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章 军事间谋5

田单见骑劫果然中计,于是又实施了第二条间谍计划。几天后,燕军中又流传一个消息,说迷信的齐国人最恐慌燕军去挖掘齐人在即墨城外的祖坟,侮辱齐人的祖宗,那就会使齐人伤心害怕,惟恐祖先没法保佑他们了。愚蠢的骑劫又一次上当,派兵把即墨城外的齐人祖坟统统挖开,并焚烧尸骨。“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流,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为了进一步制造假象,迷惑骑劫。田单又把即墨城内的富豪找来,让他们带着金银珠宝去偷偷贿赂燕军将领,并低声下气地请求道:“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千万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儿家小。”“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而益懈”。

田单见反攻时机已到。于是就收罗了一千头牛,并给牛披上了大红外套,画上了五彩龙纹,在牛角上捆上尖刀,在牛尾上绑上浸透油脂的芦苇。夜幕降临,田单突然一声令下,点燃了牛尾上的芦苇,火灼牛尾,牛剧痛狂奔,齐军五千精兵随后杀向燕军。即墨城上“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毫无防备的燕军面对这一可怕的火牛阵,“大骇、败走”。骑劫也在混战中被杀。“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不久,“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田单“纵反间于燕”与大摆火牛阵,是战国时期以“欺骗强敌”、“假象惑敌”而取胜的典型案例。田单利用间谍流言,除掉了强劲的对手乐毅,并代之以愚将骑劫这一做法,在十九年后的秦赵长平之战中,被秦相范睢所借用。他用相同的间谍手段,使赵国撤掉了赫赫名将廉颇而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赵军在长平大战中全军覆没,被斩坑杀四十五万余人。值得注意的是,田单三番五次派遣间谍,不惜以齐国俘虏、齐人的祖坟被残被辱来激奋军民的斗志,这样做在当时崇尚礼教、膜拜祖宗的齐国是冒有极大风险的,但是为了反败为胜,田单毅然抛开这些陈规陋习,做了常人绝不敢做的事。正因为如此,骑劫才会上当受骗,被田单牵住了牛鼻子。

赵奢的反间计

公元前270年,秦国出兵伐韩,并包围了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情况非常危急。赵惠文王急召文武大臣,向廉颇将军征询道:“阏与还可以救吗?”廉颇说:“道远险狭,难救。”又问赵奢将军,赵奢从容答道:“道远险狭,犹两鼠斗于穴中”,“勇者胜”。赵惠文王当即任赵奢为主将,前往阏与救援。

赵奢率军刚走出离国都邯郸才三十里的地方,就出人意料地驻扎军营,不再前进了,并下了一道密令:“有谁敢上书与秦军作战者,立斩!”此时,驻扎在附近武安以西的秦军也感到奇怪,赵军为何只行三十里便停了下来?似乎根本无意去救援阏与。为了探知赵奢的真实意图,秦军便擂起战鼓,调兵遣将。阵阵轰鸣的战鼓声把武安房屋上的瓦片都振动了。赵军中的一名侦察军官再也按捺不住了,请求赵奢赶紧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赵军既不出兵也不退兵,只是“坚壁增垒”,一直在原地呆了整整二十八天!赵、秦两军的将领都感到纳闷,不知赵奢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甚至有人怀疑赵奢在赵惠文王面前说的“救阏与”、“勇者胜”是说空话。然而赵奢对这些都不闻不问,仍然严令不得离开军营半步。

秦军见赵奢不进不退,不战不和,就暗中派遣了一名间谍混入赵军营地,侦察赵军虚实动静。赵奢早已探得情报,假装不知道这名秦军间谍的真实身份,随便让他在赵军营地里出入,还设下丰盛的酒宴款待他。间谍摸清了赵军的内情后,即刻返回“报秦将”。秦将听后大喜,说:“赵奢离开国都仅三十里就不敢向前走了,并且还不断地增强防御工事。这是害怕我们秦军的威势呀!看来阏与将不再属于赵国了。”

赵奢等秦军间谍一走,立即下令“卷甲而趋之”,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营地直扑阏与。两天一夜后,赵军赶到了阏与的外围。赵奢令精锐的弓箭手埋伏在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修筑工事,以待秦军。中了赵奢反间计的秦军,在赵奢离去多时才发觉上当了。急忙星夜兼程,追赶赵军。赵奢采纳了军士许历的计谋,抢先占领了北山,扼守住通往阏与的必经之路。当秦军匆匆赶到时,“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

阏与解围之战,是秦军东进十几年以来第一次遭到的前所未有的惨败。在此后几年中,秦国畏惧赵奢威名,不敢再染指赵国。赵奢在战前说:“犹两鼠斗于穴中,勇者胜”。这是为了加强赵惠文王援救阏与的决心。其实他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他一方面刚出国都便坚壁不出,假示怯弱,麻痹秦军;一方面早已掐算好秦军间谍一定会前来侦察,于是设下了圈套,让秦军间谍自己钻进去,从而使秦将深信不疑。著名军事理论家郭化若将军也说:“赵奢以秦间为反间,是战国时期最明显的用间例子”。

东汉建立内幕

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王朝被灭。不久西汉宗室旧臣纠合残余势力,起兵反攻王莽。各地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时隔15年后,王莽兵败昆阳,逃入未央宫渐台,被商人杜吴杀死。王莽政权覆没。这时原先起兵反抗王莽的各路军队,却内部矛盾纷起,相互争斗起来。在西汉皇族刘秀与自称是汉成帝之子的王朗之间,又爆发了邯郸之战。

刘秀率数万人马,猛烈攻打王朗盘踞坚守的邯郸城,一连二十多天也没能攻下来。于是刘秀停止了进攻,派间谍潜入城内去策反王朗的少傅李立。李立答应充当内间,以协助刘秀在城外的军事行动。在一个约定的深夜,李立偷偷打开了邯郸城门,早已埋伏待发的刘秀军,一见城门大开,便蜂涌而入,王朗军队措手不及,全军溃败。王朗连夜出逃,被刘秀追兵斩杀。刘秀的势力大增,奠定了建立东汉王朝的基础。

公元25年6月,刘秀在即位,世称汉光武帝。先于23年自立为帝的刘玄拒绝承认刘秀,派舞阳王李轶和大司马朱鲔领兵三十万坚守洛阳,与刘秀抗衡。刘秀命冯异为将,发兵进攻洛阳。冯异因善战不喜功名著称于世。当诸将并坐论功时,他常退避树下闭目养神,军中因号为“大树将军”。冯异领命后,没有直接攻打洛阳,而是采用了离间计,以图离间李轶与刘玄,从而各个击破。

冯异亲笔给李轶写了一封策反信,派间谍潜入洛阳城送给李轶。冯异在信中以历代兴废之鉴及识时务者名垂青史的历史事件来暗喻李轶,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刘玄与李轶的内在矛盾,分析了困守洛阳的弊害,劝他早图他路。冯异又劝诱威胁李轶说:“刘秀受百姓拥戴,各地俊杰云集响应,现又重兵围洛阳,您转祸为福,正当此时。如不早速定后路,当悔之晚矣。”李轶读信后,进退两难。但他又不敢公开投降刘秀,很“不自安”。于是就写了一封回信给冯异,极力述说他与刘秀当初“首结盟约,加相亲爱”,“结生死之约,同荣枯之计”,但又说现在各事其主,身居要冲,不忍兵刃相交,只想为刘秀“进愚策,以佐国安人”。自此,李轶便不再与冯异“争锋”。冯异据此知道,策反计已成功,不再以其为后顾之忧了。于是冯异集中兵力,扫清邯郸外围的刘玄军队,攻占十余座县城,俘虏十余万人。又“引军渡河”,与河南太守武勃大战。武勃向李轶再三紧急求援,但李轶却“闭门不救”,按兵不动,坐观武勃兵败身亡。冯异及时向刘秀通报了这一起策反间谍活动,刘秀见诛杀李轶的时机已到,就派间谍去洛阳向大司马朱鲔透露了李轶写给冯异的书信,朱鲔害怕李轶突发内变,“遂使人刺杀李轶”。

