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万积分买了10斤特殊肥料,加上现代中的肥料,混合成新弄型肥料,这么做,量产,要让学生们每天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除此之外还有稻种,等打谷子后,就有大量的白米.
早上就这么过去了,周一,升国旗放国歌,唱国歌,苏茵茵和苏证明站在这群孩子们面前,苏茵茵上前一步:“升国旗,唱国歌开始……敬礼.”
起来,不愿做……
升期是父亲和一位在众多孩子最大的学生一起升,众人边唱边把目光放在国旗,在唱最后最后一句时,“礼毕,解散,自由活动40分钟.”说话的还是苏茵茵,在她话说完后,面前的孩子们纷纷散去.
看着学校的学生们,大部分来自方圆千百公里的娃娃,在众多家庭中,有不少没来上学的,首先原因,穷,再就是观念,在很多没来上学的娃娃,大部分是女娃娃,有时候她觉得很幸运,碰上一位好父亲.
学校在自己没回来之前,只有语,数,历,在大一放寒假后,就增加,音乐,美术,也从此每一年的寒假开始,就当老师,平时在大学时,学校就只有父亲一人,这是为何离开高收入大城市,回到大山里当一名小学老师,大四毕业后,也放弃出国留学以及考研的机会,
有时好很感谢父亲,给她有一个家,给她更多各方面观念和教育,在父亲年轻时喝过洋默水,出过国,在国家解放后,加入回国建设的大军,回到老家,开了这家小学校,同时在回国后头年,结婚生子,
苏茵茵回到办公室,今天都是忙碌,上午全是语文课,下午,有2个班的音乐课,还有2个班的语文课,晚上有一个班的美术课.
老爹教,数,政,历三门,自己教,语文,音乐,美术,至于体育这门,没有老师,也有课,就是学生们自己在操场上玩耍,比如打球之类,条件有限,没办法,生活在80年代,也是国家改革才开放不久的80年代.
“爸,我觉得我们还是恢复一年级或三个年级一个班,以年龄为一个年级或一个班.”苏茵茵回到办公室率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
苏证明没有回答女儿的话,在孩子们集合报数的时候,就发现又少了5名学生,为何不来上学,他没有跟女儿说,在女儿去市里的周六,5名学生的家长前来接走,其中有3名学生家长说,进镇小学念书,另2名学生家长说,在南方长年打工,家里只有老年人,又放心不下娃娃就把他们带到南方去,至少退学不像之前那些娃娃们.
“现在只有95名学生了.”苏茵茵见父亲没有说话,再说了数字后,觉得这事很不好解决,现在是一个年级2个班,六个年级就有12个班,没有课的班,学生们只能自习,上之前上过的,也就是一天只上节课.
苏茵茵拿笔算起来,“最小的,8岁到9岁,就有48名,剩下的就是10岁到13岁,爸,我觉得岁到8岁到9岁分一个班,10岁到13岁再一个班,这样的话,我们好教点了,之前一个年级分成2个班,是因我们学生多,每一个年级分成一个班的话,我们不好管理.”
苏证明没有回答女儿的话,在1949年12月回国到家乡开这家小学,得到县政,镇政的大力支持,那个时候不知做了多少人,多久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们的家长同意让娃娃上学,小学成立的第一年就有学生39人,学生不多,但也给他和夫人的信心,在第二年就增加49人,接近200学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