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闻如是,一日,婆伽婆在罗阅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聚。提婆达兜来到阿世王的宫殿,就座坐时,阿世王从坐起,头面礼调达足,还就座坐。后王阿世问婆伽婆道:“我曾闻,尊者调达,彼沙门瞿昙常作是语:‘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於所。如是五不救罪,若有男女施行此事者,必入地狱不疑。’我今弓杀父王,我亦当入地狱耶?”
时调婆伽婆告阿世王:“大王!勿怀恐惧,为有何殃?为有何咎?谁为殃而受报?谁作殃当受其果?然大王亦不为恶逆,所作恶者,自当受报。”
唐贞观七年,经过连年的战乱,海内外也遍传大唐的故事,有小国已经开始向大唐称臣,百姓在李世民的领导下过的还算丰衣足食,于是,李世民决定举行大典,据说这大典并不是简简单单普通的祭祀,只有当帝王的在得到上天的暗示和帮助而得到天下或天下万民安居乐业之时才有这个资格,但,要完成祭祀还要有得道的高人主持仪式,于是李世民广发求贤状,遍寻天下名仕于长安,这一日,风和日丽之时,为首之人乃长安府通事刘宝嘉,他得到消息,西郊外的化生寺有位高僧法号智障,有金刚不坏之身,德托鸾宇,是位了不起的高僧,凡高人必亲自去请,非呼来挥去可得,长安府通事刘宝嘉亲自去见智障也是表示朝廷对高僧的尊重。
“还有多远啊?”
“回大人,还有三里多,此间山路崎岖,恐怕还要些功夫。”
“报”
“什么事?”
“启禀刘大人,藕冬村最近来了俩位高僧,法力无边,为当地百姓驱魔降妖,当地保甲听闻大人要前往化生寺,希望大人顺路前往,正好给朝廷推荐高人主持。”
“哦,林捕头先去化生寺,如果不行再去藕冬村一看。”
“遵命。”
一行人又走了半个时辰,只见前方绿柏翠松之间,隐约间,一座寺庙巍峨其中。
“张主簿,这便是化生寺了吧?”
“回大人,此间正是化生寺,林捕头快去通报。”
“是。”
林捕头急忙上前叩门道:“我是长安府捕头林东普,快来开门。”
“唉林捕头,宝刹不可喧哗。”
“是。”
这时,山门缓缓开启,一个小沙弥走上前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几位可是长安府通事刘宝嘉一起的?”
刘宝嘉下马道:“小师父,我就是长安府通事刘宝嘉,烦你通报你家主持一声。”
沙弥道:“主持大人已经恭候多时了,大人请。”
林东普问道:“小师父,我的佩刀是否要解下?”
沙弥道:“捕头大人不必忌讳,心中无佛之人解刀也无用,心中有佛之人身配利器也不妨修行,请”
一行人穿过空门、天相门与天作门来到大雄宝殿前,只见大殿之上,有一位身披双色藏红袈裟的和尚正在与几个沙弥讲授经意,小沙弥上前道:“启禀主持,长安府通事刘宝嘉求见。”
那和尚回过头来向刘宝嘉等看去,刘宝嘉不由心中暗自叹服,这位智障大师果然是位了不起的师父,刘宝嘉见过的和尚道士也有不少,从没见过有这样威严气势的和尚,不经意间智障的身上还会闪过一道金光,这是得到金刚正果的标志,以往见过的师父最多不过比皈境界,似这等高僧当真难得一见,心中已经将主持仪式的人选定为此人。张主簿见刘宝嘉愣在那里,忙上前用手一捅,刘宝嘉这才回过神来,上前道:“大师风采尊贵,让人敬畏,宝嘉失礼了。”
智障哈哈笑道:“刘大人过奖了,智障不过一个山野间不入流的草芥和尚,烦劳刘大人来此,是智障失礼才是。”
刘宝嘉:“大师过谦了,方才我见大师周身金光万道,想必大师已经达到了金刚境界,宝嘉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如大师般的高僧,也不枉来世上一回呀。”
智障道:“阿弥陀佛,多谢大人夸奖,来请到禅房说话。”
众人来到智障的禅房,分宾主落座,一番客气之后,待上过茶点,刘宝嘉将自己想让智障出任仪式的主持,智障闭目听完后道:“刘大人,多谢你看得起我智障,不过我不能出任仪式的主持。”
刘宝嘉奇道:“请大师言明,难道我大唐还不到的时候?还是大师有事来不及?大师为何不能主持大典?”
智障睁开眼道:“大人不要误会,的时机并没有多大的要求,具备的条件也不是什么难以达到的要求。”
刘宝嘉:“难道大师有难言之隐?”