李轶一死,刘玄军队顿失一员猛将,洛阳城内大乱。刘秀的部将扬化将军坚镡乘机与“诸将攻洛阳”。但是朱鲔拼死抵抗,数攻不下。坚镡就“反间私约”朱鲔在城东的守将做为内应。次日清晨,洛阳城上东门突然打开,坚镡率伏兵蜂涌而人,借着薄薄的晨雾为掩护,突然攻进了洛阳城。朱鲔且战且退,在存放兵器武库旁组织起了反攻,坚镡在内间的引路下,如入无人之境,经过一场血腥拼杀,朱鲔军队“杀伤甚众”。部将力谏朱鲔归降,但朱鲔因以前曾参与杀害刘秀长兄刘縯之事,不敢投降,只得决定以死相拼。刘秀便派间谍去诱劝朱鲔,答应不再追究此事,“朱鲔遂降”。刘秀于是定都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在冷兵器时代,进攻城邑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刘秀为了保存军事实力,减少攻城的兵力损耗,在几次关键性的攻城战役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一系列的反间活动,有效地在敌人内部进行了分化瓦解,从而也等于削弱了敌方的力量,增强了己方的战斗力。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由于用间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虞诩增灶惑羌兵

挖灶做饭是古时行军打仗的必备之事。因而一些著名的军事家也常常在灶的数量上做文章,增加或减少挖灶的数量,使敌人上当受骗,落入圈套。

东汉时,居住在陇西一带的羌人屡次发动起义,反抗汉朝的统治,使汉朝上下为之震动。为了稳定这里的局势,朝廷任命虞诩为武都(今甘肃省成县西)太守,平定羌人起义。

羌军首领听说虞诩率军前来征讨,连忙率几千人马,集结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境内的崤谷凭险设防,阻击虞诩的军队。虞诩带领少量的护送兵卒接近崤谷时,探听到前方有数千羌人截断了去路。虞诩自知弱难抵强,只好命士兵停止前进,扎营待命。部队驻扎后,虞诩假装巡视军队,每到一处都故意声张:“现在羌兵凭险据守,我们兵力有限,不易通过。我已派人向京师报告,请求加派援兵,待援兵到达后再向武都迸发。”羌人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虞诩兵少胆怯,暂时不敢过崤谷,就放心地分散到附近的州县去抢掠,放松了对虞诩的戒备。虞诩见有隙可乘,立即率部连夜出发,突破崤谷,一日急行军100多里。羌人得知虞诩偷过崤谷后,派兵在后面紧紧迫赶。

虞诩过了崤谷后,深知定有重兵在后追击,便让士兵们以每天200里的速度前进,并且每当停下来做饭时,让士兵们每次挖两个灶。他的这种做法实施后,羌人居然不敢再追了。跟随虞诩的将士看到这种情况,觉得非常奇怪,便问虞诩:“战国时候,有过孙膑减灶战胜庞涓之事,而你却让增灶。兵法上说,日行军不过30里,而你却让我们日行近200里,这是为什么呢?”虞诩说:“敌人众多,我们兵少,行军慢了就会被他们追上,急行军是为了不让敌人摸清我们的虚实。孙膑减灶是为了使敌人认为他兵少,骄纵、麻痹敌人。我们增灶,是为了让敌人认为我们的援兵已到,不敢追赶。古今形势不同,做法也要变通。”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虞诩摆脱追兵,强行军到达武都后,发现武都郡中兵不满3000.此时,羌人数万已包围了城外不远的赤亭,向赤亭发起进攻已10多天了,局势十分危急。虞诩当机立断,命令士兵把强弓藏起来,只用小弓向羌人放箭。小弓力弱,射程不远,羌人以为汉军没有强弓,射不着他们,就不把虞诩的军队放在眼里,于是放开胆子,增加兵力向赤亭猛攻。虞诩看到羌人全部靠拢上去了,便立即命令士兵们取出强弓,用20把强弓瞄准敌人,顿时箭飞如雨,发无不中,一下子就将羌军射死了一大片,羌兵吓了一大跳,急忙停止攻击,仓皇撤退。虞诩趁势指挥将士出城冲杀,又杀死了许多羌兵。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虞诩整顿人马,派出一队士兵从城东出来,再从城北门进去,进城后立即改换衣服,再从北门出去,返回东门进来。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城外羌兵看见汉兵来来往往,出出进进,弄不清武都城内有多少兵,不敢轻举妄动,便打算全军撤走。虞诩料到羌人准备撤退,便派出500士兵悄悄出城,在羌人的退路上设下埋伏。当羌人撤到那里时,汉军伏兵齐出,摇旗呐喊,擂鼓攻击,大获全胜。羌军从此败散了下来。

虞诩将军对孙子兵法的运用真可谓“运用之妙,百手一心。”《孙子兵法·势篇》说:“在战争中,如果敌强我弱,敌众我寡,须多设旌旗,加倍增灶,向敌人示强,使敌人猜不出我军有多少,弄不清谁强谁弱,如此,敌人必不敢轻率地同我作战,我军则可趁机速去。”虞诩增灶退羌兵灵活地运用了这一计策。虚灶倍增,很快地摆脱了敌人。以后在赤亭之战中,他又示弱示强交替使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敌人难以掌握,捉摸不透。终于击败了羌军的包围,使武都地区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然,东汉对羌人的战争,就其性质来讲是一次镇压农民起义的不义之战。但从军事学术和作战指挥角度来看,却是体现了虞诩的指挥才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虞诩增灶是他虚张声势,对敌人实施欺骗的战术之一。早在他做朝歌太守时,就曾利用这虚张声势的办法取得过平盗的成功。

东汉末年,朝歌的造反首领宁季,带领几千人攻杀了朝歌的官员,在那儿聚合了几年,州和郡的官府对此无能为力,朝廷就派虞诩去做朝歌的行政长官。虞诩的一些亲朋故旧为此表示忧虑,说:“你去做朝歌的行政长官多么不幸运啊!”虞诩笑着说:“既有大志就不求轻而易举,要办大事就不应躲避艰难,这是我的责任。不遇到盘根错节的树木枝蔓,怎么能够区分出锐利的器具呢?”一到朝歌,虞诩就去拜访河内太守马棱。马棱劝他道:“您是一位儒者,应当在朝廷上出谋划策,为什么反而到朝歌来呢?”虞诩说:“我开始受命治理朝歌的那天,士大夫见到我都表示忧虑。但我却认为反贼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朝歌接临于韩、魏,背依太行,面临黄河,离敖仓百里,而青州、冀州的百姓流亡在外的就数以万计。贼寇们不懂得开仓放粮召聚民众,也不去抢劫武库的兵器把守城皋这一要塞,这就不足为虑了。现在他们人多势众而锐气正盛,我们很难与他们争锋。兵不厌诈,现在可以暂且表面上放任他们,不使他们有什么拘束。”

虞诩就职之后,就下令招募壮士,自掾史以下的官府人员都要各自检举所知道的人,以善于攻杀劫掠的为上,伤人偷盗的为次,穿着丧服而不理家务的为下,共收得100多人,虞诩以宴席款待他们,统统宽恕了他们的罪过,派他们混人贼寇之中,引诱贼寇前来抢劫掠夺,虞诩设伏等待,伺机杀贼数百名。虞诩又悄悄地派了一些贫穷而善于缝纫的人到贼寇中去做衣服,用彩色线在贼寇的衣襟处缝上标记。贼寇中有人穿了这种衣服出来的,官府就根据衣上的标志把他们抓起来。贼寇因而惊恐逃散。

虞诩无论是平盗还是平羌,都注意运用了虚张声势,以假乱真。其实他的增灶术是借“孙膑减灶”之法,践墨随敌,反其道而用之。春秋战国之际的孙膑减灶杀庞涓也是孙膑成功的战术之一。

