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襁褓里,睁着双大眼睛望着自己的婴儿,身为将军的杨忠是越看越喜欢,不由得笑容满面。而婴儿似乎也察觉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喜爱,竟然咧开嘴“咯咯咯”笑了起来,这让杨忠更是怜爱三分。说起来,这个婴儿的降生,颇有一番传奇色彩。
据说,那是在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在关中的冯翊般若寺内,笼罩着一团团紫气。伴随着哇哇的啼哭声,一个男孩儿诞生了。这个孩子降生后,寺内不断闪烁红光,一连三天,整个佛寺连人带物都罩着红光,显得亮堂堂的。
当然这一切是否属实,就不为人知了,毕竟这种事情,孩子的家人也不会肆意宣扬。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祥瑞也有可能是妖星。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遭来天大祸事。
对于这个在他三十五岁时才出生的儿子,杨忠自然分外高兴。他为儿子取名为坚,除了希望儿子坚韧不拔外,“坚”也是一百四十年之前统一过北方的大秦皇帝苻坚的名字,父亲也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再次统一北方的大英雄。
杨忠武艺过人,很有将帅的才能和谋略,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将领。他屡立战功,曾经率军多次击败南朝梁、北齐政权,平定了少数民族的叛乱。
杨忠是弘农杨氏的后代,弘农当时是一个郡,就是后来的陕西华阴。杨氏一族世居高位,是东汉以来著名的世家大族。史载后人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曾被北魏朝廷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因而家居于关陇。
杨坚高祖父杨惠嘏为北魏太原郡太守,曾祖父杨烈系北魏龙骧将军、平原郡太守。祖父杨祯以军功被任命为宁远将军。当时正值北魏末年,天下动乱,杨祯避居在中山,聚集部众讨伐鲜于修礼,后战死沙场。
杨祯的儿子杨忠,长得一表人才,身材魁梧,武艺绝伦,见识广博,有着将帅的才能与谋略。那是在公元523年,一次大起义改变了杨家人的命运,杨祯的儿子杨忠也参与到战争中。
这次大起义被称为“六镇起义”,所谓六镇,就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六个军事重镇,是北魏统治者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而设立的重要地区。六镇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所以这些地区的武官们都享受着极高的待遇,并且深受北魏皇帝的倚重。
但是,自从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六镇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了。由于官兵将士们守的是塞外城池,所以每日都要忍受着刀割似的烈风,而且经常遭遇敌人的袭击,辛苦自不必说,可是还得不到朝廷的重视,这是他们不能够忍受的。
此时,已经汉化了的朝廷对他们这些胡不胡、汉不汉的粗鄙武人越来越轻视,因而也使得六镇的将士们常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朝廷也只会把一些罪犯、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流放到六镇地区来。于是,在六镇中便形成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以至于终于爆发了起义。
在公元523年,柔然部落进行了侵略六镇的行动,六镇的官兵奋起抵抗,但是,朝廷对此却漠然置之。正好在这一年,赶上了饥荒,于是,吃不饱饭还要打仗的官兵们便要求开仓放粮。可是,这一要求却遭到了当地官府冷漠地拒绝。长官要求士兵们继续作战,但不许他们使用粮仓里的粮食。
于是,士兵们在愤怒之下杀了长官,并且抢夺了粮仓。紧接着,起义的洪水便席卷了六镇。不幸的是,杨祯在与起义军的对抗中丢掉了性命。而北魏政权也在起义军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新一轮的北方战乱就要开始了。
