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腐化
李义府凭借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在个人生活上,也分外腐化。
显庆元年(656),洛州有一妖女淳于氏,因同他人通奸谋害亲夫,被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李义府听说她容貌姣好,便让大理寺丞毕正义将她放了出来,自己把她带回家,天天同她寻欢作乐。为了长期占有她,李义府又密令毕正义免去她的罪责。大理寺卿获悉此情,奏报给了高宗。李义府惟恐事情闹大,竟逼令毕正义悬梁自尽。
不久,李义府又决定改葬他的祖父,大兴土木,在永康陵的旁边重建墓室,并示意附近各县都派丁夫、车牛参加修建。三原县(今陕西富平县)县令李孝节为了巴结他,首先征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夜以继日地为他挖坑、运土。随后,高陵县、栎阳县、云阳县、华原县、同官县、泾阳县等7个县的县令,惟恐李义府怪罪,也不得不亲自带领人丁和车辆前去供役。其间,由于高陵县县令张敬业为人厚道,不愿给百姓带来更大的苦难,又不敢得罪李义府,只好自己事事操劳,结果累死在工地上。
据史载,在李义府这次迁葬中,自王公以下的各级官员都给他送了厚礼,“其羽仪、导从、车需车酋、器服,并穷极奢侈。赶来送葬的车马,以及祭奠供帐等物,浩浩荡荡,从灞桥到三原七十多里之间,相继不绝”,以致“车需车酋刍偶,僭侈不法,人臣送葬之盛典无与比者”,成了唐朝开国以来王公大臣们未曾有过的豪华葬礼。
在名誉上,李义府也是能捞就捞,能挤就挤。武则天得势后,深感贞观时所修的《氏族志》不载武氏族望,显得出身卑贱,决定重新修订,便将这一任务交给李义府主办。李义府也因为自己家庭未列名人志,有时觉得很不是滋味。于是,又勾结许敬宗,将所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并自言出于赵郡李氏,与当今皇上同宗同族。与此同时,由于他曾多次为其子向魏齐旧姓求婚而未成,出于报复心,又特地规定旧有七姓即崔、卢、李、郑、王等望族不得互为婚姻。
天怒人恕
李义府横行无忌,作恶多端,终于惹得天怒人怨,遭到了应有的惩罚。
龙朔三年(663),左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忍无可忍,上表陈述李义府种种罪状。高宗也感到李义府眼里只有武后,并无皇上,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因此,诏令司刑太常伯刘祥道和御史共同审查此案,并由司空李责力督办。审查的结果,与杨行颖所揭发的完全一致。高宗又感到李义府已危及自己的统治,下决心除去这一毒瘤。武则天得知后,也认为李义府胆大妄为,罪不可赦,不得不忍痛割爱。因此,李义府以“蓄邪黩货,实玷衣冠稔恶嫉贤,载亏政道”的罪名,被削除一切官职,长期流放到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同时,他的长子李津、次子李洽、三子李洋和女婿柳元贞等人也均以仗其父权,贿赂无厌,为非作歹的罪名,被革去官职,长期流放。其中,李津被流放振州(今海南省崖县),李洽、李洋和柳元贞被流放到廷州(今广西天峨)。
人们听说李义府及其全家遭到惩处,无不高兴得奔走相告。大家都说:“今日巨唐年,还诛四凶族。”“四凶”,指的是李义府的三个儿子和女婿。有人还以民间的说唱形式,编写了一份《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张贴在一些通衢大街上。所谓“铜山大贼”,指的是李义府贪赃枉法、索贿受贿得来的铜钱堆积如山。
李义府早已臭名远扬,而今成为钦犯,孤零零被流放偏远地带,自然又受到千夫所指、万民唾弃。他寝食不安,坐卧不宁,度日如年。支撑自己活下去的惟一的精神支柱,是妄图朝廷大赦时,武则天再为他美言一番,从而东山再起。然而,乾封元年(666年)朝廷大赦时,却明文规定长期流放者不得回朝。他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希望却是犹如肥皂泡,顿时瘫倒在地,从此忧愤病发,惨死在州一处陋室中!