李广疑兵斗匈奴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其中的“飞将”即是指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多,汉文帝非常赞赏他。汉景帝即位后,李广升为骑郎将。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历史上虽然有“李广难封”为千古憾事,但李广一生经历过大小70余次战斗,无不以他的勇猛、机智化险为夷,屡胜对手,为汉朝最终平定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前144年,匈奴兵大举进犯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区),当时李广任汉上郡太守,汉武帝派一名宠幸的宦官跟随李广约束指挥、训练军队,准备反击匈奴。

大军扎营后,宦官带着几十名侍从在草原上兜风,不料遇到3个匈奴人。宦官本想带人前去捉拿这3个匈奴人,谁想,还没近前,3个匈奴人张弓发箭,射死了宦官的所有侍从,只剩下宦官一人带伤夺路逃回大营。李广问明情况后,断定是匈奴的神射手所为。为绝后患,李广当即带领百名骑兵疾追。此时,那3名匈奴射手已徒步往回走了几十里,靠近匈奴大队人马。李广令他的士兵从两翼包抄,不使敌逃脱。李广立马射箭,射死两个匈奴,并活捉一人。经过审问,这3人果然是匈奴的神射手。李广喝令将俘虏绑在马上,准备回营。此时,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飞奔而来,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脱身已来不及,情况十分紧急。不料,匈奴兵接近到约三箭地时,突然停了下来。原来,匈奴将领见李广他们只有百十来人,竟敢深入匈奴腹地,怀疑后面有伏兵,于是勒马依山列阵,观察汉军的动向。

李广的部下乍见匈奴这么多的士兵将他们围住,十分惊慌,纷纷欲勒转马头后撤,李广连忙制止。他说:“匈奴人勒马不前,说明他们不知我方虚实,现在我们离大军有几十里的路程,如果慌忙后撤,他们追上来一阵乱箭,我们休想逃脱一人。若是我们留下来,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匈奴人一定以为我们是为汉朝大军作诱饵,引诱他们上当的,他们必然不敢妄动。”于是,李广令士兵们又上前了约二里地,然后下马解鞍,原地休息。他的副官说:“敌人这么多,又离得这样近,假如有情况,我们如何应对?”李广说:“敌人以为我们一定慌忙逃走,他们就会立即追杀,现在我们解鞍休息,表示我们不走,别有用意,更坚定他们以为我们是诱饵的想法。”

匈奴兵见李广的士兵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十分悠闲,马在一边安然吃草,感到其中必定有诈。不然,百十人的骑兵部队在敌方几千人的包围之下怎敢如此泰然处之呢?恰在此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检查匈奴兵的布防情况。李广飞身上马,率领十几个骑兵,冲到阵前,一阵乱箭将其射死。李广主动挑衅后,趾高气扬地率领士兵返回众人中间,再卸鞍休息。匈奴兵更加摸不着头脑,始终不敢贸然攻击。就这样,匈奴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双方一直僵持到半夜。此时,夜黑风高,四野寂静,匈奴人认为在这百十来个人的周围一定有汉军大部队在埋伏,待他们有所行动之后突袭他们,于是再也沉不住气了,心想不管怎样,这其中必有计谋,于是撤兵回营,坚守阵地。第二天清早,李广带领百骑人马从容地回到自己的营寨中。

飞将军李广的确有过人的谋略与胆识。作战中多次以出奇制胜闻名。在上郡遭遇战中,面对数十倍的强敌,他指挥若定,毫无惊惶失措之举;对部下一隐再隐,对强敌一惑再惑。先是下马解鞍,使强敌怀疑自己是诱敌之兵而不敢贸然行动;接着射杀敌白马将,挫其锐气,使敌错乱,误以为是有意挑衅;随即又令自己的骑兵纵马而卧,进一步坚定强敌的错觉,使其惟恐中计而自动撤退。这也恰恰中了李广的迷惑计谋。

李广惑敌非常有效。有一次,在雁门作战中,李广兵少将弱,加上他自己生病,抵不住匈奴大军,兵败被俘。匈奴人生擒李广后,十分欣喜,看李广病态十足,就用绳兜把李广兜起来,放在两匹马之间,带他一同回营。行了大约10余里路,李广假装经不住折腾昏死过去。然后偷眼看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一匹好马,他突然跃起,腾身上马,抢了匈奴少年的弓箭,把那匈奴少年推落地下。然后飞马奔驰几十里,回到了自己的军队中。

还有一次在右北平作战中,原定李广军队与博望侯张骞的军队会合围歼匈奴左贤王,但博望侯张骞因行军迷路,误了约定的日期。李广的1万人反被左贤王的4万大军包围。李广的部下都很恐慌,军心不稳,战斗力下降。李广派自己的儿子李敢率30几个骑兵冲向敌军,从敌人军阵中纵穿横行,以其快速勇猛,将敌人的阵营搅乱,安然脱身,然后告诉李广说:“匈奴人很容易对付!”这一举动,大大地安抚了其他将士的惊慌之心。李广布置了一个士兵全体面向外围成一圆圈站好的圆阵,手持盾牌抵挡敌人的如雨之矢,而自己用他特有的弓箭先射杀敌人的副将,又射杀敌人的小分队,使敌人始终不能近距离向李广的军队射箭。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两天,左贤王损兵折将,最终带队离开了阵地,李广的军队才解了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只好听令引军从东道出发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合,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向导,迷失了路,没有及时赶到会合地点。此时卫青与单于相遇,单于力战不胜,率部下仓皇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欲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好向天子交代战斗经过。李广一身正直,不愿凭空污赵将军清白,没有答应卫青的要求。他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拔出佩剑引颈自刎。

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种战争的异常艰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的作战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反间反为反间害

208年秋,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率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权、刘备的联军相遇。曹操的先头部队被孙刘联军击败,退到北岸的乌村,与主力会合。双方在赤壁一带隔江对峙。

曹操得知三十四岁的周瑜被孙权任命为吴军统帅,便计划派间谍去“游说”策反。于是秘密去扬州召来了九江人蒋干,遣其前往。蒋干以富有辩才而著称于江、淮之间,几乎无人可与其匹敌。蒋干穿上布衣,戴上葛巾,假扮成平民百姓,混过长江防线来到吴军帅营,自称有私事要见周瑜。精明的周瑜一见蒋干不邀而至,便知其来意。他一语道破天机,对蒋干说:“兄长远涉江湖,是为曹操来做说客的吧?”能言善辩的蒋干冷不防周瑜会如此直率,只得支支吾吾,说什么他此行是“来叙阔”、“观雅曲”,不为别的。周瑜就设酒宴、弹琴瑟,款待蒋干。酒宴中,周瑜见蒋干欲言劝谏,便马上起身说:“碰巧我有密事要去筹划,我先走了,改日再请兄长。”三天后,周瑜见蒋干毫无回返江北之意,便直言道:“大丈夫处世,遇到知己的明主,表面上是君臣之仪,实际上是骨肉之恩。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再生,郦食其复出,我都会驳斥他们的游说之辞,何况兄长你能说得动我吗?”蒋干只得尴尬干笑,“终无所言。”策反失败的蒋干,狼狈返回曹营。他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曹操策反周瑜不成,心中极为烦躁。时值曹军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多有疾病。又加上将士多半不习水性,受不了江上风浪的颠簸。于是曹操就自作聪明地下令用铁索把战船联接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以减少船身的摇晃。周瑜的部将黄盖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偷袭之机,便向周瑜提议说:“现在曹军多而我军少,如果长期相持对我军不利,必须速战速决。如今曹军用铁索结连战船,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可以采用火攻打败他们。”周瑜同意了黄盖的建立,并设下一个诱使曹操上当的计谋。他利用曹操振蒋干为间急欲破坏孙刘联军的心态,暗令黄盖向曹操“诈降”。

于是,黄盖写了一封降书,秘密派人送到江北曹营。降书说:“我黄盖深受孙权的厚恩,担任将帅,待遇不薄,理当效忠。但是从天下大势来看,用江东六郡的区区兵力,来抵挡中原的百万大军,显然是寡不敌众。江东的所有将吏都知道无可抵挡,但惟独周瑜、鲁肃偏狭浅薄,执意抗拒,实为顽固不化。我黄盖识时务,决心归降您曹公,这是真心实意的。在两军交战那天,我愿利用担任前锋指挥之便,相机行事,以报效您曹公。”

