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观念是最复杂的,让人不可捉摸。当过去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在观念上无法接受“买股票”时,一些转变观念的人,现在都成了百万甚至亿万富翁。现在,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树立全新的观念,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财商,才能实现创富梦想,才能赢得滚滚财富。
假如问人们是否想要成为富人,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富人意味着有豪华的别墅、高级轿车,有闲暇带着娇妻贵子出国度假。在中国,这还似乎意味着光宗耀祖。但许多人觉得这一切离他们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即。成为富人真的很难吗?不难,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市场经济让我们看到了变为富人的希望。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富人。市场经济改革首先要让一部分人致富,造就一批富人,这些人将构成市场经济的基础,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这正是改革的伟大之处,它让一部分人先成为富人,来推动中国的繁荣,最后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繁荣的好处。因此,现在正是你成为富人的大好时机。因为中国必将会走向繁荣,会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成为富人。那时你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而现在,你恰逢其时,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努力地造就一大批富人,你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或许你还有所顾虑,因为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甚至与外资企业相比,在某些方面条件相差较多。但这不用担心,当前的政策是稳定的,它不会仅让外国的投资者成为富人,而让本国的投资者面临更大的风险。
不仅中国的市场在改革,而且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成为富人。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选择是否要成为富人。假如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请继续往下读,本书的作者将和你一起探讨怎样实现你的理想。倘若是否定的回答,那么你就不必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了。这本书不适合研究学术之用,也不适合作为闲暇读物,它的惟一用途是让有志成为富人的读者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富人。
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发财致富,他们在如何挣钱、如何花钱等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错误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被当作生活的信条而世代相传,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严重地束缚了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使人们在致富之路上误入迷途。
那么是哪些信条束缚了我们呢?美国经济学大师、艾伦集团总裁罗勃特·艾伦在其畅销著作《如何致富》一书中认为:
只有少数人能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步入致富者的行列,主要有九种最为普遍的错误观念影响了致富,摒弃这些观念,是迈开致富的第一步。
认为有个好工作,兢兢业业,慢慢往上谋取更好的职位,到了退休之年终能富足和幸福。持这一观点的人一般是收入偏低者,百万富翁很少这样认为。
无论你多么热爱你的工作,但指望靠它带来财富就好比在盐矿中寻找金子一样荒唐。一个固定的工作只是为了你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极少可能致富。你必须学会以较少的投入去获得较大的收入,那才是致富之路。
一项工作对每个人在某一阶段是必要的,考虑到你最终目的是成为富翁。那就别去考虑你的工作性质,它只是谋生的手段。
节约是美德,但靠节约来省钱致富无疑只是幻想。当然在致富过程中节省是重要的,但并不是说省下的钱很重要,而是指节约这种行为很重要。节省下的钱只是一个暂时的冻结,是为了更好地流动,钱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升值。
单纯性地节省开支积攒钱财很难致富,只有把钱用于投资,才是致富的良好开端。
这种观念应该说是对的,用借债的方法来满足高消费,换取表面的富有,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所说的借债投资则该另当别论。致富没有捷径(继承产业除外),你不想靠借债投资则难以开始事业的第一步。负债这种暂时的束缚是帮我们摆脱长期经济拮据的重要手段。
好多人都因为只求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个保险系数高的银行储蓄而失去了各种机会,迷失了致富之路。