智障道:“没有。”
张主簿道:“天时已合,地利已据,四海生平,人和也有,大师也没有难言之隐,却不能主持大典,是何原因,还望大师讲明。”
另一人也道:“封万岁对此十分重视,望大师仔细考虑一下。”
智障转动手中的念珠,口中微微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得意大成,报世天相,诸法殊途,万法归宗,心怀恐惧,封天祭禅,通晓真我。”
众人互视不语,智障睁开眼睛道:“筑土为坛于泰山上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报群神之功。’”
张主簿道:“于泰山乃历代皆循之法,这没有什么可争的。”
刘宝嘉道:“大师于之礼如此熟识何不亲自主持呢?”
林东普道:“是啊,既然师父你对大礼熟识,又是得道高僧,无论如何也是推脱不了呀。”
智障道:“大典,乃诰命于天,首先要得到上天的暗示,这个时机已然成熟,而后,筑土为台,准备些必须的物件,这也不难,最为关键的地方是要能通天,通天的本事不是法力之功,而在有缘之人,故历代帝王每每有之意却无有缘之人主持。”
刘宝嘉:“那大师所说的有缘人哪里可以找到?”
智障微微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刘宝嘉一下泄了气,林东普急道:“大和尚说话没头没脑的,你不帮忙,也不告诉谁能帮忙,皇帝陛下要人心切,我们找不到人又当如何交差?”
智障微微对沙弥道:“送客。”
一行人满不乐意的转身出去了,林东普还没出门就开始抱怨上了,刘宝嘉却是愁眉不展,心中正合计着如何复命,这时小沙弥上前道:“刘大人,我家主持让我告诉你,欲求有缘人需往荷花逆节处寻。”
待众人出了山门,刘宝嘉反复思量,却是不得要领,林东普这开大嘴道:“什么破和尚,没本事就直说,还什么有缘人,呸不如不来这里直接去藕冬村找那俩个和尚,人家比他实在多了。”
刘宝嘉烦道:“林捕头不可胡说,智障师父确是高僧,他不愿出面必有原因,唉你方才说藕冬村?”
“是啊。”
“大人有什么想法了?”
林东普哈哈笑道:“我明白了,原来有缘之人可遇不可求,有缘必然会见。”
说罢,向化生寺深施一礼,转身向藕冬村而来。
藕冬村距化生寺不过五里地,刘宝嘉一行人顾不得吃饭,急匆匆赶到了藕冬村,当地保甲在村口跪地迎接上差,刘宝嘉问明了俩位高僧的来龙去脉,便前往拜会,只见松柳低垂之磐石之处有一老僧,老僧正在与许多村民讲经说法,经保甲指认,那人正是两位高僧之一的老和尚,刘宝嘉下轿来到近前观看,保甲急忙上前道:“大人,这位老和尚便是两位高僧之一。”
刘宝嘉点头道:“哦,这老和尚果然与众不同”
“没什么不同呀,我看这和尚还不如化生寺的智障大师。”
“哈哈哈我们林捕头又觉得智障大师了不起了。”
“本来嘛,能达到金刚境界的大师我大唐毕竟为数不多,能见上一面的更是少,这老和尚看来本事平平呀。”
“这到不一定,智障大师说过,祭祀的人并不一定要多本事,要的是能通德天地的人。”
“张主簿说的对,何况这老和尚气宇不凡,必有异象。”
“几位大人说的是,那小的马上知会那老和尚?”
刘宝嘉点头道:“那就有劳保甲知会一声。”
保甲立即分开众人,来在老和尚面前。“宝封大师,长安府通事刘宝嘉刘大人,前来拜会大师。”
这和尚正是前任化生寺主持宝封,宝封起身道:“啊弥陀佛,老和尚不过一个山野和尚,哪敢屈就长安府通事刘大人来此赐教。”
刘宝嘉上前道:“大师过谦了。”
张主簿道:“大师乃世外高人,布缘普法于四方,我们刘大人正是听闻大师德声,慕名而来。”
宝封哈哈笑道:“这位大人太客气了,想必刘大人找老僧有什么要紧事吧?”
刘宝嘉道:“面高人不说诓语,我等是为了大典而来”
宝封微微笑道:“想必大人先行去过化生寺了?”
“大师如何得知此事?”
“大师既然知道我等乃由化生寺而来,自然已知我等特来请大师主持之事。”
“要我主持大典?这恐怕不行”
“大师何出此言,难道大师有什么特殊要求,但说无妨”
“老和尚,别买关子了,那化生寺住持智障师父指引我们来这里,你别告诉我你不行啊”
宝封微微笑道:“老僧没有任何要求,你们既然去过化生寺,智障必然跟你们说过主持的人基本要求是什么。”
“智障大师只是告诉我们要找一个能通德天地的人。”
“可是老僧根本达不到通德天地的境界呀。”
“和尚,你不是耍我们吧?”
