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3年之前,岭南依然是蛮荒之地,瘴疠之乡,经济落后,人烟稀薄。其时,番禺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经济、文化虽有发展,由于五岭的阻隔和陆路交通不便,山高皇帝远,信息缓慢,致使岭南地区仍然孤悬岭外,遥远难制。
当时主要靠走连县至湖南桂阳,或溯武江上泷口,或沿西江而至灵渠湘水,或走海路过江淮,这些路途遥远,非常艰险。相比之下,大庾岭路通岭南较近,但山高嵽嵲,行路崎岖,雨旸多艰,商旅告困。如不小心,易掉深谷,粉身碎骨。
公元716年,在朝廷门下任左拾遗的张九龄,时因直言得罪了当政者,告病回归曲江时越大庾岭,见岭路峭险巉絶,人苦峻极,便上奏玄宗帝,建议开凿大庾岭路,改善南北交通。
以充分利用岭南的“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运进中原内地,可达到“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之目的。
张九龄的奏章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遂下诏命张九龄开凿大庾岭路。
张九龄接到圣旨之后,亲自前往大庾岭,履险攀嶝,勘测开凿线路。随后,为不影响山民的农业生产,利用“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开凿大庾岭路。
此项工程浩大,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开通了大庾岭古道。在大庾岭古道有座“夫人庙”,它是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而建造的,当中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施工初时在红梅驿段,进展较顺利。及至梅岭顶端,岩石坚硬,阻塞去路,今天凿一点,明天又合拢了,第一个7天过去了,工程毫无进展,第二个7天过去了,工程仍无进展。
张九龄每天到工地视察,鼓励民工加倍努力,也没有效果,一直干到七七四十九天,还是毫无进展。
第五十天的早晨,张九龄如往常到工地去,他呆若木鸡地站立在梅岭顶上,注视着前面的那块岩巨石。
突然间,有一位鹤发童颜老翁走过近前来问道:“相公,为何在此站立,莫非是想破开这巨石吗?告诉你,这是山神所管辖的地方,要有孕妇来祭祀就好办,否则,任你再干10年,也是白费心机的。”
张九龄晚上回红梅驿住所,愁眉双锁,郁郁不乐,侍妾戚宜芬见状就问张九龄:“官人有何心事,实告妾身,或者可代你分忧。”
张九龄说:“妇道人家,哪能与我分忧呢?”
戚夫人答道:“请你别看轻女辈,你快说吧!男人做不到的事,女人或许也能办到的哩!”
于是,张九龄直言不讳地把在梅岭山顶遇老翁事一一说了一遍,并打算找浈昌知县商量解决办法。
戚夫人听了,低头不语,默默沉思。
等到深更半夜,戚夫人就披衣起床,冒着凛冽寒风,悄悄地跑到梅岭巅巨石旁,手提长剑,汰衣袒胸,口中吟着:“皇天在上,我乃广东张九龄侍妾戚氏,身怀六甲,因梅岭新道巨石处开凿月余,毫无进展,若皇天明鉴,愿将妾生命献祭皇天。”遂举剑剖腹而亡。
翌晨,张九龄听见报讯,路上有夫人尸血洒地,不禁痛哭流涕,悲伤昏晕欲绝。这时又报朝廷钦差大臣来查勘工程。
张九龄忍住悲痛,草草把夫人尸体安葬后,又继续带领民工上山凿石。说也奇怪,这天凿一点就开一点,凿多少开多少,再也不会合拢了。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把全程开通了。
张九龄主持修整的岭道,宽3米多,长15千米;南通广东南雄,北接江西南安。从此之后,大庾岭路变成“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康庄大道。
张九龄开岭路躬亲其事,而且进展很快,为岭南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