生性多疑的曹操把降书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后,秘密召见了黄盖派来送信的人,多方询问孙刘联军的有关内情,送信人都一一从容对答如流。急于行间求成的曹操便深信不疑。他与送信人约定了接受黄盖投降的时间和信号,又说:“我原先惟恐其中有诈,所以迟疑。如果黄盖果真守信,我将赐于他最高的爵赏。”

深秋的一天,黄盖带领一支船队悄悄驶出江东营地。他早就让士兵在大战舰上装满了干柴草,浇上鱼油,外面蒙上红布幕,并插上约定投降的旗号。大战舰后又拴上了许多条便于机动作战的小船。大战舰在前,小船在后,向北岸急驶而去。

这时,正遇“东南风急”。黄盖下令“中江举帆”,船队像箭一般冲向曹军营地。假投降的吴兵齐声大叫:“投降罗!”曹军将吏“皆延颈相望”,高兴地说黄盖果然来投降了。当船将靠近曹操水军时,黄盖命士兵“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落”。顷刻之间,“烟炎张天,人马浇溺死者甚众”。周瑜又“率轻锐寻继其后,擂鼓大进”,曹军“遂败退”。

赤壁大战始于用间,也终于用间。曹操行间求成心切,反被周瑜利用,中了黄盖的诈降之计。蒋干的策反失败,也说明曹操仅凭蒋干的巧口利辩之才,而没有正确估计周瑜的抗曹决心和政治态度,从而导致盲目行间,终致失败。唐代《李靖兵法》说:“水所以能济舟,亦有因水而覆没者。间所以能成功,亦有凭间而倾败者。”曹操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各自间谍活动的成与败,正应验了李靖之言。

曹操谈笑设间计

曹操兵败赤壁后,自度兵力不足以击败孙、刘,便转而向西,命其族弟曹仁督军西征,力争控制巩固战略后方。211年,关西将领马超与韩遂急忙与关中诸将组成十路人马,集结在潼关一带,以抗拒曹军。曹操深知“关西兵精悍”,马超更是一员猛将,曹操对他有“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的评语。于是他命令曹仁先“坚壁勿与战”,然后自己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经过几次大战,马超不敌曹操,节节败退,只得向曹操求和,愿意割让土地并送儿子为人质。曹操向谋士贾诩征求意见,贾诩说:“可伪许之。”曹操又问以何计破关西军,贾诩说:“离之而已。”于是曹操独自一人在关西军阵间与韩遂“单马会晤”。因为韩遂的父亲与曹操是同年的孝廉,又和韩遂是同辈人,所以与他单独会晤时,更显出故友重逢之情。他们两人马靠马交谈多时,“不及军事”,“单说京都旧故”,说到高兴之处,还“拊手欢笑”。会见完毕,马超去问韩遂:“曹公和你谈了些什么?”韩遂说:“没谈什么呀,只不过是叙叙旧罢了。”马超便对韩遂起了疑心。

第二天,曹操又一人纵马阵前与韩遂会面。这时关西兵卒都拥上来观看曹操。曹操笑着说:“你们想看看我吗?我也是人啊。并非有四只眼睛二只嘴巴,不过是多了点智慧罢了!”说完又与韩遂“交马语移多时”,低声笑语闲谈乱扯一通,又各自回营了。

曹操一回营,立即亲自起草了一封给韩遂的书信,信中一会儿是大叙旧情,一会儿又说:“我知道你参加起兵,是受人逼迫所致,希望你早点过来”等等。待墨汁干后,曹操又用另一墨色的墨笔,在信中“多次点窜”,把一些似乎要紧的话进行删节、涂抹、修改,然后派人暗中送给韩遂。韩遂接信后,有点莫名其妙,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个阴谋,于是他把信交给了马超,以表明他心中无鬼。可是马超见书信中涂涂改改,便对遂“愈疑”。曹操从派出去的间谍处探知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翻脸改变态度,拒绝了马超的求和,约定日期进行决战。这一来,马超更怀疑韩遂与曹操暗中勾结,企图里应外合。正当他们“更相猜疑”不能同心合力之时,曹操以“轻兵”为先锋,“纵虎骑夹击”,大破关西军。马超与韩遂仓惶逃奔凉州。关中的大部分地区被曹操占领。

曹操此次行间,吸取了赤壁之战中选错对象的教训,采用“许和”、“会谈”、“书信”、“拒和”、“作战”五个步骤,一举击败关西强敌。尤其是与韩遂独自交谈和涂改书信,做得令人叫绝,使马超不得不疑,又使韩遂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据史书记载,这次离间活动,是“公用贾诩计”,“破遂、超,诩本谋也”。由此可见贾诩是一名协助曹操从事间谍活动手法老到的行家里手。

关羽大意失荆州

吴、蜀荆襄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次著名大战。这场大战,标志着吴、蜀军事联盟的最后破裂。当时,关羽率军围攻樊城旷日持久,并轻率地抽调荆州守军到樊城作战,造成荆州兵力空虚,给东吴以可乘之机,是荆州失守的重要原因,而关羽之所以抽调荆州主力攻打樊城,则是由于东吴采取各种欺骗手段麻痹了关羽。

赤壁之战结束,曹仁被迫撤出江陵、退守樊城之后,荆州所辖七郡被曹操、孙权和刘备分治。刘备任荆州牧后,因原荆州治所襄阳在曹操手中,只得驻于公安县,其时北畏曹操之强,东惧孙权之逼,情况十分窘迫。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的南部(即所谓“借荆州”)后,将治所移到江陵,有了西进益州的便利,情况有所好转。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惟恐益州有失,主动向孙权请和,双方平分荆州,刘备得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因南郡北部在曹操手里,实际只得两个半郡,面积和人口都比原来减少了不少。也就是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东面占据荆州以北出宛、洛的条件,始终未能具备。刘备对这种情况,心中自然有数,他不是不想将荆州完全控制到自己手中,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他同孙权有着同盟关系,维系这个同盟关系对他来说十分重要,不能轻易加以破坏;加之他在名义上借了孙权的“荆州”,总是欠着别人的情,因此他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只有赖着“荆州”不还,还不愿(当然也还不敢)同孙权妄开兵端。对于曹操,刘备是大可不必客气的,但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忙于取益州、争汉中,腾不出手来,对据守襄樊的曹仁只得采取守势。至于曹操,赤壁战后他忙于抗御孙权、平定关西、争夺汉中,对荆州之敌也无力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这是自建安十四年(209)以来襄樊一线相对说来较为平静的基本原因。

但曹操从汉中撤退后,刘备在西线没有了后顾之忧,形势顿时发生了变化。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下令驻守荆州的关羽向曹操派驻襄樊的曹仁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曹操在对关西、汉中用兵期间,曹仁只带着数千人马驻守樊城。原马超部将庞德在汉中归附曹操后,曹操派他到樊城驻守,同曹仁一起镇压了侯音、卫开的叛乱。曹操从汉中撤军后,又派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关羽进攻襄樊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曹操又派于禁率兵前来支援。曹仁让于禁和庞德等七军在樊城以北结营屯驻,与樊城形成犄角之势。

八月间,樊城地区一连下了10多天大雨,汉水暴涨,溢出堤外,平地水深数丈,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于禁带着部分将领登高避水,关羽乘着大船猛攻,于禁被逼无路,最后投降了关羽。而庞德率领部分将士继续顽强抵抗,后被关羽擒获。庞德见了关羽,立而不跪,关羽劝他投降,他不但不降,还把关羽大骂了一通,关羽无奈,只得将他杀死。

关羽接着率军猛攻樊城。这时樊城四面被洪水包围,如果水再涨高几尺,就要漫进城内。城墙在洪水冲击下不断崩塌,形势万分危急,不少人为之惊恐失色。关羽军乘船将樊城团团围住,城内同城外失去了联系,粮食一天天减少,而救兵却还没有消息。这时有人建议曹仁说:“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危险,不是人力所能克服的,不如乘关羽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合拢的机会,乘小船连夜逃走。这样虽然丢了城池,但还可以保全性命。”

汝南太守满宠不同意这样做,说:“山水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状况想来不会持续多久。听说关羽已派部将打到了郏县城下,许都以南,百姓纷乱不安。关羽之所以不敢继续向前进兵,无非是怕我们从背后对他进行夹击。现在我们如果逃走,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就将不再归国家所有了。将军应当留在这里坚守!”

