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9章 八

高奇,满囤渠,开始在方圆几百里范围内扬了名。

能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心甘情愿回到农村当一位农民,本身在当地已经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一名立志扎根农村一辈子,为彻底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亲自带领社员没冬没夏,铺开身子泥里水里拼命大干苦干的“新生事物”,再经记者妙笔生花渲染,在滨河市,乃至区内大小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产生的效应自然是轰动的。

高奇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一波接一波的大动作,一个又一个的大创举,使这位“奇人”在只几凹公社,整个绥西县,甚至滨河市范围内有了大名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身边出现这样的榜样,激励着多少有志青年,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顿时,满囤渠及周围不少生产大队一些从城市下乡来的男女知识青年,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下定在农村待上一辈子的决心。或找本地小伙子,或娶本地姑娘安家立业,扎根农村繁衍生息。

——可鬼才知道,高奇小子,是不是内心真的要一辈子不离开满囤渠这个偏僻小乡村?

接下来,公社“三干”会议,或县里“四干”会议,频频选择在这儿召开现场会,本公社或邻近公社,绥西县和邻近绥东县、固原县、吴川县,甚至来至更远地方,不断组织大队,或公社干部参观团,前来这里现场参观、学习、取经。

为接待来来往往不断前来参观学习,或开会人员,光这么多人的吃住如何解决?又成了这位领导人头疼的问题。

一九五九年初,全村办公共食堂时占用富裕中农林玉祥家,全村唯一像样的房产,公共食堂停办后改作大队办公室的几间房子,目前显然不够派上用场。

一九六〇年村办小学成立时建成的那间教室,现在被临时收拾出来,改造成专门接待室,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遇上参观学习的人多,只能将新建学校二间大教室抽调出来救急。晚上,学生放学回家,把学生课桌拼一块儿,当大通铺使,第二天白天,铺盖卷一卷,课桌拉开,学生照常不误上课。

于是,有人向高奇支书提议:“何不趁此机会向上级申请调拨物资,盖几间像样的招待所、食堂和会议室,供参观学习人吃住活动用。我去大寨参观过,人家有很气派供接待参观者食宿的招待所、食堂和会议室,还有展览馆呢!”

一句话提醒梦中人,高奇立马请示公社常书记和县委巴书记,把想法和二位领导提出,得到二位领导支持。

现在,高奇不仅和公社常书记混熟,和县里巴书记也有不少往来。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从来短不了顶头上司的鼎力扶持。

在绥西县,一把手巴书记就是那位能呼风唤雨的东海龙王;在只几凹公社,常书记也是唾口唾沫能拈成钉的主。精明又能耐的高奇时刻不忘牢牢攀附着这两株大树,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当然,两位领导之所以全力支持这一新生事物,与高奇这些年的大作为给二位领导争脸了分不开。

村里的精明人给出一个总结:“因为有了满囤渠村,外人才知道滨河市有个绥西县和只几凹公社;因为满囤渠村出了奇人高奇,绥西县和只几凹公社才在全国出了名。”

此番总结稍微有些玄乎,但在整个滨河市坊间,一个大学毕业生主动放弃在外工作机会,回到自个儿生产队当大队支书,而且从亲二舅父手里夺了权。一个大队支书,整天挽起裤管拖泥下水,带领社员战天斗地干革命的故事,早在方圆几百里范围内传播开来。

二位领导甚话没说,当时答应高奇的请求,表示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全力支持。

得到领导首肯的高奇说干就干。选择村东头一进村路北,那个大水泡子壕畔处一块儿空地,准备在这近十亩大的地块儿上,建一处像样的大队部院落。

没用三个月时间,赶在夏粮开镰前,建成了一处包括大型会议室、食堂、招待所、供销店铺面和几间办公室在内的青砖瓦房大院落。

有县上、公社的全力支持,大队只出了很少一部分钱向邻近大队砖窑、石灰窑买进砖和石灰,其余诸如木料、水泥、钢筋等,一应由公社和县里无偿下拨支援。

动用村里自个儿社员中的泥瓦匠、木匠和青壮年劳力参与该工程建设。这么多劳力整整干了三个月,一切劳动力报酬,以工分形式记在社员工分本子上,用不着大队拿出多少钱来。

大院落建成后,大队部办公室首先从原来破旧土房里搬过来。大队原本无偿占用富裕中农林玉祥家几间泥土屋,让其物归原主。

这一溜建筑,单就食堂后面两个高高的大烟囱,着实让小村卜社的人大开眼界。

村里一些老年人,站在全部用青砖垒成的大院外,悄悄议论:“看这房子,连烟囱都垒下那么高,而且全部青砖砌成,得用多少砖?……”

