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唐王朝的武德七年,就是公元624年,在并州文水,就是后来的山西文水,有一个武氏家族出生了一个女婴。据说,这个女婴在出生时与其他婴儿的啼哭声截然不同,她是笑着降临人世间的。因为这个女孩子在家中排行老二,父母就给她取了一个小名叫“二囡”。
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女孩不断长大,在她千娇百媚的柔弱外表下,隐藏着异于常人的刚毅性格,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男子性格特点。但是,她的父母一点都没有觉得奇怪。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武媚娘,也是未来一代女王,武帝武则天。而她的到来,也将会给这个时代,给整个华夏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氏家族祖祖辈辈都不是小户人家,当然也不是十分显赫的门庭。二囡的父亲叫武士彟,武士彟先祖曾居住在安徽宿县。
六代祖名洽,是魏国的平北将军、五兵尚书,曾封为晋阳公,因此迁徙到了文水。五代祖名神龟,曾当过国子祭酒。高祖名克己,官至本州大中正、越王长史。曾祖名居常,曾任北齐镇远将军。祖父名俭,曾任后周永昌王咨议参军。武士彟父亲名华,曾任隋东郡丞,是管理工程和水利之类的官员,不是什么显耀的职位。
到了武士彟这一代,就只能以经商为主,主要经营木材,他也就是一个庶族子弟。因此,二囡出生在一个并不显赫,但也绝不是贫穷的家庭中。
二囡因为祖辈都是当官的,所以在当地也有些名望。她的父亲武士彟排行老四,有三个哥哥,三个哥哥都是踏实本分的农民。可是,这个四弟却有着一些野心与抱负。武士彟想换一种方式生活,于是他决定经商。当时正是隋炀帝大兴土木的时期,武士彟看到有利可图,便做了木材商人。
这时,正是隋炀帝统治时期。隋炀帝好大喜功,喜欢大搞基本建设,到处修建离宫别馆。特别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对建筑木材的需求量特别大。武士彟是个精明的人,他看准了这个商机,便开始做起了长途贩运木材的生意,并借此发了家,可以说是一夜暴富。
在那时,富有家庭并不一定就拥有尊贵的地位。人们根据所从事的行业被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士、农、工和商,而商人是最低下的阶层。因为,人们都认为商人是靠着投机取巧过生活的,是没有道义和责任感的,所以商人在那个时候是绝对受到歧视的。
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人出门都不能骑马,不可坐车,穿鞋时两只也不能穿一样颜色的。这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此人是商人,是狡诈卑贱的下等人。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商人虽然可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却无法摆脱社会的歧视。即使因为巧合得以进入政界,那也会受到排挤,根本就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就算得到了军功,可以晋级显位,仍会受到他人的轻视。
武氏一族生长在以晋商闻名的晋中地区,这里山清水秀,养育出了具有商业头脑的武士彟。他酷爱学习,虽然没有上过几年私塾,却读了不少的书,尤其对兵书极为喜爱。
武士彟由于喜欢读书和擅做生意的原因,他逐渐养成了沉稳、刚毅和善谋的性格。因为家里比较富裕、出手也比较大方,所以武士彟的人缘极好。
武士彟也是个有理想的人,他不愿意一辈子都遭到别人的鄙视,因此,他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富翁,他还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提高自己的地位。
经过考虑,武士彟决定走从军的道路。从军大概是清贫子弟在科举制实行以前最主要的起家途径了。首先,从军不需要家世背景,只要勇敢和身强体壮就可以了。另外,从军的周期短,如果能够打一场胜仗的话,那就可以得到提拔了。
武士彟有钱,所以他不用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做起。在从军的开始,他就当了一个小小的武官,也就是隋朝府兵制体系下所有常任军官中最低级的官员了。
武士彟当官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乡文水。也就是在任职时,他结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人,那就是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公元615年,李渊奉隋炀帝之命讨伐反叛,在路过文水时,武士彟一看有大官经过,于是便好酒好肉地进行款待,宾主尽欢,双方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李渊高大威猛、仪表堂堂,而武士彟则是温文尔雅、沉静从容。两个不平凡的人相见后,必然要衍生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李渊知道武士彟的身份后,又对他的背景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李渊能一眼看出哪些人是对自己有用的。武士彟家大业大,必要时能够为自己提供足够的后方供给。同时,武士彟拥有的人脉关系也能够帮助自己打通各种环节,使自己的目的更容易实现。