满宠眼光较为深远,他看到放弃樊城不仅是一座城池失守的问题,还将对中原广大地区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曹仁听后,感到肩头责任重大,于是一面沉白马祭河,祈祷洪水早日消退,一面激励将士,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顽强坚守下去。

关羽在猛攻樊城的同时,还包围了与樊城一江之隔的襄阳,曹操所置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开城投降。

曹操得知襄樊战事紧急的消息,于这年十月从长安移驻洛阳,以便就近指挥襄樊战事。这时许都以南不少地方起而响应关羽,梁、郏、陆浑一带的地方势力起兵反抗曹操,在名义上接受关羽的印信旗号,配合关羽作战,一时间造成了关羽威震中原的局面。曹操考虑到许都离前线太近,打算把都城迁到黄河以北,以躲避关羽的兵锋。丞相司马懿及蒋济等不同意,认为这样做一来是向敌人示弱,二来会引起民心不安。他们同时还提出了战胜关羽的建议,说:“刘备和孙权之间,表面亲近而实际上疏远,关羽得志,孙权肯定是不情愿的。我们可以派人去劝说孙权,让他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后把江南的土地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可以解除了。”

曹操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于是一面命徐晃进兵援救曹仁,一面派遣使者去见孙权。

徐晃率军从宛城进抵阳陵陂。由于徐晃所率领的大都是刚征来的新兵,战斗力不强,曹操又派徐商、吕建率军前去会合,并给徐晃下了一道手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徐晃遵命与徐商、吕建会齐后,才向关羽军屯驻的偃城进击。徐晃假意在偃城南面构筑工事,表示要截断关羽军的退路。驻守偃城的关羽军果然害了怕,赶紧烧掉营寨逃跑了。

徐晃得了偃城,采取两面连营的方法,逐渐向前推进,一直到离敌军大营不远的地方才停留下来。曹操派遣的救兵还没有全部赶到,关羽的营寨又十分坚固,单靠徐晃率领的兵力是不够的,因此徐晃采取了守而不战的办法。诸将不了解徐晃的用意,怕曹操怪罪下来,连声催促赶快进兵。曹操当时派了议郎赵俨参赞曹仁军事,同徐晃军一起南进,这时赵俨站出来说:

“敌人的包围圈还十分牢固,洪水又还没有退下去,我们所带兵力又不多,而曹仁又被围在城内,消息不通,不能同他们取得联系,协调行动。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让前军逼近城下,派人通知曹仁,让他知道援兵已到,以便激励将士。估计大批援兵不过10天就可以到了,城中还是能够坚守的。到时城内城外一起发动进攻,肯定可以把敌人打败。如果因为没有及时发动进攻,曹公问罪下来,我替大家担待着好了!”

诸将听他这么一说,便都高兴起来,于是挖掘地道,将箭书射到城中,城内城外沟通了信息。

再说江东的孙权,对刘备占据荆州、居其上游早就心怀不满,即使在与刘备平分荆州后,仍一心想把荆州全部据为己有。早在鲁肃接替周瑜屯驻陆口、防备关羽时,吕蒙就曾指出:“东方西方虽是一家,但关羽实为熊虎,不能不加以防范。”又曾秘密向孙权献计说:

如果我们能够夺回荆州,让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守白帝,蒋钦率水兵万人在江上巡游,由我率军前去占据襄阳,这样的话,我们还何必害怕曹操,何必要依赖关羽呢?刘备、关羽狡诈反复,不能把他们当成知心朋友看待。现在关羽不领兵东向,是因为我们这些人还在。如果不趁东吴强大时把荆州夺回来,今后一旦势力衰弱,想再用武力夺取,那就不可能了!

孙权很赞同吕蒙的意见。鲁肃死后,吕蒙驻守陆口。襄樊战役打响后,关羽仍在江陵等地留有相当数量的军队,以防孙权从背后发动偷袭。吕蒙听说关羽沿江上下每隔二三十里便设置一个烽火台,荆州防备森严,便借口有病,深居不出。孙权听到消息,派陆逊前去探病。陆逊一到,便指出吕蒙是心病,根源是关羽在荆州有戒备,不好下手。吕蒙佩服陆逊目光敏锐,便请教办法。陆逊说:“要解除荆州的戒备,首先要麻痹关羽,而关羽最怕的就是你。你假装生病,离开陆口,关羽就放心了。另外,还要对关羽尽量显示出自己的谦卑和无能,让他轻视我们,以便放心调出荆州主力攻打樊城。”

于是,吕蒙托辞生病,向孙权提出辞职。孙权听了陆逊的计策,于是公开发令将假称病重的吕蒙召回,而让名气还不太大、但却很有才能的陆逊去接替吕蒙。理由是:“陆逊虽然足智多谋,但知名度不高,而且年资很嫩,必然为关云长所轻视。”远在樊城城下的关羽听到东吴陆口将领的调动,不禁笑道:“孙权怎么不长眼睛,用了陆逊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不几日有人来报:“陆将军派使者送来名马、锦缎等礼物,还有公函一封。”关羽拆开书信一看,信中尽是一些对关羽的功劳大加恭维、卑躬屈膝企求蜀吴两家永结同心的话,还建议关羽对曹操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曹操是一个狡猾的人,不会甘心失败,恐怕还会暗中增调援兵,以求一逞。关羽接读来信后,不由得仰天大笑。觉得陆逊年纪轻轻,本事不大,态度又如此谦恭友好,完全消除了对东吴的戒备心理。等使者返回,关羽即调出荆州精兵,全力攻打樊城。

陆逊探听到关羽调出荆州主力,便派人通知孙权。孙权大喜,立即召见吕蒙,命他为大都督,节制东吴各路兵马,并率军3万前行,乘隙偷袭荆州。

就在这时,曹操的使者来到,向孙权转达了曹操的意见。这意见同孙权的想法不谋而合,孙权立即表示同意,并给曹操写了一封密信,表示将派兵西上,袭击关羽,关羽如丢掉江陵、公安二城,一定会立即撤兵,樊城之围就可以不救自解。并请求曹操不要泄漏这个机密,以免让关羽有所准备。

曹操读完密信,大喜过望,立即召集部属商议。不少人认为孙权说得有理,应当替他保密,只有董昭持不同意见,说:

“我们应当表面答应保密,而暗中将密信的内容泄漏出去。关羽听到这个消息,可能回兵自救,樊城之围就可以立时解除。然后,可使孙权、关羽两强相斗,我们坐收渔人之利。如果秘而不露,使孙权得志,并不是上策。此外,被包围在樊城的将士不知有获救的希望,担心粮食不足,产生恐惧,万一产生别的想法,后果不堪设想。再说关羽为人自负,自恃江陵、公安两城城防坚固,决不会轻易撤退,这样也决不会影响到孙权偷袭荆州的计划。”董昭的意见,考虑得相当全面周到,立即被曹操采纳。曹操命人抄录孙权来信让徐晃用箭分别射到樊城和关羽营中。果然,守城将士得知消息后,顿时斗志大振,信心倍增。而关羽得信后,却举棋不定起来。他一面疑心这是曹操搞的离间之计,不肯轻易上当,一面也感到孙权确实不那么可靠,担心他真的对自己的后方发起袭击。考虑来考虑去,决定还是继续包围樊城,等待江陵方面的确切消息。

曹操布置完毕,即从洛阳动身,打算亲自南救曹仁。群臣催促曹操速行,担心去迟了樊城失守。只有侍中桓阶持不同意见。他问曹操:“大王认为曹仁他们能不能相机处置好事情?”