这一年,杨祯的儿子杨忠十八岁。在混乱的时局中,杨忠离开了家乡武川镇,只身南下,流落到了山东地区。
在颠沛的生涯中,他在泰山脚下结识了一吕姓人家的女子苦桃,并且对其一见钟情,后来便向吕家求婚。
苦桃的父亲见杨忠相貌端正,身材魁伟,性情沉稳持重,又是出身于将门之家,有着绝伦的家传武艺,便一口答应了这门婚事。
在当时,北魏的内乱还没有结束,梁朝想插手北魏的政权。在这个时候,北魏的皇帝去世,于是梁朝便派了一支大军,来护送早年投降梁朝的一个北魏王子,让其重返洛阳,去争夺皇位,以此建立傀儡政权。因而,也使得原本来自北方的杨忠又被编入了这支北方军队。
可是,好景不长,梁朝扶植的这个傀儡皇帝还没当几天,就被一支少数民族的军队给杀了,使得杨忠再度成了俘虏。
这个时候的北魏,已经出现了各种势力都在拼命争夺地盘的景象,杨忠也辗转于各种军事力量之间,好似水中的浮萍一般,动荡不安。后来,杨忠投靠到了关陇贵族独孤信将军的帐下,深得独孤信的赏识,终于安定下来。
永熙三年,东魏荆州刺史辛纂占据穰城,杨忠跟随独孤信前往征讨,辛纂战败逃跑。于是,独孤信命令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担任前锋,驱马直奔穰城。守门的士兵被吓得四散奔逃。
杨忠等人乘机进入到城中,辛纂的卫兵一百多人不敢抵挡,结果杀死辛纂示众,城中之人全都畏惧降服。
杨忠等人在这里居住了半年。后来,由于东魏军队逼近,杨忠便与独孤信一起投奔了南朝梁。梁武帝萧衍认为杨忠是个难得的奇才,便让他担任了文德主帅,封关外侯。
由于北魏已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此时,出身于武川镇的宇文泰在西魏掌握了大权,使得流落在各地的武川人纷纷向西魏靠拢。后来,在宇文泰政策的吸引下,杨忠又跟随着独孤信来到了西魏。
这样,杨忠和丞相宇文泰开始产生交集。有一次,杨忠跟随宇文泰在龙门打猎,突然遇到了一只猛兽。当时,人们都感到十分惊恐,只有杨忠泰然自若,他自告奋勇,只身前往。只见杨忠用左臂勒住了猛兽的腰部,又用右手顺势将猛兽的舌头拔了出来,一副勇猛无敌的样子。
由此,杨忠受到了宇文泰的赏识。后来,杨忠跟随宇文泰作战,捉拿窦泰,大破沙苑的敌阵,他因功升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襄城县公。
在河桥战役时,杨忠与五位壮士奋力作战,守卫桥梁,敌军最终不敢前进。杨忠又以战功授任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兼任大都督。此后,杨忠又与李远击败了黑水一带的稽胡,并同怡峰解除了玉壁之围,因功又改任了洛州刺史。
在邙山之战时,杨忠率先冲锋陷阵,因功授任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朝廷追封杨忠的母亲盖氏为北海郡君。不久,又授杨忠为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东魏包围颍川时,蛮夷主帅田柱清凭借险要发动叛乱,杨忠率军前往征讨并平息叛乱。
大统十五年,侯景渡过长江,梁武帝兵败受到重创,南朝梁义阳郡守马伯符献出下溠城并投降西魏。西魏朝廷趁此机会,准备筹划谋取汉水、沔水一带。于是,便任命杨忠为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
接着,杨忠又用马伯符作为向导,功占了南朝梁的齐兴郡和昌州。只是,这个时候的南朝梁雍州刺史和岳阳王萧詧虽说已经向西魏低头称藩,但却是面服心不服,依然存在着反叛之心。
为了让两人真心臣服,杨忠率领兵马从穰城出发到汉水边,开始了一次检阅军队、大示兵威的行动,他命令将士变换旗帜,按照次序前进,其实他只有两千兵马而已。只是,站在城楼上观望的萧詧,因为无法一窥全貌,误认为他有三万兵马,在感到震惊的同时,这才真心顺服。
后来,在宇文泰执掌国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的过程中,因为杨忠功勋卓著,被赐姓普六茹氏,这也代表着他已经被西魏政权视为自己人。此外,他位至于柱国、大司空,受封为随公。杨忠的家族,也因为他的发迹,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显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