“大师能知晓智障让我们来的目的,必然有解决的方法,请大师指点”
这时,众人分开,人群中走进一个三藏,年纪在十七八岁之间,“师祖,用些斋饭吧。”
众人一齐向他看去,三藏却是不慌不忙,来在宝封面前,手托斋钵;保甲忙对刘宝嘉道:“大人,这位三藏便是另一位高僧。”
刘宝嘉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三藏,心中道:“当初说的是两位高僧,方才的宝封已然拒绝出任主持,那只有寄希望于另一位高僧,莫非另一位所谓正是这个三藏”
保甲看出刘宝嘉的疑惑,忙道:“大人,这位三藏法力高强,能驱魔降妖,本村很多人都是由他教化通德的。”
林东普道:“别开玩笑了,这三藏能有这种本事?”
宝封微微道:“玄奘,我们先用些斋饭吧。”
“是。”
宝封和玄奘来在柳树之下席地而坐,二人不管不顾的自己吃上了,刘宝嘉上前道:“老师父真的不能出任的主持吗?”
宝封抬头看了看道:“一切早已注定,大人不必心急,用过饭后,让玄奘随你去便是。”
玄奘道:“师祖,您让弟子做什么?”
宝封笑道:“用过斋饭后我再告诉你。”
“哦。”
半柱香的功夫,二人已经吃完了,宝封将刘宝嘉此行目的告诉了玄奘,“师父,我根本不会”
“那又怎样,任何事都是由参悟开始的,明白吗?”
“哦,师父,你确定一定要去吗?”
“确定。”
“哦,天”
“别担心,你不知道的我会告诉你的,我会告诉如何来做。”
刘宝嘉一行在旁边的茶店休息,见二人已经用完了斋饭,马上来到柳树之下,“大师,你确定这位小师父能够胜任大典吗?”
“你不是要找一位通德天地的人,这个人不需要多大年纪”
林东普道:“大师,你开什么玩笑,这三藏能有什么德行,算了刘大人,他们在耍我们。”
“慢,大人,既然化生寺的住持和这位宝封大师鼎立推荐这位小师父,想必这位小师父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不妨我们向上推荐一下。”
刘宝嘉微微思量后道:“既然大师极力推荐,我们希望对小师父考察一下”
“谨慎没有坏处,可以,怎么考验呢?”
“我认为主持一下‘降禅坛’,应该可以考验出小师父的本事。”
“没问题。”
“哦,师祖,我”
“别担心。有问题一切有我,还记得吗,我曾经说过普愿尽法界,沈溺诸有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降禅坛’是佛家基本的普法方式,一般的僧人如果要巡回化缘普济佛法,这是基本的功德标准,一般的僧人如果能够成功完成‘降禅坛’,则天光普照,紫霞满天,设坛之地一切障业具散;刘宝嘉出这道考题还是有些道理的,由于‘降禅坛’考量的不止是一位僧人的法力,更是德力的考验;玄奘跟随宝封数年,对‘降禅坛’十分熟悉,但,他自己却没设过此坛,所以,玄奘心中也是没底。
初级的‘降禅坛’只是设根据西方神位设立佛门昆位而已,保甲已经设立好了坛位,玄奘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宝封将经过自己开过光的念珠交给了玄奘,玄奘随即登上法坛,只见玄奘双手合十,口中诵念佛经,而后右手执念珠划一整圆,只见黄土地上突然祥云团起,一个老者收云而出,拱手施礼:“小长老何事召唤本君?”
