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弃仕从商的吕不韦

短短的一个月之间,吕不韦从前程似锦的梦想中清醒过来了,他从亲身经历的几件事中清楚地看到了金钱的力量,并决定弃仕从商,再结交权贵,曲线入仕。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不走众人皆循之途,而去踏足一个自己没有经历过的领域,其风险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可吕不韦仍然作出了决定,可见其魄力之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吕不韦把父亲给的一锭金,换成了千文铜币,到鲁国的曲阜去贩水蜜桃。半文钱一斤,到濮阳可以卖到三文钱,赚头很大。他雇了一条船,装了整整一船的桃,逆水而上驶向濮阳。

吕不韦立志要从这宗贩桃买卖做起,集沙为塔,聚少成多,最终富甲天下。很快,他就距濮阳只有两天路程了,但天有不测风云,日近黄昏时,船拢岸停泊,吕不韦与艄公食宿于船舱之中。

半夜时分,滂沱大雨从天而降,一直下到了傍午时也没有停下来。吕不韦催促艄公赶紧起程,然而艄公看着浑浊而湍急的江水说,上游下来的洪峰太猛,摆不动船,吕不韦从箩筐里取出两个桃子一看已经发热变软。而大雨不停两天后满船鲜桃溃烂成泥。他捶胸顿足的哭喊,感到绝亡。他独自跑回家乡,但又感到无颜见父母,便想一死了之。

吕不韦决定投河自尽,当他走到岸边时,却被人叫住了。他一回头发现是他在绸缎庄中惟一的朋友王奎。当得知吕不韦的遭遇后,王奎百般安慰,并借给他二锭金作为本钱。

王奎劝吕不韦干脆开个绸缎庄,一来毕竟干过,熟门熟路,再则,王奎还可以暗中给他介绍客人。吕不韦对王奎感激不尽,回到了家中。

吕不韦又满怀信心地筹划张罗,在宋祁的绸缎庄附近开了一家店铺,尽管咫尺之间有两家相同的买卖,但吕不韦生意还颇为兴旺。

没过几天,吕不韦的生意就荒疏冷淡了。原因是相同的绸缎,那边卖得比这边贱。王奎告诉吕不韦,宋祁见他的生意兴隆起来,故意压价,想把吕不韦的店铺挤得一败涂地。王奎劝吕不韦改弦更张,做别的买卖吧,因为吕不韦本小利薄,压价压不过宋祁。

吕不韦来了股拗劲,他想挤垮我我偏不垮。在这儿争不过他,就当野外商人,到临时集市上去。于是,吕不韦领着两名伙计,背着绸缎,登上横断而高耸的垅台,四处眺望,见人就揽生意,见利就网罗。当年孟轲把这种商业活动称之为“垄断”,并记录在《孟子·公孙篇》里。

垄断这种生意利微而辛苦,常年在外,风吹雨淋,霜欺雪染。但吕不韦还是坚韧不拔地与两个伙计起早贪黑,背着货物行走在田间阡陌上。

吕不韦在“垄断”过程中认识了一位去过匈奴的耍蛇人,在其劝说和分析下,吕不韦放弃了“垄断”,携带一批绸缎入匈奴以之换取马匹,再将马匹运到邯郸贩卖,获利甚丰。

在吕不韦眼里,当时的邯郸是一个发财致富的好地方。当时邯郸城已有数十万人口,人文基苹,百业兴旺,四方商贾云集,交通顺畅,东可到齐都临淄,西可达三晋腹地,北去有幽燕,南下通大梁,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吕不韦特别崇拜邯郸大商人郭纵。这郭纵靠着治铁和贩卖铁器,奇迹般地成为邯郸首富,令吕不韦钦羡不已。

邯郸城还有一大吸引人的特色,就是遍布歌楼舞馆、茶坊洒肆,还有美丽多情的邯郸女子,对远客行商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每次到邯郸,吕不韦总是希望多呆一段时间。他有时真想结束走东问西的生涯,就在邯郸城里做个富佬算了。碰上赵国和别国打仗,或者秋雨连绵,河水泛滥,他们就不得不在邯郸呆上数月甚至半年。吕不韦这时就可称心如意,到城里各处尽情游冶呷笑,放浪形骸。

吕不韦在邯郸结结识了许多红粉知己。吕不韦有的是钱财,对熟识的女子也乐得慷慨解囊,百般投其所好。一个偶然的机会,吕不韦遇到一位美貌的邯郸歌女,一见钟情,干脆就娶回做了姬妾,朝夕相伴。不过在当时,吕不韦做梦也想不到,这位名为赵姬的女子,日后竟然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吕不韦娶了赵姬之后,着实神魂颠倒了一阵。那赵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而且能歌善舞,貌若天仙。吕不韦如获至宝,恩爱有加,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段温柔乡的商旅和温馨。

半年后,吕不韦开始厌倦这种生活了。他本来就不是好色之徒,更不是多情种子。美女,只能暂时使他愉悦,却不能使他长期沉溺其中,商人的本性迅速在他身上复苏,赚钱,才是他的天职;看着自家财富不断增殖,他的心里才会真会正踏实。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