武士彟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拥有商人的敏锐嗅觉,对机遇的把握非常敏捷。当他见到李渊后,便知道这就是他未来要结交的人,这个人很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无尽的好处与机会。
随着进一步接触和了解,武士彟知道李渊是世家豪门,与隋朝宗室有着密切的联系。隋炀帝继位后,曾封李渊为卫尉少卿。隋炀帝征讨辽东时,曾命令李渊运送粮草,对他也是十分的信任。
在礼部尚书杨玄感谋反时,李渊向隋炀帝举报了此事,在隋炀帝平乱后,就给立了大功的李渊起兵的成本,这就是弘仕郡和关右谷军队的指挥权,这个时候的李渊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了。于是,基于一些对自己有利方面考虑,两人都有结交下去的意愿。
隋炀帝是个具有妒忌心的人,有时,他看谁不顺眼就要处罚他一下,搞得大臣和地方官员们没有不害怕的。后来,隋炀帝的疑心越来越重,大臣们小心提防、人人自危,连见都不敢见他。
有一天,隋炀帝叫人去召李渊前来见他。李渊怕生出事端,于是便把生病当成了说辞。可是,谁知隋炀帝居然跟李渊较上了劲儿。他问李渊的外甥王氏,怎么还不见李渊来见呢?
王氏告诉隋炀帝说道:“舅舅生病了,他骑不了马了。”
隋炀帝听到王氏这么一说,顿时有些生气地说道:“该不会是死了吧?”
身为一个君王,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也着实令人感到气愤。随后,王氏便把这句话传给了李渊,李渊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来见隋炀帝。李渊知道隋炀帝是因为自己没有来见他心里有气,于是便想着平息怨气的办法。他知道隋炀帝最爱玩乐,便找来良马鹰犬进献给他,果然赢得了隋炀帝的赞扬。
大业十三年,由于隋炀帝荒淫无道,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频发生,各地不断地出现了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的局面随即发生,都想推翻隋炀帝的统治。
在当时,隋炀帝正在江都(今扬州)巡游,他是故都难回。于是,他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防守整个北方地区。李渊到了太原后,想起了当年武士彟对他的热情款待。于是,他想趁此机会提拔一下武士彟。在李渊提拔下,武士彟当上了行军司铠参军,掌管武器兵仗等。
在此时,农民起义的战火并未因为隋朝的镇压而熄灭。各地军阀纷纷起兵,自立门户,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武士彟看到眼前的局面,料定隋朝的统治不会长久了。于是,他认真研究了兵书,并写成了《兵书典要》,希望能够以此来说服李渊起兵反隋。
其实,李渊也正在为是否起兵而犹豫。如果起兵不成,就要落个乱臣贼子的恶名,所以起兵也要在时机成熟之时。可以说李渊是个识时务的人,他对当时的局势持观望态度不是没有道理的。群雄并起并非就是绝好的机会,好机会是在鹬蚌相争、两败俱伤,而自己却毫发无伤之时。李渊非常明白这一点,此时,他正在为自己的大计蓄积着力量。
随后,李渊交给武士彟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让他积蓄粮草,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武士彟接到命令后,便回去准备粮草。当李渊经过了一次有惊无险的牢狱之灾后,他下定了起兵的决心。
或许人就是这样,只有在经历了生死间的大恐怖后,才会有所感悟,才会明白很多以前想不通的道理,才敢于去实现心中的野望,才想要成为掌握命运的主人。
于是,在隋朝大业十三年,就是公元617年,李家父子带领三万兵众从太远起兵,他们利用群雄牵制隋朝主力的机会,凭借着这些年经营的好口碑,以及人们憎隋恨隋的心理,一路征收、扩大兵员,最终顺势而入,占领了长安。第二年五月,唐朝建立,李渊就此成为唐朝开国皇帝,并定年号为武德。
武家的武士彟在李渊太原起兵后,就一直紧紧跟随,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大功,但是那份忠心耿耿,却为他赢得了一个富贵的未来。在李渊称帝后,包括武士彟在内十四人,成了开国元勋。武士彟被荣封为光禄大夫,加封太原郡公,还封他为长安城城防将军。
正是由于武士彟独特的眼光,他的人生不仅从此改变,也使得他们一家与大唐的帝王将相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时间,武氏家族的好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