玄奘深施佛礼道:“仙君,我乃云游僧人玄奘,化缘于此间,想在预设‘降禅坛’于此,请仙君将此处怨生牌借我一用。”
这老土地上下打量了一下玄奘,又看看周围的人道:“好吧。”
只见他右手一挥,一个金灿灿的牌子浮在空中,而且不停的转动,每转动一下,牌子上的字便变一次,玄奘深施佛礼谢过土地,取过怨生牌,来在法坛当中,开始降禅布法。
玄奘以往都是看宝封降禅布法,如今亲自布法,难免紧张,不过饶是玄奘也非寻常的小长老,定了定神,跪在坛中,放开怨生牌,口中诵念佛经,任怨生牌自行漂浮,一道蓝光闪过,怨生牌上的字开始变成红色,而且不停的转动,每转动一下,牌子上的字便变一次,怨生牌上记录着藕冬村方圆五里之内所有怨冤缘愿,随着玄奘口中诵念佛经,怨生牌每转动一下,上面的字开始渐渐变白,表示藕冬村方圆五里之内所有怨冤缘愿便化解了,按常例一般该‘降禅坛’需要最少三个时辰才有一定的效果,而玄奘用了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便完成了怨生牌的化解,当真让人称奇。
刘宝嘉见玄奘居然有这等本事,便决定向长安府推荐玄奘;是夜,宝封和玄奘随刘宝嘉拜进长安府,府尹大人亲自安排迎接和入住,次日,长安府尹向丞相房玄龄举荐;十日之后,房玄龄设‘山川坛’将各地举荐的高人齐聚坛中,这叫设坛问德。
‘山川坛’由房玄龄亲自主持,各地举荐的高人分为两队,分列两边,这‘山川坛’分西东两边,西为山东为川,坛中有天地鼎和八风炉,两队人马相互对讲,分三七二十一讲,每讲两队必须淘汰一人,‘山川坛’设坛七日,繁梵僧生。
最后,房玄龄聚众高人,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内中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人。你道他是谁人玄奘。玄奘本来以为凭自己的本事不可能挺到最后,可居然房玄龄让自己去主持大典,自己十分高兴,根据规定,玄奘需要净面沐浴后次日上殿面君,于是玄奘回转驿站,准备次日面君。(玄奘能胜出‘山川坛’除了自己本事以外,与其他参加者过于面有关,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没有必要过分赘述)
回到驿站,玄奘立即报告宝封自己胜出的消息,却发现智障师叔也在,闻听玄奘将主持的消息,宝封和智障并没有漏出欢喜的神色,只见宝封手抹念珠,闭目不语,智障叫玄奘先坐下,然后,将随行的差役请了出去,整个屋子里只有宝封、智障和玄奘三人,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智障道:“师父,明日玄奘即将上殿面君了,十多年的冤屈只待明日昭雪了。”
宝封依旧不语;玄奘十分奇怪:“师叔,什么冤屈呀?什么明日昭雪呀?”
又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宝封淡淡道:“出家之人,应该将尘世间的恩怨情仇一并抛开,可修行得道又如何能真的让出家人完全于世俗分割开来,但愿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智障,你将其中原委详细说与玄奘。”
“是。”
“师祖到底是什么事呀?师叔你快告诉我呀。”
智障道:“玄奘这事关系到你父母的往事。”
“我父母?”
“对,你并非你师父在外云游时捡到的弃婴实际上,你是你母亲送到化生寺,交由你师父智慧抚养的。”
“我母亲到底是何人?为何将我送到化生寺寄养呢?”
“实际上你母亲也是逼不得已呀”
智障轻念佛珠道:“往事不堪回首,世间蹉跎轮回,玄奘,你本家姓陈,你父乃大唐开国第一位状元陈明字曰光蕊,你母亲乃开国第一功臣首府大人殷开山之女,武德二年你父被人诬陷入狱,判发往洪州充军,时夫人殷氏早产一子,为保你不为他人加害,你母亲将你送到化生寺,交由你师父智慧抚养的。”
玄奘直听得泣泪不止道:“我父母是否尚在人间呢?”
宝封道:“玄奘,你与你母亲经常见面,只是你不知而已”
“对,玄奘,经常来我寺布施的女施主称尔东夫人的,便是你的母亲”
“我记得那位尔东夫人对我特别的好,居然不知她便是我的生身之母”
“你父所获之罪甚大,若无特殊恩典,难有翻身之日呀。”
“究竟我父受何人陷害,所犯又是何等大罪呢?”
“据我所知,当年,你父是被长安府尹华白亿判定入狱的,其间你父受到严刑逼供,你姥爷殷开山虽然努力疏通,却无功而返”
“玄奘,你可知道,你姥爷殷开山也算是开国功臣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居然没能救出你父,可见对方势力何其庞大。”
“到底是何人陷害我父,又是为何陷害呢?”
“你母亲曾与你师父说过此间道理,当时,你姥爷殷开山每次将本章交到文渊殿便无果而终,而文渊殿主事之人却是你父入阁的恩师,高公士廉。”
“莫非是他?”
“具体是谁,夫人也没有明示,不过,满朝文武并非一人可以控制,即便高士廉能堵得了文渊殿一班大臣的嘴,却也堵不了满朝的朝臣上柬之口。”
“师父说的没错,但,无论如何,你父亲入仕登科不过一年,结朋忤逆、贪图舞弊又从何谈起呢。”
“我明白了,想必此事过节十分复杂,而师祖师叔让我主持大典,定有其中缘故。”
“对,我们让你主持此典,如果时机得当,请当今皇上御审此案,你父必有昭雪之日呀。”
“你母亲大人也是此意,待昭雪之日,你们一家就可以团聚了。”
“弟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