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发现“奇货”可居

有一天,吕不韦去赵国都城邯郸经商,他一面有一搭无一搭地做着生意,一面在歌舞场上、筵席之间寻找能实现一本万利的商品。

真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一本万利的货物终于被吕不韦发现了。有一天,吕不韦行色匆匆地跑回家来,急不可耐地对他的父亲报告说:“我找到了一宗一本万利的生意。”

“什么生意?”吕不韦父亲急切地问道。

吕不韦问道:“春种秋收凭卖力气耕田能收到几倍的利?”

吕不韦父亲道:“大约有十倍吧?”

吕不韦又问道:“贩卖珠玉珍宝能挣几倍利呢?”

吕不韦父亲答道:“百倍!”

紧接着吕不韦提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立主定国,把一个国家的头儿买过来能赚多少倍呢?”

不难想像,听到这样的话,老吕头吓得目瞪口呆,停了半天才从嘴里挤出两个字:“无数……”

这个“无数”的含义,不知是指“立主定国”这种骇人听闻的生意,自己从来没听说过,心中“无数”;还是指这宗胆大的买卖,可赢利“无数”?反正老头儿对自己的儿子想干什么已经无法猜测了,只好听吕不韦自己亮出底牌。

“当今之世,拼命种田,出死力耕作,到头来也只能混个吃饱穿暖。”吕不韦以教训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若能定国立君,把一个国家的头儿买到手,不仅一生吃穿不愁,而且荣华富贵可泽及后世。我就想做这笔生意。”

听着吕不韦胸有成竹地一口气说出这么个惊人的计划,老头子瞠目结舌愣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个家富万金的大商人一辈子什么生意没做过,可是,买卖国君的交易却连想都没想过。他见儿子竟有这么大的胆略和气魄,知道自己远远落后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大概只有自叹弗如的份儿了。

吕不韦向父亲报告以后,没有再停留,重新打点行装,离开残破的、岌岌可危的故国,返回邯郸。吕不韦对他父亲说的,确实不是空话。他自己是心中“有数”的:他所谓的“定国立君”已经有了具体目标,他所要贩的货也早在邯郸待价出售。

吕不韦离开濮阳昼夜兼程赶赴邯郸。这时,邯郸和濮阳间已成为秦、赵之间的战场,吕不韦回去需要穿过一道道秦军、赵军防线,有时还有魏军的军阵、防线,才能达到目的地。然而,这都没能阻挡住吕不韦的行程。他必须尽快回到邯郸,否则即将到手的宝贝就可能丧失。

到底是什么宝贝令吕不韦如此动心呢?原来这个宝贝不是别的,就是秦国的公子异人,即子楚。

异人,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名字。大概给他取这个名字的人,早就盼他有个不同寻常人的业绩吧?异人的经历果然与众不同。当吕不韦发现异人的时候,这个宝贝正在赵国为“质”。

吕不韦看中的异人,是秦昭王时期被秦国送到赵国来为质的一个秦国贵族,而且是昭王的孙子。

异人在赵国首都邯郸为质的那几年,若是秦、赵两国关系友好,作为秦国王孙的异人自然会被奉为上宾。可是恰在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愈来愈紧张;咄咄逼人的秦军不断向赵地进攻,就在异人来赵国这一年,秦国就攻取了赵国的三座城。

两国进入战争状态,为质的异人一开始就成了赵国的阶下囚。可以想像:在战场上被秦打败的赵国,君臣们回过头来一定会拿人质出气,呵斥、凌辱尚不在话下,连食物的供应也难得保障,更不用说车乘用品了。

这位落魄的秦国贵族,在邯郸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自己的国家天天打胜仗,他却被扣在敌国,有国回不去,而且随时有被处死的危险。

异人身处逆境,又不是一个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这位秦昭王小老婆生的孽子不仅没什么本事、没什么志气,而且贪婪好色。被送到赵国来之前他就是个没出息的家伙,到赵国为质之后,更像丢了魂、落了水、断了脊梁的癞皮狗,战战兢兢,窝窝囊囊地混日子。

中国古代经书之首的《易经》“否”卦《像》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意思是说物极必反,倒霉的事到了头必然向好的方面转化,即所谓“否极泰来”。

正当异人困苦潦倒,囚居邯郸,归国无望,前景难以测定,心情几乎近于绝望之际,他碰到了吕不韦,从此改变了命运。

吕不韦当时正在邯郸一面寻欢作乐,一面搜索着得以使其富贵甲天下,泽可遗后世的一本万利的货物。初到邯郸,吕不韦就听说有一位秦国的贵族困居于此地,经过多方探听,他把异人的身世、家庭关系、目前处境以及此公的品性、爱好等等掌握得一清二楚。

后来,吕不韦很容易找到一个机会见到了异人。当吕不韦一见到这位落魄的王孙之时,凭他多年经商的经验,一眼就看出:多方寻觅的宝贝就在这里!不由得脱口而出留下一句名言:“此奇货可居。”他回家向其父禀告的、可赢利“无数”的宝贝,就是异人这个“奇货”。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