这些世代居住生活于此,盖房靠在西北寸草滩里犁草坯块儿砌墙体的村民,想起当年富裕中农林玉祥家盖房,用牛车从四十里开外的宝丰山整整拉了半冬天石头,才刚够第二年春季盖房砌个石头基础,已经令村民们议论眼羡好几个月。凡去过只几凹村大地主刘好收四合头大院的村民,看到的也只是在河抛石干砌的基础上,平排码放着三层旱水砖。

“好家伙!过去穷的没棱没沿,走投无路没处去,只好投靠妻舅家来,高者玉家的小子,现在垒个烟囱,用的竟全部是青砖和白灰?”

可怜啊!多少年来,生活在这样一个小村子的老人们,好多人甚至一辈子禁锢在村子里,根本没出过远门。还有不少老年妇女,自从嫁进这个村,一生可能连邻村供销社都没有进去过。他(她)们哪里知道:她们生活以外世界,财富有时是多么富足!

进入八月中旬以来,连续几个昼夜连阴布雨时断时续,宝丰河多少年没出现过的洪峰,光顾了多少年没有光顾的只几凹和满囤渠及周围村庄,意外涌进满囤渠村后、村东那条干涸了几十年的宝丰河故道,冲毁民生渠北堤坝,汇入民生渠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涌进黑河市附近的内陆湖泊——黑素海。

来自共同源头的两股河水汇集一块儿,把满囤渠村围了个严严实实。幸亏孟氏祖先早年有远见,选择这一块儿高坡地而居。至少,洪水目前被拒绝在村外。

高奇再次发挥天生善于指挥人,号召人,领导人的才干,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全力抗洪抢险,冒雨加固堤坝,坚决不让洪水冲进村子。

眼下,公社所在地只几凹村及周围不少村庄,洪水已经涌进村子,村民们不得不被迫转移安置到周围没有进水的村子。其中,部分人被安排在满囤渠村刚建成的大队部院内、学校教室。正值暑假假期中,学校已经放了暑假。

*****以来,这是绥西、绥东县第一次遭受如此大的洪涝灾情,在一个偶尔的晴天,区尤书记亲自乘坐附近军用机场派出的一架直升机,带领相关领导,到遭受灾害最严重的绥西县只几凹公社范围上空视察并进行慰问。

当尤书记乘坐的军用直升机在只几凹上空盘旋几圈后,看到周围大片汪洋,大部分庄稼被浸泡在泥水里,甚至部分村庄已经进了水……

最后,选择一处没被水淹的高地,满囤渠村西一处高坡空地,做短暂停留,并慰问灾民。

作为东道主,高奇和同时接到上级通知的只几凹公社常书记,绥西县委巴书记,早在现场恭候领导光临指导。飞机降落后,高奇抢在两位领导前面,心情激动甚至热泪盈眶地和尤书记及随行人员一一握手,对领导来视察灾情表示衷心感谢,就当前救灾情况作了简单汇报。

尤书记对“新生事物”的典型事迹早有所耳闻。现在,亲眼目睹满囤渠村周围坚固高大的护村大坝,及护村大坝外泱泱泛滥的洪水,看着眼前这位略带疲倦眼神却精神气十足的年轻党支部书记,高奇带领社员加固加高村周围,虽然受到两股洪水侵袭,却能安保村庄不受损失表示非常满意。而对距宝丰河、民生渠相对较远的只几凹村竟被洪水冲毁,表示遗憾!

“一个公社所在地一千多口人的大村社,竟比不过一个二百来口人的小村子?”