致富的基本组成之一是风险,风险和机会是紧连在一起的,风险是机遇的代价。如果你只求安定、不愿承担风险,那你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许多人都这样认为,但成功之士却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失败,你就能从中学到很多,你会因挫折而更机灵,更聪明,更能找到一条致富捷径。赫伯曾说过:“人们所认识到的是成功者往往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只是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并继续向前。”人是会因为掉下水而被淹死,不就是因为没从水里及时起来而被淹没。
失败并非坏事,一次失败能教会你许多,甚至比你大学四年所学到的还有用。
富有并不是指金钱,钱币只是财富的表现形式。富有的实质是一种观念而不是实物。你可能很富有,但不一定很有钱,也可能很有钱,但并不富有。
这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但生活的逻辑确实如此,霍尼·诺顿说过:“破产是一种暂时的困境,贫困是一种思想状态。”
有一位著名富翁被人们问起假如他突然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他怎么办?他回答说:“我可以在五年以内全部找回来。”也就是说他可能暂时破产,但他永远不会贫穷。他具有致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卷土重来”。但最重要的,是他具有的自信心,确信自己第二次会比第一次更成功。
当最初的移民抵达美国海岸时,并没有任何福利制度,每个人都靠自己的努力去生存发展。20世纪初的移民们也是靠自己去寻找工作机会。而现在,人们已经把自己的经济稳定寄托于政府了。我们总期望政府能拨点资金来资助贫困区。
但是,那不是答案,只有我们自己才是经济命运的主宰。我们必须及早地认识到这点,才能越早地走上致富之路。
就像赌钱——在肮脏的交易中,赢者用不法手段利用、欺骗输者而得到一笔财物。
其实你不必用狡黠的手段去损害别人而达到巨富,在致富之路上应该是你追我赶,共同富裕的比赛。
实际上,财富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我们只是各自去寻找,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靠打击别人来致富。
你富我富大家富,不要从别人口袋里掠夺钱财。
有资本才能赚钱,这是对的。但并不是要你自己有多少钱,你不必花自己的钱,而要学会“借鸡下蛋”,学会借债投资、贷款筹集资本等方法,从而开始你的致富进程。
这个世界的大部分财富都掌握在富人手中,20%的富人掌握了80%的财富。这已经成为一条规律,而且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这条规律都适用。美国是这样,日本、欧洲各国、东南亚国家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沃尔夫提供的数据表明,1997年仅有43.3%的美国家庭拥有股票,且其中许多投资组合的规模相对较小,近90%的股票已为最富有的10%的人拥有,而那10%最富有的人拥有国家资产净值的比例从1983年的68%上升到了1997年的73%。
尽管今天有更多的人在投资,富人却依然是越来越富。问题在于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但是很少人去提高自己的财商,他们只是单纯地为投资而投资,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财商,结果,投资多年也没有得到多少回报,甚至越投资越赔。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要成为富人就要做到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不是通过你的外表和动作表现出来,我们把外表的奇形怪状和动作的异于常人称为怪异。富人的与众不同体现在思维和行动上。他们有更为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能采取与众不同的行动,使自己通向成功。
投资拥有巨大的力量,而富人才是驾驭这种力量的人。索罗斯驾驭这种力量,席卷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市场。从1997年3月到8月,索罗斯运用对冲基金使泰铢、印尼盾、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杜吉特、新加坡元均遭贬值,自己则从中大捞一笔。
最富有的投资者并不是在买投资,而是在创造他们自己的投资。排名世界前100位的富人都拥有自己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完善的系统。财富都是从企业中来,我们每个人投资的最终对象都是企业。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投资共同基金也是投资企业,如果你投资房地产,作为一项经营,你还是在投资企业。所以,投资高手都对企业经营了如指掌。富人们知道,最佳的投资方式是让你的公司为你投资,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是不明智的。因此,沃伦·巴菲特建立了贝克夏·哈斯维公司,乔治·索罗斯建立了量子公司。但是普通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知之甚少,他们都是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是很难实现财务自由的。
富有的投资者与普通的投资者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行动,这使得富有投资者控制了90%的投资。富有的投资者运用自己的企业来投资,普通的投资者以个人名义投资;富有的投资者在风险中寻找机会,普通的投资者总是在避免风险;富有的投资者工作时间越来越短,财富越来越多;而普通的投资者工作仍然繁忙,财富依然不多。
