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多年得到名师教诲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四皇子胤禛继位,也就是雍正皇帝。康熙临终时的遗命为弘历将来继位打下了基础。弘历的少年,是在康熙、雍正两朝帝王的教诲和宠爱中度过的。

弘历十三岁就被祖父密定为皇储,无需为此耗费精神;雍正鉴于康熙晚年的时候诸皇子卷入政治的前车之鉴,也尽量避免让弘历过早地与外界社会接触。

所以,对于弘历来说,皇子时代是他活得最得意、最洒脱的一段宝贵时光。他既不像顺治和康熙那样幼龄即位而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少年,也不同于雍正从青年时代便机关算尽以谋取皇位,直到四十五岁,韶华已逝,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弘历幼年时期最为有利的条件是父亲雍正帝对他的态度,因为雍正在处心积虑地维护弘历王储地位的同时,还贯注精力于他的教育,期望他在登基之前,具备成为一个帝王的素养。

在弘历启蒙时期,翰林福敏成为他的第一任老师。不久,弘历便把这个翰林所有的本事都挖尽了。在弘历的反复要求下,雍正命徐元梦、朱轼、张廷玉等品行端方、学问渊博的名臣作为弘历的老师。不久,徐元梦因为有罪而离开了弘历。

张廷玉作为重臣,忙于应付公务,很少在上书房露面。只有朱轼经常到书斋为弘历兄弟等人讲授。对弘历来说,松劲殿拜师虽有四位,但让他终生念念不忘的只有朱先生一人而已。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所以弘历一直称之为“可亭先生”。

朱轼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朱轼为官清廉,学问很好,经学造诣尤其深厚。朱轼对弘历一生影响深远。福敏使弘历饱读经史诸子,而朱轼则帮助弘历将其慢慢地咀嚼、消化,把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特别是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变成了与弘历的血肉之躯不可分离的部分。

朱轼历任知县、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康熙四十八年时出任陕西学政。他极力推行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学说,他教导学生知礼成性、变化气质。后来,朱轼因为政绩突出,屡次受到提拔升迁至左都御史,担任《圣祖实录》总裁之职。

雍正年间,朱轼入职上书房,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朱轼很有才干,为此,他两度遇到家人病丧,被两朝皇帝特准在职服丧。

朱轼是著名的理学家,研究礼记,又精明能干,躬亲治事,政务虽然繁重,但仍然好学不厌,生活上则很俭朴。朱轼除了比较推崇张载的学说外,对汉代的贾谊、董仲舒和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也较为看重。

朱轼接任弘历等几位皇孙的老师时,弘历十二岁,虽然课业已经有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年龄正处在少年阶段,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还未定型,所以,朱轼对弘历的性格、爱好、志向、能力等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弘历的另一位师傅是蔡世远。尽管弘历并未对蔡世远行拜师之礼,但弘历却从蔡世远的言传身教中逐渐领悟到了谋划权力的乐趣。蔡世远,字闻之,福建漳浦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蔡世远特别擅长写古文,所以专门教弘历兄弟习古文。他还曾协助李光地编纂《性理精义》,这也是弘历曾经学习的课本。

雍正年间,蔡世远入职上书房,后又升至侍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但主要工作是教弘历等皇子读书。蔡世远教书非常认真,在内廷担任老师十年,早出晚归,没有一天缺席。

蔡世远也是一位十分崇拜宋儒的理学家,他说:“宋朝正是理学繁荣昌盛的时候,周程张朱,一个一个地成为大家,德行学问的能力,世上无人可以与之匹敌。”

因此,蔡世远在教导诸位皇子时,也极力把这些宋理精义讲给他们,把自己对于理学的理解与时政结合,深入浅出地将程朱理学的精神灌输到弘历的头脑中去,这对于弘历日后治理国家有着较大的影响。

弘历跟着蔡世远学习了八年,其间,蔡世远不但教会弘历写作古文,而且还教会弘历从古人的文章中体会皇子如何在夺取皇位中稳操胜券的技巧,这些都为日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弘历知道父皇雍正非常赏识读书勤奋的皇子,为了博得父亲的喜欢,他尤其用功,在上书房学完功课,回到家中,仍在自己的小书房不停地诵读,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

由于弘历天分很高,用功又勤,所以得到老师和一块学习的其他皇子交口赞誉。老师朱轼赞誉弘历:“皇四子精研周易、春秋、戴氏礼、宋儒性理诸书,另外还学习各种通鉴纲目,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无不深深地探究其中的真义和奥妙。”

与他一起读书的同窗也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弟弟弘昼说:“我哥哥在向父皇请安和吃饭的空余时间,每当心有体会,就写成诗词。每天都写一篇,就算放学回到家里,也不敢松懈,手不释卷,力求达到古代作者的水平。”

福彭说:“皇四子在向皇上问安吃饭之余,看的听的想的都是学习,考证古今的道理,讨论其中的异同,就算对某个字词也很认真,每当写文章,一下笔就停不下来,一会儿就写成千字的文章,才思敏捷。”

弘历通过师傅的教导、同窗的切磋,以及自己的理解,初步构建起以儒家价值取向为标准的伦理道德系统。他尊奉孔子,推崇宋儒,在诗文中经常阐发“内圣外王”的观点。

弘历坚信儒家“仁政”“德治”的正确,认为“治天下者,以德不以力”,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则主张虚己纳谏。他对孔子“宽则得众”的格言尤为欣赏,并在《宽则得众论》一文中说:

自古帝王受命保邦,非仁无以得其心,而非宽无以安其身,二者名虽为二而理则一也。故至察无徒,以义责人则难为人;推宽,然后能并育兼容,众皆有所托命,诚能宽以待物,包荒纳垢,有人细故,成己大德,则人亦感其恩而心悦诚服矣。苟为不然,以损急为念,以刻薄为务,则虽勤于为治如始皇之程石观书,隋文之躬亲吏职,亦何益哉!

除诗文书画之外,弘历还有各方面的广泛兴趣。他喜欢打猎和比试射箭,喜欢在春天和秋天去郊游,读书闲暇的时候,还下围棋、坐冰床、玩投壶、养鸽子、烹茶品茗、鉴赏古玩,甚至对斗蟋蟀也饶有兴味。弘历也喜欢摆弄西洋“奇物”自鸣钟、望远镜。

历代帝王中,弘历最崇拜的偶像是唐太宗李世民。弘历在论唐太宗的史论中赞美说:

三代以下特出之贤君,虚心待物,损上益下,才能达到天下之盛。即位之后,励精图治,损己益人,爱民从谏,躬行仁义,用房玄龄、魏征之谏,君臣相得,不敢怠慢,才能达到贞观之盛。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