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一生拒绝入仕为官

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发生卿大夫夺权,江山改姓或由旁支取代,像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宋国也发生了戴氏取宋。周显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340年,宋桓公被宋剔成君推翻,宋剔成自立为君。

大约在此年前后,庄子成为漆园吏。漆园,是中国古代国家设立的专门种植漆树的园子。先秦时期,很多诸侯国均建有皇家漆园。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私家漆园。各国均设置有管理漆树园种植与生产的官吏,称之为“漆园吏”或“漆园啬夫”。

宋国的漆园在其都城商丘北二十五里蒙邑中,庄周在此为吏主督漆事。这个工作简单地说就是掌管漆事,即负责所有与油漆相关的事情。家业颓败至此,庄子只好安于这种手工业,以谋求生计。

这种悉心于技艺的经验体会,也成了庄子哲学思想逻辑展开的不竭源泉。他管理漆器作坊的时间并不太长。即使担任漆园吏期间,庄子的生活也十分贫困。庄子担任漆园吏这段时间,是他亲身体验当时社会制度的重要经历。

漆园吏是庄子一生当过的唯一官职。严格说来,吏只是从事一般事务的工作人员,不能算作官。

不过,庄周并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战国中期,在儒家和墨家“尚贤”主张的推动下,各国统治者纷纷意识到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当时,实用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人才最受欢迎。但是,在每个时代,社会总需要有些人从事理论创作和基础研究,他们虽然不能为国家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社会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

战国中期的各国国君,虽没有这样的现代意识,但他们对于从事理论和纯思想研究的知识分子也并非漠不关心,反倒只要你有名气,就会受到优待。

孟子的仁政学说并不实用,但是孟子以弘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名声很大,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礼相待。庄子和孟子同时代,但不知何故,在《孟子》与《庄子》书中,孟不言庄,庄不提孟。以“白马非马”辩题出名的名家公孙龙,虽然不能给社会带来实用价值,甚至他的论辩听起来极为荒谬,但仍然受到赵国平原君的礼遇。

以善待贤人著称的齐国,在淄博建造了稷“下学宫”,以此吸引人才。稷下学宫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各国学者都可以来讲学,自由讨论问题,就算讨论对治理国家毫无用处的空谈也是可以的。这些知识分子并无义务,齐国政府照样为他们提供食宿,有的还授以官职。可见在当时社会,无论士人的思想学说有用还是没用,只要有名,他们就有机会过上好的生活。

战国时期“四君子”——赵平原君、楚春申君、齐孟尝君、魏信陵君家里都养着很多食客,有学者,也有鸡“鸣狗盗之徒”,这就是当时社会重用人才的最好例证。因此,凭庄子的智慧和才华,也有机会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

无论当官还是做别人供养的“食客”,解决温饱总不成问题,可是庄子都没有去做,就连送上门的好“事”,庄子也会推掉。

据《秋水》记载,周显王三十年,即公元前339年,楚威王想请庄子到楚国做官,就先派两个大夫作为先遣官来游说,转达楚王对庄子的礼聘之意。

这天,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的两位大夫前来,表达相邀之意说:“愿意把国事相累于先生!”

庄子对于楚国使者所说的物质诱惑毫不动心,他手持钓竿,连头都没有回,就以一个小故事回绝了楚王之邀。他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的甲骨裹上巾被放在竹箱里,珍藏在太庙的明堂上。对于这只龟来说,它是愿意死后留下龟甲而显示自己的尊贵呢,还是宁肯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二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也准备拖着尾巴继续在泥里爬行。”

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本人的意愿,庄子宁愿选择贫困的自由生活,也不愿去做官,受别人的约束。

周显王三十二年,即公元前337年,宋君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宋君,开始了长期的残暴统治。此后不久,庄子主动辞去漆园吏职。

除了短暂的从政经历,庄子平时住在偏陋的巷子里,靠织草鞋为生。不善经营的庄子经常陷入贫困的境地,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庄子·列御寇》篇中描述了脖子枯瘦、脸色发黄的庄子形象。

庄子也经常游历于诸侯之间,却连一件体面的衣服都没有,一次,庄子去见魏惠王,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服和草鞋。可见他的生活境况确实很差。

周显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采用惠施策略,和齐威王在徐州相会,尊齐为王。

一天,庄子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裳,扎扎腰带系系鞋子去见魏惠王。

魏王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乏困顿呀?”

庄子说:“这只是贫穷,并不是疲困。志士有道行而不能得以推行,那才是疲困;至于衣服破烂,鞋子破,这是贫穷,不是疲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碰上好世道。大王难道没有见过那些善于腾跃的猿猴吗?它们在楠梓豫章之类的高大树林中,在树枝之间蹿来跳去,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就是羿和蓬蒙那样的神射手怕也难以瞄准射中它们。等到它们走在柘棘枳枸之类带刺的灌木丛中时,行动谨慎而左顾右盼,心怀畏惧而震颤不已,这时,猿猴的筋骨肌肉也还是原来的筋骨肌肉,却为什么如此高度紧张而不再柔软灵活了呢?外在环境对它不利,所以也就不能施展它们的本领了。现在到处是昏君和乱相,生活在他们中间,想要不疲困却又怎么可能呢?这已经是比干被剖心之前的征兆了啊!”

穷困的庄子有时候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有一次,庄子断了粮,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不想借粮给庄子,可能觉得庄子没有偿还能力,就对庄子说:“借给你没问题,只是要等到秋天收获以后,我就借给你更多的粮食。”

庄子听了很生气,自己快要饿死了,怎么能等到秋后呢?但是,庄子又很无奈,他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听到有呼唤我的声音,回头一看,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鲫鱼!你在干什么呢?’它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有斗升的水救我活命吗?’我说:‘好吧。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之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无处栖身。我只需要斗升的水就能够活命,而你却说出这样的话,那还不如趁早到卖鱼干的市场上去找我!’”

这个幽默的故事充分显示了庄子的文学天赋,却给人凄凉的感觉。在庄子生活的时代,凭借庄子的才华和名声,完全有能力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庄子却出人意料地甘愿选择贫穷,执意去追求精神自由。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