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5章范蠡墓,一首小曲

一夜的飞行,孤竹二祖终于来到了陶地。西子河缓缓的流着,倒映着岸上的杂草野花和过往的人们。眼前清澈的碧湖中间的土丘上陆陆续续有人在此跪拜祭祀,这就是陶朱公范蠡的墓葬,和以往不同的是,湖中央架起了一座连接岸边的浮桥。

孤竹二祖马不停蹄的一边打听着来到此地,看着祭拜的人们,二人怎么也想不出陶朱公到底是何许人,也不知道范蠡让来此地的目的。只是看到这里紧依大山,四面环水,正好符合当时的四兽风水格局,彰显了主人的富贵。可见主人陶朱公一定是一个不凡的人。

二人走过浮桥,来到土丘之上,正好看见一个年轻人披麻衔草的坐在湖边上默默的发呆,脸上泪痕斑斑。

这人看来一定是陶朱公的什么人了,二人想着走到年轻人面前,孤祖问道:“小兄弟,不知与这陶朱公有何干系?”

年轻人慢慢地抬起头,满脸悲戚的看向来人。子贤看到问话的是一名慈颜的老者,便急忙起身行礼道:“陶朱公范蠡正是家师。两个月前在太湖和师傅分别后,回到故里潜心研究师傅留下的《计然》《商经》,不料未几日便听齐地商人言传师傅死于地震。弟子悲痛万分,即刻启程来到陶地为师傅守孝。”

孤祖听到暗暗吃惊,原来陶朱公竟然是范蠡,范蠡让自己来他的坟墓处干什么?于是对子贤笑着说道:“原来是范将军之徒,不过你也不必要如此伤心,范将军现在正过着神仙日子矣!”

子贤听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懂孤祖所云。孤祖见状感到自己说话有些唐突,子贤一个凡人又怎会明了呢?

想罢,转换话题说道:“范蠡经纬之才,小兄弟必然才情卓绝吧?”

子贤道:“晚辈不才,师傅留著《计然》仅悟得八成,另两成还没有来得及参透,真是有愧师傅在天之灵。”说着神态沮丧起来。

孤祖看了看身边的竹祖,想道:范蠡千古奇才,如今又登临神位,想必一定留有什么高绝的法诀。

想完,孤祖行礼谦问道:“不知小兄弟,范蠡留著是否可容老夫观之?”

犹豫了一下,子贤又见两人不象是坏人,便从地下的包裹中取出卷轴递给孤祖。

孤祖接了过来,慢慢展开与竹祖一同观之。

“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越王曰:请问其要!计倪对曰: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

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

孤祖看着心想,没想到范蠡竟然能够通透为王、为相、为将之道,实为奇杰。

看完正要递给子贤,竹祖却一把抓住道:“孤兄且慢,我看这经卷颇为蹊跷。兄弟心中总有一种熟悉之感。”

孤祖迷惑地看着经卷,左看右看也瞧不去门道。只好运起天目神功朝经卷上看去。不料经卷却泛出金光,一行行金色字体逐渐显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章二,天道密宗心法,天地之气筑基之本,万物精华养气之道,水龙胶合……

孤竹二祖越看越吃惊,子贤见经卷在二人手中竟出现金光,不由得愣住了。

突然孤祖合住了经卷,看着孤祖说道:“范蠡所留经卷竟然出现《天道密宗》心法,不知是否也是伏羲留下的其他功法?”

竹祖听了,也不知说什么。

二人同时看向发呆的子贤道:“小兄弟,不知尊师还有什么别的交代?”

被人一问,子贤才醒来,迷惑的眨了眨眼睛,又好像想起什么似的,急忙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递给孤祖。

孤祖赶紧接过锦囊,看了看子贤,见子贤点了点头,才打开锦囊。

锦囊中有一小的卷轴,孤祖小心翼翼地打开卷轴,没想到卷轴上赫然写着:天道兵部,赠予有缘;天下劫起,纳徒相传。

二人不由得欣喜,天下降魔又有了新生力量。两人一齐看向子贤,这才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根骨绝佳,福泽深厚,连连点头不已。

子贤看见二老奇怪的行为,心里一阵惊慌,不知所措。

随即孤祖将大劫将起以及范蠡留书的原由一一讲了出来。子贤好像听天书一样,难以相信孤祖所说,但刚才所见经卷异像,也不容自己否认,想想师傅临走说过:日后逢天下巨变时,可打开视之,定顺应天命行事,想着“扑通”跪了下去,冲二人道:“子贤见过两位师傅,愿尽全力度劫人间。”

二人微笑着连连点头。

朝阳初升,为周围的一切镀上了金色。孤祖看看四周,又看看竹祖、子贤两人,三人对视一笑。在孤祖心里,终于了却了范蠡的一桩心愿,可是天疼又在哪儿呢?