曹操不假思索地回答:“能。”

桓阶又问:“大王是担心曹仁他们不肯努力作战吧?”

“不。”曹操斩钉截铁地回答。

“那么为什么要亲自带兵前往呢?”

“我担心敌人众多,徐晃等人难以对付。”

桓阶侃侃而谈:“现在曹仁他们虽身处重围而能够死守下来,是因为大王掌握重兵在远处支援他们。身处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之心,外有强兵相救,何必担心他们会失守而非得亲自前去不可呢?”

曹操觉得桓阶说得有理,于是在到达摩陂后停留下来。同时,先后派遣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前去支援徐晃。

各路援军会齐后,徐晃决定趁关羽举棋不定的时候发起攻击。关羽军分别屯驻围头和四家。关羽见四家将被攻破,于是亲自带着步骑五千出战。据说关羽同徐晃过去曾有过一段交情,因此在阵前见了,便远远地站着叙起旧来,却都不提双方交战的事情。聊了一会儿,徐晃突然下马宣布:

“谁能砍下关云长的头,赏金千斤!”

关羽大惊,对徐晃说:

“大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徐晃回答:

“这是国家的事情!”

曹军于是猛攻上去,关羽抵挡不住,往后败退。关羽营寨设有十重鹿角,十分牢固,徐晃率军追击,尾随关羽败军冲入敌营,大败敌军,并杀死了投降关羽的南乡太守傅方、荆州刺史胡修等人。关羽损失惨重,只得撤了樊城之围。

孙权偷袭荆州的计划也在顺利地进行着。孙权亲自率军西上,派吕蒙为前部。吕蒙到寻阳后,挑选大船80余只,全部伪装成商船,舱中隐藏精兵,摇橹的人换上白衣服,扮作商人模样,昼夜兼行,溯江而上,直趋南郡。江边烽火台守军盘问,白衣商人答道:“我们是客商,在江中遇上大风,到此暂避。”并将财物送给守台士兵。守军相信了这些话,便让他们泊船于岸边。到了二更天,东吴商船内精兵齐出,将沿江烽火台的守军全部活捉,不使一个逃脱。这时留守公安的是将军士仁,留守江陵的是南郡太守糜芳,他们都对关羽心怀不满,暗中同孙权有了联系,这时便都听从劝告,未作抵抗便先后开城投降了,吕蒙大军一拥而入,夺取了荆州。

关羽围攻樊城失利,紧接着得到了孙权偷袭荆州的确切消息,立即撤兵回救。樊城守将看到关羽撤退,不少人主张乘胜追击。参军赵俨不同意,说:

“孙权利用关羽进兵襄樊的时机,偷袭关羽后方。他怕我们趁关羽回救江陵时进攻他们,所以来信表示友好,愿为消灭关羽效力。现在关羽已经势孤,应当保留他,让他去对付孙权。如果对关羽穷追不舍,就会引起孙权的疑心,对我们是不利的。魏王肯定也十分担心这个问题。”

曹仁觉得赵俨说得有理,因此没有去追击关羽。曹操得知关羽撤兵的消息,果然担心诸将前去追击,立即派人送来了不准追击的命令,理由同赵俨所说的完全一样。

吕蒙占据江陵后,对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实行优抚,下令部队不得侵扰百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予以特别照顾,有病的给医药,饥寒者送衣粮,城中秩序很快得到了恢复。关羽在南撤途中,几次派人到江陵打探情况,吕蒙对来人都给予厚待,让他们自由走访,并允许他们将城中将士家属的信件带回军中。关羽手下的将士得知家属一切平安,生活比以前还要安定,便都丧失了斗志,不少人还离营逃回了江陵。关羽自知势孤,只得向西退守麦城。孙权围住麦城,一面派人进城劝关羽投降,一面让朱然、潘漳带兵截断关羽的逃路。这年十二月,关羽假装投降,暗中带着十余骑突围,在漳乡被潘璋的司马马忠擒获,旋即被杀。其子关平及都督赵累等同时遇害。

吕蒙占据江陵的同时,陆逊攻取了宜都郡,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等地。至此荆州南部地区全部落到孙权手里。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以陆逊为抚边将军,宜都太守,封华亭侯,率军驻守夷陵,扼守西陵峡口以防御刘备。

孙权杀掉关羽后,派专人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这一方面是为了对曹操表示归附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嫁祸曹操,以期引起刘备对曹操的不满。然后,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身躯安葬。曹操收到关羽首级后,将其隆重地安葬在洛阳。

一封间谍信

228年,江北战事纷起,诸葛亮首次攻魏,兵出祁山;魏将张率兵拒蜀,攻占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此同时,在江南吴魏之间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间谍战。吴国昭仪校尉周鲂,受孙权之命,秘密去山中寻访著名的山越家族中的头目,让他诈降诱骗魏国大司马扬州牧曹休。周鲂思考再三,决定亲自担任这一间谍活动。他给孙权写了一封秘密奏章说:“臣接到命令让我在本郡境内去访求逃隐山中的山越家族头目,使他与魏交结,离间策反曹休。但是我反复想过,这样恐怕难以奏效。因为这个隐匿多年的头目很难一下子找到,即使找到了,我又怕此人不可靠。如果事情泄露出去,就不能诱骗曹休,前功尽弃了。不如让臣派亲信心腹之人,带上密信去诈降诱骗曹休,这样对整个计划更为有利。这是一次千载难遇的机会,也是臣多年的愿望,请让臣竭尽低微的才能,写下七条诈降诱骗曹休的书信草稿。现呈上请审。我深信一定能把曹休置于算计之中,让他自己送上门来,从而一网打尽,片甲不留!”孙权批准了奏章,密令周鲂立即执行。

于是周鲂就把密信交给两名间谍送往扬州。这封间谍书信是这样写的:

我周鲂凭千年不遇的幸运,得以充当您州里的百姓,远隔江河,恭敬未能表明,只能遥望您的丰采。我地位低下,虽然对您怀有急切的向往之心,但又有什么机会被您明察呢?我长年受制于人,有失拜见之礼,每当独自抬头西望,未尝不日夜忧叹,卧不安席呀。如今乘着难得的机会,恭谨地派遣亲信之人董岑、邵南借口叛逃,向您奉上书信,希望您投下像日月一样明亮的光辉,照察我这远方的小小百姓。

我谋职东吴,当对吴主孙权立志报效,永无二心。怎料近来遭到意外的责备,大祸即将临头,处境危在旦夕。我不在乎生死,但这样冤死实在不值。我只得恳切向您表达真情,献出内心诚意,请您降下春雨般的恩泽,哀怜、拯救我的急难,而不要猜疑我。因为我已把性命寄托于您,一旦事情泄露,我会遭到横死之祸。这样一来伤害了您慈爱的名声,二来也杜绝了他人归顺您的心愿。请快给我秘密答复,我期待着。

吴主孙权最近暗中部署众将领,企图向北进犯。现在长江沿岸已经没有什么将领了,仅留下三千名士兵守卫武昌而已。如果您领兵一万出击,我就带领一些官吏百姓充当内应,那将必胜无疑。希望您明察,以证明我说的不是假话。

我所派去的两人,是我的亲信心腹。我故意命令他们以叛逃为借口,带着书信去见您。这些安排我都是用眼睛示意,心中算计,而不用语言表达,即使是骨肉至亲,也都不知道这件事。这两人您可以留下一个,以作为今后的信使,另一个让他带着您的书信回来交给我。我会让他说是后悔叛逃而回来自首的,按吴国规定,可以免除他的死罪。这样两头都堵住了漏洞,永远不会有泄露事机的可能。我在危险中遥望您,眼泪和着笔墨一同流下。

如今孙权的军队已全部出动,长江沿岸空旷无备,军营城堡空虚,仅有几个间谍探子而已。百姓已骚动不安,这可是个有利时机,但需要外援才行,否则大事不会成功。我生长在长江、淮河一带,熟悉地形民风,善于观察时事,这个有十分成功把握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孙权这次北上攻打石阳,有一个计谋,那就是把新兵、弱兵放在前头,把精兵强将放在后面。攻城时就用新兵、弱兵去填塞护城河,使城很快被攻破。我担心石阳无法抵御吴军,请您迅速而秘密地去救助支援。