尤书记突然对小伙儿和这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感了兴趣,在高奇支书盛情邀请下,临时决定回村实地看看,并就地进行慰问。在刚建成不久的大队部接待室,看着挂满了整个东墙的奖状,和西面墙上挂着的满屯渠村庄未来远景规划图,领导流露出一丝满意笑容。

高奇那条敏感的第六神经,在第一时间注意观察到尤书记隐隐流露出的对自己工作成绩的肯定表情,心里不由得异常激动。——仿佛看到辉煌前程在不远的前方。

但他并不外露沾沾自喜的神情,而是故作深沉地表现出一种深谋远虑的战略姿态,及时抓住时机,向尤书记大谈对未来的宏伟设想,谈下一步救灾计划:“我们正抓紧目前降水有所缓和这一契机,准备积极组织社员,抢运被洪水围困在西北滩地里二百多亩,已经割倒码在地埂上的小麦捆。还有,至今泡在村北独五卜洼地里,还没来得及收获的一百多亩莜麦,等回过手来,得赶紧组织社员进行打捞。”

“这可是全村人二百多口人,全年赖以生存的口粮。哪怕打捞回来的是一堆发了芽的沤莜麦,可也是灾年全队社员的救命口粮……”

尤书记被年轻有为的这位大队支书感动地直点头,望着这位因连日带领群众抗洪抢险,双眼布满血丝,但仍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的青年人,直接指示身边一直保持沉默的绥西县委巴书记:“这样的好同志,今后一定要重点培养,大力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吗!”

公社常书记抢在县委巴书记话前:“一定!一定!……”

紧接着,巴书记指着这处大队院部,带有几分表功意识说:“这不!高支书提出建设这间接待展览室,我们尽最大努力给予物力、财力上支持,不到三月建设完工。……像高支书这样的先进典型,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全区乃至全国,知道我们县存在一个先进典型村……”

一旁的高奇,接过几位领导的话,赶紧附和:“多谢领导栽培,多谢上级支持!我一定会不负众望,快马加鞭不下鞍,学习大寨精神,争取在塞外高原再建一个新型大寨村……”

尤书记拍了拍高奇肩膀,进一步勉励:“年轻人就应该有胆量,有勇气,有气魄,好好干,前途无量。要干,就一定会干出个名堂来!”

最后,高奇还是谢绝了尤书记准备给满囤渠大队发放救济粮的好意,胸有成竹表示:“感谢党的恩情,感谢领导关心!满囤渠生产大队全体人民,一定在***和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关怀下,克服困难,战胜灾害,争取大灾之年续夺丰收!”

接待完尤书记对本地灾情视察,获得领导鼓励,高奇心潮澎湃,信心倍增,更坚定了自己过去出乎常理的这一选择,和前瞻未来的信心。

不顾连日来带领社员拼命参与抗洪救灾奔命之辛劳,在尤书记视察离开后的当天晚上,立即召集生产队长,民兵连长,妇女队长布置工作:“连日来,大家带领社员昼夜奋战,确保把洪水拒至村外,保住全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尤书记的表扬。但是,日后我们还要生活,还得吃喝。到目前为止,除过前段时间抢运回几十亩小麦已经归仓,其他大部分小麦现在都还泡在水里。估算已经归仓的小麦,除留足明年春耕种子,恐怕连今年应缴的公粮都不够。那么,我们全村二百多口人一年的口粮,哪里寻?”

说到这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千里山”香烟,给在座凡抽烟的每位发过一支,自己也点燃一支,继续带有煽动性地说:“下一步,我们要再努力一把,趁这几天雨势趋缓的有利时机,抓紧时间赶快打捞泡在雨水里的麦捆。想方设法发动全体能出工的社员,和哪怕是能背动一个麦捆的学生娃娃,用背背也要把麦捆从田里给弄回来,力争大灾之年夺取大丰收!”

此时到会人员个个群情鼓舞。不知是大队书记刚才颇具煽动力讲话的鼓动,还是支书给每人发过一支烟的感动,还是上午尤书记(这可是这个村有史以来到的最大最大的官)亲自来村视察的带动。

这间被刚才支书发给每人一支烟熏得烟雾缭绕的大队办公室内,生产队长赵钱洞,民兵连长吴建设,妇女队长李玉梅等,都握紧拳头表态:“老天无情人有情,大灾之年夺丰收!”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