,这才是聪明孩子。因为咱是楚庄王后人,楚庄王的谥号是‘庄’,带有庄严、肃穆之意。所以我们很多后世子孙就以庄为姓,子孙后代都姓庄。”
庄父告诉儿子,先祖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郢都人,楚穆王之子。芈姓,名旅,又称熊侣。楚庄王不仅有超人的气量,而且有识人之明,楚庄王知人、信人、善于用人。在位期间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举,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
庄周听了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的先祖还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他一定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吧?”
庄父听儿子这么关心先祖的事情,也非常高兴,就给他讲了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他对儿子说:先祖刚即位的时候,看起来并不贤明,他贪恋酒色,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庄子一听瞪大了眼睛,皱起了眉头。
庄父看着儿子的样子,微笑着继续讲:一天,大夫伍举进见先祖。先祖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
讲到这里,庄父看了一眼儿子问,你认为大夫是来做什么的呢?
庄子想了想说:“这个伍举一定是进谏的吧!”
庄父哈哈大笑说:“不对,他是来猜谜语的。”
一听猜谜语,小庄周来了精神,因为他最爱猜谜语了。
“快讲,快讲,伍大夫给先祖猜了什么谜语?”小庄周嚷着说。
庄父故做神秘地继续往下讲: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大王请教。”先祖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
这是什么鸟呢?小庄周听了直挠头。
庄父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继续向下讲:先祖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先祖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小庄周愣了一会儿,忽然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伍大夫这是在以鸟喻人,劝谏先祖奋发图强对不对?先祖真是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伍大夫的用心。
庄父说:“是啊,先祖的确是一个大英雄,一生武功巨大。他曾经亲自指挥楚、秦、巴联军灭庸服群蛮百蒲,亲帅大军伐陆浑之戎,饮马黄河,观兵周疆,问鼎周使,创历史佳话。他还曾亲领大军平定楚国战神——若敖氏的叛乱。他六次伐郑,使郑臣服,开霸业之始。又亲帅大军与前来救郑的晋军在邲地决战,大胜晋国,立威定霸。楚国八百年中灭六十余国,地方五千里,楚庄王在位期间就‘并国二十六,益地三千里’。”
从此,小庄周对先祖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很多先祖的事迹,并经常与父亲讨论。他了解到,先祖不仅武功巨大,而且爱护百姓。他刚继位的时候,楚国就发生了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先祖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重视民生,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后来,先祖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