马上就要发起大事了。我请您发给我各类军职的印纽,能让我非正式地委任各个首领,以此激励他们的斗志。并请再给我几十面旗帜,用来作为内应的标志,这样也能让官吏百姓亲眼看到,知道起义在即。这件大事,请您严加保密。您向来有谋略心计,对我的提防、顾虑一定很深,这是在情理之中的,我频繁反复地向您陈述,就是为了清除这些顾虑,请你不要怪罪。

曹休接到这封书信,对周鲂半信半疑,就密派间谍去侦察。此时,吴国的朝官经常奉孙权的命令前来责问周鲂各种政事。周鲂就乘机在州郡官府的大门下,剃发谢罪,以示有负于孙权。间谍把这一情报报告曹休,曹休便不再有怀疑和顾虑了。不久他亲率十万步骑兵,带着大量军用辎重,径自进入皖地。周鲂立即向孙权密报,孙权命东吴名将陆逊为大都督,与周鲂联合在石亭半路上突然截击曹休。这时曹休已经觉察到中了周鲂诈降之计,但他“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陆逊兵分三路,齐头推进,曹休全军崩溃,被斩杀、俘虏者不计其数。曹休逃回魏国后,为中奸计日夜忧愤,竟背发毒疮而死。

吴军大捷,凯旋班师。孙权举行了盛大庆功宴,款待众将领。酒酣之际,孙权感慨地对周鲂说:“爱卿剃掉头发,祟尚礼义,成就了我的大事。爱卿的功绩英名,应当载入史册。”任命周鲂为裨将军,赏关内侯爵位。

西晋史学家陈寿撰著《三国志》时,果然如孙权所言,把周鲂给曹休的这封著名的间谍书信,全文载入史册。周鲂的这封间书,写得文情并茂,事理通达,简直无可挑剔,天衣无缝。完完全全是一片真心实意“归降”的“肺腑之言”。加之又透露了一些真假杂揉的军事情报,孙权又故意派朝官去喝责周鲂,使曹休不得不陷入圈套。真可谓是一纸书信抵得上十万精兵,堪为后世借鉴之范例。

前秦军草木皆兵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前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000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前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前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前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前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进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000骑兵疾趋寿阳。

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前秦军的情况。他说:“前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前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前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前秦军兵力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遣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前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前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前秦军惊惶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前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欺骗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前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前秦军后撤。哪知前秦兵士气低落,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000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前秦军猛攻。朱序又在前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前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前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形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前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前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洛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只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势力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檀道济隐饥示饱退强敌

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各国为疆土和人口在不断的征战,战争胜负不定,往往是谋略强者胜,谋略弱者败。南朝刘宋文帝时,曾派大将檀道济率军征讨魏国。檀道济是当时著名的将领,多谋善断,能征善战。公元413年,檀道济率宋军在济河一带与魏军交锋,先后打了30多仗,胜多败少。后来,檀道济乘胜率军直逼魏国重镇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宋军士气高涨,作战勇敢,眼看历城指日可破。不料,魏国的大将叔孙建也是一位足智多谋之士,他乘宋军打胜仗心高气傲之际,派一队轻骑兵悄悄地跟踪在宋军的身后,瞅准时机,焚烧了檀道济军队驻地周围村镇的粮草,使得宋军的粮草一时难以供应。宋军因缺乏粮食及草料,军心动摇,士气大衰,既不能继续前进,也不能继续攻城。檀道济被迫决定退兵。这时宋军中有一士兵因担心粮草无继,不是战死就是饿死,偷偷地逃离宋营投降了魏军,而且还把宋军缺粮乏草的情况报告了魏国大将叔孙建,叔孙建得知这一消息,命魏军紧紧咬住宋军,穷追猛打,趁机反攻。宋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将士们人心惶惶,眼看就可能溃败。

檀道济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内部军心不稳,外部有强敌窥视,但最关键的还是魏军知道了宋军缺粮,紧盯不放,伺机进攻。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全军覆没。檀道济眉头一皱,心生一计。当夜幕降临时,他先命令土兵们悄悄挖来许多黄沙,然后点燃军营内的灯火,使军营内灯火通明。士兵们在灯光的暗影下用斗反复地量沙,并且一边量一边“一斗”、“两斗”地高声报数,故意弄得军营远近都能听见。尔后,檀道济又让人把军中所剩的一点米拿出来,撒在剩下的空袋上,放在路边。然后,率军悄悄地撤离了营区。

天亮以后,魏军发现宋军已经撤退,便立即派兵追击。当魏军追到宋军原来驻扎过的营区时,发现路边地上和布袋上有抛撒的粮食,联想到昨夜宋军营中的呼喊声,认为宋军并不缺粮,昨夜量斗呼喊是分粮给士兵带到路上吃的。叔孙建觉得檀道济一向诡计多端,说不定投降的宋军士兵是檀道济有意派来的间谍。于是,他把投降的宋军士兵找来审问:“你说宋军没有粮食了,这地上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投降的士兵一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魏军更加怀疑此人是宋军派出的间谍。于是,一面把他斩首示众,一面让部队放慢追击速度,远远地观察宋军的动静。此时,尽管宋军笼罩在一片饥饿和恐惧的气氛之中,将士们都十分疲惫,可檀道济却异常镇定和从容。他命令将士们披甲执锐,准备作战,而自己却像不知道后面有魏军追击一样,身穿洁白战袍,乐悠悠地坐在车子上,举止坦然地与身边的将士们谈笑风生,不紧不慢地带领队伍缓缓前进。远处观察的魏军见到这种情况,一时间摸不清檀道济的底细,又怀疑宋军预有埋伏,便停止追击。就这样,宋军安全地撤离了魏国。

古代政治家王敬则说,“檀公三十六计,走是上计”,但是,在军粮将尽,叛徒告密,敌人追击的危急关头,檀道济要想安全脱身是十分困难的。最令人担心的是真情泄露,底细攥在对方手里。可贵的是檀道济处变不惊,临险不乱,利用敌将和降卒之间缺乏相互信任,而以沙充粮,兵饥反装饱,来了个唱筹量沙。结果,敌人信以为真,认为那来降者是檀公派来的间谍,怒而斩之。于是檀公又以镇静稳军心,在敌人迷惑不解,误认为有伏兵,缩手缩脚,不敢进攻之时,趁机一走了之。

这就是檀道济以沙充粮退强敌。其实,历史上类似以假粮迷惑敌人的事例非常多,值得我们借鉴。

公元319年,西晋名将祖逖率兵讨伐投靠后赵石勒的蓬陂城主陈川,石勒派他的侄子石季龙领兵5万前去救援,祖逖设奇计来袭击他,石季龙吃了败仗,收兵抢掠了豫州,并把陈川带回后赵首府襄国,让大将桃豹等人留守陈川故城,驻扎在城西台。祖逖派大将韩潜等镇守城东台。在同一座大城里,敌人从南门出去放牧,祖逖的军队开东门进出,就这样相持了40多天。后来,祖逖就像装米一样用布袋子装上土,派了1000多士兵往城东台运,又让几个人挑着米,装作疲惫不堪的样子,在道上休息,敌人果然派兵来追,担米的士兵便扔下担子跑掉了。敌人缴获了粮食,认为祖逖的士兵粮食充足,精神饱满,而自己驻守在城西台的军队,饥饿难忍,更加恐惧,守城的胆气荡然无存。石勒派大将刘夜堂用1000头毛驴运粮支援桃豹,祖逖派韩潜、冯铁等在汴水拦截,将他们的粮食全部缴获。桃豹的士兵久已缺粮挨饿,他们见此情景以为祖逖这边粮食充足,兵士又多,大为恐惧。夜间,桃豹弃城逃跑了。

