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对手下恩威并施

胤禛虽然广结羽翼,却既不像胤禩那样明目张胆,也不像胤祉那样约束不严。他能知人善任,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还不时恩宠有加、关心备至,许诺厚禄让他们为自己死心塌地地卖命。

同时,他又用国家大法和严肃的家法来统驭他们,使他们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指挥。即使这样,胤禛仍然时时提醒自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既是兵法中的原则,也是政治斗争的原则。”

胤礽被废后,胤禛在韬光养晦时,已经悄悄开始动作。只不过他并不像其他皇子那样大张旗鼓,而是积极而秘密为自己做着准备。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被康熙觉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自己,不为兄弟们攻击。皇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禔因为密谋杀害皇太子也同样倒台,八阿哥胤禩本来非常看好,但因为搞朋党和耍阴谋犯了康熙的大忌。而胤禛就不同,他暗中积攒力量,其手下的人也完全服从他的命令。

胤禛虽然也向人施恩,但同时他还懂得如何对手下人施威。这样,在胤禛身边,才聚集起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小集体,而这样的小集体才是最有凝聚力的。胤禛的手下戴铎曾拿胤禛与胤禩做了个比较,称:

“胤禩柔弱无为,不及我主聪明天纵,才德兼全,恩威并进,大有作为。”纵观当时争位情形,八阿哥胤禩原本是占尽先机的。首先,朝野上下一致看好胤禩;其次,康熙也认为胤禩堪当重任,在胤礽被废后,立即命胤禩署理内务府事务。由此可见,康熙当时曾对胤禩寄予了厚望。胤禩错就错在太明目张胆和急功近利了,被康熙利用朋党和迷信之事扳倒。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在激烈的夺储斗争中相继落败,三阿哥胤祉成为胤禛的又一个强劲对手。

与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相比,胤祉不仅有年长的优势,而且为人颇为老成持重,自始至终没被康熙抓住过把柄,因此颇受康熙喜爱。而且胤祉喜欢读书和钻研学问,学识非常渊博。

同时,在储位斗争中,三阿哥又表现得相对中立,因此被封为诚亲王。康熙是个非常有作为皇帝,学识非常广博,又极力主张仁政爱民,因此,他与三阿哥胤祉在许多方面见解相似,这就使父子较为融洽。

特别是到了康熙晚年,众阿哥争取储位的斗争把康熙搞得焦头烂额,他与众阿哥之间的关系自然非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渐至老迈的康熙便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胤祉了。

而胤祉恰恰能投其所好,他多次请康熙到诚亲王府做客,使年老的康熙有幸享受到了父慈子孝的天伦之乐。时间一久,胤祉与康熙的关系就更加亲密无间了。至此,康熙开始委以胤祉重任,每次巡游,他都将胤祉带在身边。于是,胤祉的大红大紫成了胤禛的又一威胁。

胤礽被废太子后,他想争取大将一职表现自己,以求重新夺回太子位。岂料他弄巧成拙,被康熙发现了这一企图,于是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一律被治罪,而揭发这件事的人是三阿哥胤祉。

胤祉的好处是得到了康熙的信任,但也成为了其他兄弟的众矢之的。胤禛虽然没有出面活动,但他怂恿胤祉去做,以此把事情搞浑、搞大、搞砸,最后对双方当事人都不利,而胤禛却没有受到打击。

同时,胤祉有他不可避免的性格缺陷,那就是他虽以和善博学著称,但他却缺乏驭下能力,不能保证他手下心腹不犯错误。而胤禛则不同,他不但可以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也能从严约束自己的部下。因此,虽然当时胤禛身边已形成了一个以年羹尧、隆科多为首的小集团,但这个小集团的活动却非常缜密,而且已暗中控制住了京城内外的兵权。

在与胤祉斗法的这段时期里,胤禛一方面勤于政务,将康熙分派给他的任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他也开始注意学习三阿哥胤祉的怀柔政策,不断请康熙去王府里做客,以使康熙尽享天伦之乐。

为了取悦康熙,胤禛还抛出了一张王牌,这就是爱子弘历。这张牌在历史中的分量,没有人能够估得清。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自幼聪颖过人,而且颇有勇谋,人又俊逸。把弘历介绍给康熙,是雍亲王精心策划的一个步骤。不过康熙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在父子闲聊之际,胤禛闲闲地提起:“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机会见到圣颜呢。”

老皇帝随口答道:“好啊!上次我听侍卫说你有个儿子书读得很好。把他们俩叫出来我看看。”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事情。因为康熙孙子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一半。老人总是喜欢孩子,康熙也不例外。一见到这两个孩子,他不觉放下了手中酒杯。弟弟弘昼并没有给皇帝留下太深印象,但是哥哥弘历却让康熙过目难忘。当他第一次见到弘历时,就喜欢上了。这孩子相当与众不同。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沉静。刚才行礼的时候,皇帝注意到他一举一动既敏捷得体,又不慌不忙,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跟在他身后的同岁的弟弟弘昼就明显拘束很多。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老皇帝确信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慈爱地招招手,让弘历站到自己面前,询问起他的功课。

弘历落落大方地背了几段经书,从头到尾清晰地讲解了一遍。一阵喜悦攫住了康熙的心脏。同时,弘历的聪明灵异也使康熙感到后继有人了。他见过的所有孙子当中,弘历无疑是最出色的。

过了几天,老皇帝派太监来到圆明园,命雍亲王写下弘历的“八字”,呈皇帝亲阅。又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吃了一顿饭后,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

曾经有一次,康熙带弘历去打猎,在永安莽喀围场,康熙用火枪击中一熊,大熊倒地良久,毫无动静,康熙以为熊已经毫无威胁,于是就命弘历上前补射一箭,以让这个孩子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

弘历答应一声,跳下马来向熊走去。但还未等走到熊跟前,不料,倒地的黑熊突然跃起,向弘历扑来。随驾的众武将都被这一幕吓得胆战心惊。谁知,在这危急时刻,十二岁的弘历却面不改色,拔出剑来和熊搏斗。那熊本来就中了枪,再加之弘历的武艺高超,几个回合便被弘历刺得鲜血直流。最后,弘历灵活地躲开了黑熊的一击,撤身几步拉开距离,并立即搭箭向熊连珠猛射几箭,大熊倒地而死。

康熙看见弘历面对如此险情竟然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忙来夸赞道:“好好好,大敌当前面不改色,真不愧为朕的好孙儿,颇有朕年轻时候的风范啊!”

胤禛采取“抛玉引玉”,这张“王牌”打得极其到位正确,是一智招。不但借此拉近了与康熙的关系,同时还等于向康熙暗示了大清王朝后继有人。让康熙看好弘历,也必然会看好自己。

也就是说,只要胤禛能继承皇位,那么,弘历有一天也会坐上宝座。在这场夺储大战中,胤禛的胜利正是因为他能够在变化多端的局面中,分清主次,把握重心,外弛内张,以柔克刚,使得八面玲珑。

事实果真如胤禛所想的那样,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一个个倒台,剩下就是他和十四阿弟胤禵了。既保证了自己不受打击,又扩大增强了实力,在这场斗争中,胤禛稳稳地把住了自己的舵,以逸待劳,非常轻松地就使对方自行削弱了。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