用财富创造财富是富人拥有这个世界绝大部分财富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你想成为那10%的富人,你就要学着如何去用财富创造财富,而不是用工作来创造财富。张维迎教授已经证明了资本雇佣劳动的必然性,劳动只能获得工资,而资本才能获取利润。比尔·盖茨、孙正义、李嘉诚、理查德·布兰森并不是凭借找个工作,然后拿点钱出来投资就成为亿万富翁的。他们有自己的创意,并把这种创意运用到他们创建的系统中去,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个商业系统,然后,这系统会源源不断地给他们带来财富。这个系统是他们最初的财富,他们又会把创造出的财富投入到这个系统当中,使这个系统更加庞大和完善,创造的财富更多。
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先找一份工作,然后把工作中赚的部分钱存起来购置资产,也就是说,他们是用工作去创造资产。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这种方式尚且可行,但要是你一直不努力去改变这种方式,你就永远成为不了一个真正的富人。要记住,富人不仅有钱,而且还在闲暇方面很富有的。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不仅钱比较少,闲暇方面也很“贫穷”。
富人有很多财富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创造性的东西变成财富。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创意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极少一部分有创意的人才能变富呢?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把他们的创意变成财富。单独一个很好的创意,或许你可以把它拿去卖一点点钱,但它绝不能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许多聪明的人为公司出了很多好点子,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自己只能拿一个零头,大头全都属于公司的老板,原因就在于此,他们拥有很好的想法,但他们缺乏把他们的想法转化为能够产生资产的资产工具。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智力水平超群的人,他们的智力条件比一般人的平均智力好得多,通常在大学里属优等生,能轻松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且能够成为某一学科或专业中的专家、学者、高级人才。应当承认,这些学有专长的天才们与富翁站在一起比较智力时,前者远远地超出了后者。
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在谋取财富方面,智力超群的“天才”的却还不及智力水平一般的“富翁”们。富翁并非智力超群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智力条件上与普通人相比较是差不多的。他们所想到的致富点子,说穿了一点都不稀奇,毫无半点高深莫测的意味,似乎任何人都能够想到。可是,一般人往往却对近在眼前的财富视而不见,而富翁们的财富头脑却偏偏能在稍纵即逝的瞬间灵光闪现,并把那些机遇牢牢抓住。
富翁们是靠什么致富的呢?靠的是“财商”。著名的牛仔服大王利维·施特劳斯白手发迹的事例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
利维·施特劳斯在1847年从德国来到美国,投靠他在纽约开布店的哥哥。
185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那年,利维19岁,他也加入了这股被发财的狂潮所驱使的人流之中。但是,当他只身来到旧金山,看到拥挤不堪、成千上万的淘金者后,却触动了他的另一个想法。利维认为:“淘金固然能发大财,但为那么多人提供生活用品也是一桩能赚到钱的好生意。”于是,他改变了淘金的初衷,决定另辟发财门径。
利维开设了一家销售日用百货的小商店,同时还制作野营用的帐篷、马车篷用的帆布,生意果然挺好。但利维若就此下去,一旦淘金热潮消退,商店就难以维持,以后的路怎样走,谁也说不清。好在利维的机遇马上就降临了。
一天,利维正扛着一捆帆布往店里走,一位淘金工人拦住了他,说:“朋友,你能不能用这种帆布做一条裤子卖给我?我们淘金工人整天和泥水打交道,普通的裤子经不住穿,只有用帆布做的裤子才结实耐磨。”
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利维听后,灵机一动,一条生财之道即刻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马上把那位工人带到一家裁缝店,按工人的要求做了两条帆布裤子。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牛仔裤。
结实耐磨的牛仔裤,自然成为淘金工人们争相购买的热门货。而由此兴起的牛仔服风潮,不久便席卷全球,把利维推上了富翁的巅峰。
我们不由得深深叹息,想到要穿牛仔裤的那位淘金工人为什么要把发财的机会拱手让给利维呢?这就是因为他不具备相应的财商。
我们都知道,百万富翁的智力在社会评价和他们的自我评价中都绝不能被称为天才,但他们的确又比那些可以称之为智力天才的人在经济领域中显得更强、更有能力,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尔克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这位曾经是普通学生的百万富翁,现为明尼苏达州明尼托恩卡高级生物投资集团的副总裁。他所投资的公司正在生产一种聚合物,在美国及各国的医疗试验中很流行。这种聚合物注射进膝关节,对骨关节炎病人有较好的帮助,可以使患者免做整个膝关节的替换手术。这是比尔克先生所开办的第7家医疗设备公司,它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这位大学时的普通学生,后来又是怎样建立起技术尖端的医疗公司,并使之扬名且能以几百万美元的价格出卖给大企业集团的呢?