祖逖也是抓住粮食这个重点,在粮食问题上跟敌人耍花招。他使用虚间计妙在虚实结合,千把人的大队伍运米是虚,几个人的小队伍运米是实;故意让敌人抢走小队伍的几担米,是化实为虚,使敌人误以为大队伍所运的也都是粮食;而不让敌人了解大队伍活动的真相,是变虚为实,从而掩盖己方粮食储存不多的情况,让敌人看到了库存的“实力”。结果,玩敌手于股掌之上,吓跑了桃豹。

南宋时期,因国内外形势变化多端,南宋国内的兵匪之乱也非常频繁,他们经常四处抢掠,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宋高宗决定将一部分匪寇招降,平一平民怨。有一次,岳飞奉宋高宗之命,招抚岭表一带的曹成。无论岳飞的部下如何劝说,曹成都拒不归顺。于是岳飞上奏章给皇帝说:“群盗力量强大,就会肆意横行。力量削弱了,才有可能接受招安。如果不用武力加以围剿,而希图通过谈判来招降,是不容易的。希望圣上能批准臣率兵前去围剿。”上奏批准之后,岳飞率兵进入岭表地区,恰巧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于是岳飞决定利用这个间谍骗曹成出营,宋军向曹成的大营进军,趁机剿灭曹成。他让部下把间谍捆在他的帐篷前。这时,岳飞出了帐缝去调遣大军的粮草,一个官吏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怎么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就准备返回茶陵吧!”过了一会儿,岳飞回头看了这个间谍一眼,假装失言后悔,一副失意无奈的样子,跺着脚走进帐中。同时暗暗命令部下,设法让间谍逃走。岳飞估计这个间谍回去报告后,曹成一定要来追击。就下令立即开饭,饱食为度,然后迅速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垒。曹成的军队大感意外,乱作一团,惊呼:“岳家军到了!”岳飞乘乱大破曹军。一连夺取了很多险关隘门,曹成途穷力竭。岳飞不愿伤人太多,就又向皇帝上表说:“现在可以招降了。”果然,招降使一到,曹成全军投降。

“民以食为天”,军队更是如此,所以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祖逖和檀道济兵饥而装餐,岳飞饱食而示敌以饥,这全都是借用粮草的多寡来迷惑对方,达到以机智战胜对方的目的。

孝宽编歌除奸

南北朝时期,东魏与西魏连年混战,互有胜负。双方也都拥有一批智勇双全的将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西魏的韦孝宽和东魏的高欢、斛律光。

538年,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这一年,韦孝宽出任南兖刺史,东魏大将高欢派猛将段琛攻陷西魏军事重地宜阳。又派扬州刺史牛道恒到西魏边境“煽诱边人”,大肆进行间谍破坏活动。西魏因此“大军不利,边境骚然”。韦孝宽“患之”,决定也采用间谍手法除掉牛道恒。他“遣谍人访牛道恒手迹”,又“令善书者”摹仿牛道恒的手书笔迹,仿造了一封牛道恒写给韦孝宽的密信,信中隐含着欲归降西魏的意思。韦孝宽为了使敌人深信不疑,又把信用火重烤一下,在信上留下了火烧过的痕迹。然后,“还令谍人”潜入高欢部将段琛的军营,故意将信遗失在营中。“琛得书果疑之”,对牛道恒提出的任何计谋“皆不见用”。韦孝宽暗插的间谍传回了这一情报。韦孝宽乘敌军内部不和,“因出奇兵掩袭”东魏军队,活捉了段琛和牛道恒。

560年,韦孝宽为北周骠骑大将军,镇守军事要冲玉壁城。此时东魏也被北齐取代,北齐军队经常进攻骚扰玉壁。为了知彼知己,韦孝宽招募培养了一批间谍,只要他“遣间谍入北齐者,皆为尽力”。韦孝宽又用“金货”秘密买通北齐政权中的官吏,经常“遥通书疏”,“故北齐之动静,朝廷(北周)皆先知之”。北齐也不甘示弱,对韦孝宽视为心腹的主帅许盆进行策反,许盆经不住威逼利诱,叛逃北齐。韦孝宽闻讯又惊又恐,他不甘心在这次间谍战中败北,于是派遣间谍去暗杀许盆。不久,间谍果然刺死许盆,提着他的首级返报韦孝宽。双方激烈的明争暗斗由此可见一斑。

不久韦孝宽遇到了一名非常难以对付的敌手,他就是“归敌制胜、变化无方”的北齐名将斛律光。斛律光,字明月,是北齐大将军、左丞相斛律金之子,世代立有大功。571年,韦孝宽与斛律光在汾北展开一场大血战,结果韦孝宽败北,失掉了汾北。斛律光又乘胜进军,攻占北周众多城邑,“声震关西”。在军事上难以取胜的韦孝宽,决定用间谍计谋去击败斛律光。于是,韦孝宽便精心策划了一个周密的行动方案。

他首先利用被买通的北齐政府官吏及派出的精干间谍,多方搜集刺探有关斛律光的情报。不久,韦孝宽得到密报:北齐后主高纬“罕接朝士,不视政事”,整日花天酒地,将朝中大事都托交给当年劝北齐武成帝禅位给高纬的祖及穆提婆等人,使之“势倾朝野”。对此,斛律光非常不满,常对部将发牢骚说:“盲人(祖双目失明)执掌大权,独断专行,恐怕将贻误国事。”祖听说后,便与斛律光结怨。穆提婆为了巴结斛律光,曾要求迎娶斛律光之女,但被斛律光拒绝。穆提婆也因此仇恨斛律光。

韦孝宽根据这些情报,决定借刀杀人。他秘密召来了参军曲严,“令严作谣言”,曲严就编造了一首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树不扶自竖”。“百升”是古代计量“一斛”,暗指斛律光的姓;“明月”是斛律光的字;“高山”暗指北齐后主高纬,“树”暗指斛律氏族。四句意思是:斛律光将飞上天为皇,将像明月一样普照都城。高纬政权不推自倒,斛律氏族不扶自立。歌谣编好后,韦孝宽派间谍去北齐京城四处散布。祖获悉后大喜,他觉得可以利用这首歌谣来杀掉仇人斛律光。于是又添油加醋地补上两句:“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让儿童在街头巷尾到处传唱。穆提婆听到后急忙去告诉其母陆令萱,陆令萱因曾做过北齐后主的保姆而得势,她认为“饶舌老母”是辱骂她,“盲眼老公”是指祖,于是盛怒之下,召来祖。“遂相与协谋,以谣言启后主”,并挑拨说:“斛律氏族世代大将,威震关西、突厥,位高势重,歌谣所说的话不能不使人害怕呀!”北齐后主听信谗言,决心杀掉斛律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他把祖召来,问他有什么计谋可以使斛律光毫无防备,从而暗中进行刺杀。祖献计道:“如果无故召斛律光进宫,必然引起怀疑而不肯来。要是皇上赏赐给他一匹骏马,并转告他说皇上明天将去东山观光,允许他骑这匹马同往游览,他一定会进宫来谢恩的,这样不就自投罗网了?”斛律光果然中计,仅带着几名随从就匆匆入宫谢恩。后主派人骗他去风凉堂会见,被早已埋伏于此的武士杀害。接着,后主下诏以“谋反”罪名将斛律氏族斩尽杀绝。北周听到此消息,朝野相贺,大赦境内,犹如新帝登基般的隆重欢庆。

这位“深为邻敌所慑惮”的一代名将,竟做了一首儿歌的牺牲品和刀下冤死鬼。韦孝宽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巨大胜利。他采用的摹仿笔迹,收买内间,厚待间谍,伪编儿歌等间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中古时期的间谍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其实编造儿歌并非韦孝宽的发明。早在春秋时,晋献公欲伐虢国,但无取胜把握,便向卜偃咨询,卜偃说:“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意为丙子清晨之时,龙尾星为日光所照。军队整装齐发,必取虢国。晋献公立即下令出兵。因为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儿歌童谣十分迷信,认为其为天意所授。所不同的是,卜偃是用童谣来坚定晋献公出兵的决心,而韦孝宽则计商一筹,他利用儿歌对敌方(北齐后主)进行了心理战,借其之手除掉了心腹大患。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