围着坟冢转了好几圈,孤祖三人看没有什么情况,正欲转身要走,突然耳边传来微微的剑鸣的声音。三人连忙停住脚步,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可是周围杂草一片,一时竟找不到。

忽然感觉到哪里隐隐出现道道亮光,三人一同看向光源之处,竟然是孤祖的右手。孤祖抬起右手,发现不知何时手掌中心出现了一道金色光圈,时明时暗,闪烁不定。竹祖二人也是奇奇怪怪的看着光圈。

光圈一闪一闪,声音一高一低。孤祖好像明白了什么,将右手高高举起,让金光四处飞射。

突然,剑鸣大作,一道青色流光飞驰而来。定睛看去,原来是一把青铜剑。子贤大叫:“是师傅的剑!”

剑带着吟鸣飞至孤祖右手,在接触光圈的一瞬间,金光大盛,映得四周绚丽一片,让周围祭拜的人惊奇不已。

孤祖只觉着身上一股不知名的灵息自丹田游走经穴传至右手虎口穴发了出去。

却听见青铜剑通身金光顿时收敛,剑身吐露出白色光华,光华渐渐闪动,看情形好像想逃出去。

三人怔怔的看着青铜剑的变化,大气不敢出一口。孤祖手持宝剑想撒又不敢撒。

“啾”一声响亮的长鸣传至天空,一缕白色光华从青铜剑上夺空而去,不见踪影。

剑,失去了光泽,周身的锈迹也显露了出来。三人看着如此变故,不知是好是坏。孤祖看着手中的剑,轻轻的挥了挥,道:“这剑只是一把很普通的青铜剑,刚才的景象倒是奇怪的很。”说完看了看竹祖二人。

子贤接口道:“这把剑跟随师傅多年,但从没有见过师傅使用。”

竹祖只是看着青铜剑,没有说什么。

孤祖又想了想须弥幻境的情景,轻笑一声道:“福祸自有天定,休管它了,走吧!”子贤对着师傅的坟冢郑重的跪了三拜。

到处都是人,孤祖他们不方便施展驭剑术,只好慢慢地走着。刚过浮桥,突然看见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的跑了过来,嘴里还念叨着:“陶地空,藏龙珠。斩妖魔,救世主。”孤祖听这儿歌大有文章,便拉住一个小女孩儿问道:“小女娃仔,你刚才所念的儿歌是谁教你的?”小女孩儿看着眼前这个外乡人,眼睛里露出很是害怕的神情,身子也急忙向后躲去。孤祖正要追问,突然走来一个虬髯大汉将小女孩儿抱起来,对竹祖说道:“客人有所不知,这是早些年一个瘸腿老人说的,疯疯癫癫的,从来没有人当一回事儿。因为顺口,所以就当哄小孩儿的小曲儿了。谁知道前些天,这里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地震。你看连这陶朱公也不幸遇难。”说着指着范蠡的坟冢接着道:“这里以前是陶朱公的住地,却成了这个样子。又因为陶朱公在世时有不少功德,人们就将这里看作他的坟墓礼拜祭奠。”

“这龙珠是什么意思?”孤祖紧问道。

“听有人说地震当天夜里见到一个光球从这里腾空而起,留心的人就想起来这个小曲儿,于是孩子们又开始传唱了。这事连皇宫也知道了,听说过几天齐国公还要来这里祭天祈福呢!”

孤祖看着大汉的背影,心中暗忖道:看来天山湖中的光球来自于此,幻境中范蠡又托自己带出他的儿子天疼入世求得精血实体,还有刚才那莫名其妙逃逸而去的白光。想着嘴里轻轻喃喃道:“陶地空,藏龙珠。斩妖魔,救世主。难道……”孤祖不由得看了看身边正直直看着自己的竹祖和子贤一眼。

“赶快赶回天山!”孤祖急声说道。说完快步向前走去。竹祖和子贤惊疑了一下,快步赶了上去。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