比尔克进入罗斯福中学时,家境并不富裕。他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母亲的工作很辛苦,每天要在一家干洗店工作12个小时,收入也很微薄。为贴补家用,比尔克自己也在晚上到一家煤气站干活。母亲的行为使他懂得,应当吃苦耐劳,努力工作。这个信念支持着他坚持读完了中学,因为他在学业上并不是最好的。同时,他也意识到:“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必须读完中学。”他说:“我不是一个优秀学生,我学到的知识也不多,但我每天都坚持去上学。”
指点他去寻求机会的第一个人是一位中学的教员,那位教员鼓励这个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参加最后一次的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是成绩不太好,但足以进入一所四年制的国立大学。
“我当时不想上大学,”他说,“比尔克家也从未有人上过大学。”但那位教员改变了这一切,改变了比尔克先生的人生方向。他还帮助比尔克在摩尔黑国立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帮助他支付读完大学所需的费用。比尔克住在大学生宿舍里,他在那里所接触到的学生和教授向他展示了另一种生活的道路。
比尔克说:“我不是一个优秀学生。我毕业时的成绩平均是C+或B。但是,如果没有这位教员指引我上了大学,我就会在那个煤气站里干起全日制工作。”倘真如此,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会是今天那个功成名就的比尔克。
大学毕业后,比尔克到了一家医疗设备工厂当推销员。之后,他按照自己的方式逐步发展了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专注于对新建立的医疗公司的投资,成为该行业中的头面人物。
比尔克先生坚信,每个像他那样的智力水准的人都肯定能发现自己的成功机会。为此,他设立了一项奖学金,试图再现他自己的经历。他在明尼阿波利斯的母校设立了一项100万美元的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普通等级但出勤率高、态度积极的学生,使他们可以获得上国立大学的约一半的费用。他希望他们将来以业余工作挣得另一半的费用。他还要他们将来住校,以便能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密切接触。
这真是一项别出心裁而又意味深长的奖学金,不奖优而奖普通者。内中深意,自然是比尔克先生对那些在学习成绩上往往被人忽视的学生抱有充分的信任。在他看来,“对于那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来说,获得奖学金往往不是件难事。”他认为,“但是,他们往往会失去机会,因为他们不必专心读书,不必努力工作。而普通的学生则必须专心读书,因而能遇到更多的机会。”
由上可见,智力超群并不是成为富翁的必要条件。因为智力超群,未必财商高,富翁之所以成为富翁,能在普通者中崛起,这都是财商的功劳,富翁是靠财商赢得成功的,这是实践所证明的。拥有财商并敢于应用善于应用者,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要想使自己也拥有财商的头脑,就得通过财商训练。首先从学习财商理念入手,改变自己的守旧的观点,换成新的财商理念,其次再训练自己的财商思维,如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等,变换思维方式,使自己头脑灵活,多方位去考虑问题。最后是财商素质的训练,通过训练你的财商素质会使你完全掌握了有关财商的一切。提高了自己的财商,就使自己更容易分清一项交易的好坏,避免不利因素,或将一项不利的交易变成有利的交易。
在我们周围,你会发现一些勇敢的后来人走在了前面,而另一些人却陷入了生活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为了避免我们陷入财务误区,就更加要求我们学习财商知识、训练自己的财商。我们不是想摆脱贫困吗?我们不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就让我们以提高自己的财商开始吧,我们还很年轻,既然财富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就应该抓住它。青年朋友们,让我们训练自己的财商,为使自己成为富人而努力进取吧!
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创新的追求更加强烈,致富的欲望更加丰富,创富的途径更加多样,对财富与财商的认识更加全面。今天,社会需要财富,因为财富标志着进步与发展;我们需要财富,因为财富意味着成功与幸福。一个新世纪的创富风暴已经到来。
富人到底是怎样赚钱的,也许你看到这里已经有所启迪:机遇只是外在形式,观念才是内在要因。致富需要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而这一切不需要你投入什么就可以免费得到,这就是创富的新理念。从现在起树立创富新理念,开始行动,财富就在前面等着你。
让我们趁着这股强劲的东风,开启我们自己的财商,迎接新世纪创富风暴,投入到实际的致富行动中去吧,以行动开始,将以收获结束,开启财商,你会更富有、更自由、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