李义府临死之前,身边没有一位亲人。死后,也无人照管。腐尸停放了许久,才被扔进了一个土坑中。除了野狗对他的坟头感兴趣,还有一群群乌鸦时而绕着他的孤坟怪叫着。
鱼朝恩
鱼朝恩(722~770),泸州泸川(今四川纳溪)人。他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742~755)末年,以宦官的身份进入内侍省,初为品官,给事黄门肃宗李亨至德年间(756~758),常监军事,并以功累加左监门卫大将军到代宗李豫广德元年(763年),又因军功而升任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统帅神策军。随后,又加判国子监事、晋封郑国公,专宠擅权,位居朝臣之上。
献墅固宠
大历二年(767年),鱼朝恩为进一步讨得代宗皇帝的欢心,以固恩宠,专门表奏道:愿将皇上先前赏赐他的一处别墅献出来,改作佛寺,并取名章敬寺,用以表示对代宗已故生母吴氏(即章敬皇太后)的纪念,以求冥福。当时,代宗正笃信佛事,对鱼朝恩的此举十分满意,当即予以赞许。于是,鱼朝恩大兴土木,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全都用在了章敬寺的工程建设上。为追求宏伟壮丽,他买尽长安市面上的建筑材料仍不够用,又奏毁曲江池的亭馆、华清宫的观楼,甚至百司的行廨和将相众官的故宅,总费用超过了万亿之多。尽管不少人上书指责他“劳民伤财”、“费财以求福”,但代宗通通当成了耳旁风,还为他加官晋级,“增封百户”。
与此同时,鱼朝恩惟恐别人受到的宠信超过自己,总是不断地挑剔大臣们的过错,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尤其是对功高盖世的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更是又怕又恨。他曾多次在代宗面前诋毁他,但总也不见成效。于是,便趁郭子仪镇守边关之际,暗中派人挖了郭父的坟墓,妄图破坏他家的“风水”,从根本上搞垮他。对这一卑劣的行径,朝野议论纷纷代宗也怕引发意外,深以为忧。好在郭子仪以大局为重,又未抓住鱼朝恩其他把柄,才没有深究。
大发横财
鱼朝恩恃权怙宠,横行不法,肆无忌惮地捞钱、捞权、捞名利。
首先,他在他直接掌管的北军设置监狱,搜罗一批流氓无赖充当“捕贼吏”,命他们罗织城中富人罪状,将富人抓到狱中,施以严刑,逼他们服诬致死。接着,籍没其全部家产。为调动“捕贼吏”的“积极性”,他还以“奖赏”的名义给他们一定的“回扣”。据资料,自北军置狱,不仅长安城里的富人连遭毒手,就连进京赶考的举子也被如法炮制。京师万年县有个名叫贾明观的“捕贼吏”,仅得到的“回扣”便积下“家产巨万”,可见鱼朝恩暴敛之多!
鱼朝恩统帅的神策军成为禁军后,待遇比其他军队优厚,编制也得到了扩大。但他为了大揽军权,并使神策军更听命于他,又硬将京兆的好畴军、凤翔的麟游军和普润军统统隶属于神策军。
鱼朝恩有一养子,名令徽,十五六岁,在内侍省担任内洽使。因为他年龄小、官品低,按唐制只能穿绿色的官服。有一次,他和同事发生争吵,结果没占到便宜,回家后告诉了鱼朝恩。鱼朝恩次日便带养子见代宗,说:“臣之子官品卑下,为同辈凌辱,请陛下赐以紫衣。”代宗还未表态,却有人已将高级品官所穿的紫衣抱了过来,鱼令徽连忙跪拜谢恩。代宗虽然顺水推舟给了人情,但对鱼朝恩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不久,鱼朝恩又发现朝臣议事有时没让他参加,便气急败坏地叫嚷道:“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后来,这话传至代宗耳中,又引起了代宗的憎恶。
惨遭缢杀
大历五年(770)正月,时任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的元载窥测到代宗对鱼朝恩已生恶感,而鱼朝恩又一向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便密奏鱼朝恩专权不轨,请代宗除掉他。代宗虽然同意,但担心鱼朝恩军权在握,党羽众多,难以成事。元载连忙表示:只要陛下将此事全权交给我,我一定能办妥。代宗遂点头应允。
老谋深算的元载得到密旨后,先是不惜代价地收买了鱼朝恩的心腹干将周皓、皇甫温等人,从而掌握了鱼朝恩的一举一动接着,表面上投鱼朝恩所好,加重其党羽权位,实际上调兵遣将,让周皓、皇甫温掌握了更大的权力。随后,利用代宗照惯例于寒食那天在宫禁设宴之机,提前让周皓率兵埋伏起来。待宴会散后,鱼朝恩刚要回军营,代宗却下诏要他留下议事。当他刚刚进门,只见代宗拉下脸来,劈头问道:“你为何图谋不轨?”鱼朝恩马上狡辩,而且态度强硬,言语悖慢。代宗一声令下,周皓等人一拥而上,将鱼朝恩按倒在地。接着,当场将他活活勒死了。
随之而来的是,鱼朝恩暴尸三日,籍没家产,其亲属、爪牙也都被杀的杀,关的关,无不受到惩治。
李莲英
李莲英(1847~1911),直隶大城(今属河北)人,16岁自阉入宫。由于他精于梳妆又极会谄媚取宠,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不久便被提升为梳头房总管后来又升为内廷大总管,赏二品顶戴,成了权倾朝野的显赫人物。
浪子发迹
李莲英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他10多岁的时候,因为家乡连年发大水,全家人逃难到了北京城。为养家糊口,他的父亲曾一度摆摊修鞋,后来开了一家熟皮作坊。李莲英懒得在作坊搓硝揉皮,常常溜到天桥一带去赌博,或去八大胡同逛窑子。结果债台高筑,讨债人天天逼上门来,害得全家人东躲西藏,不得不迁回老家。而他本人,则被一群地痞流氓狠狠地揍了一顿,然后躲在京西一座破庙里养伤。
此前,李莲英曾在天桥让一位老和尚算过命。那和尚吟出的偈语是:
阴反阳来阳反阴,阴阳二字定乾坤。
若要逢凶化为吉,不入空门入皇门。
李莲英向老和尚请教“空门”、“皇门”之所指,对方说:“‘空门’,就是像我这样出家为僧,吃斋念佛而‘皇门’,指的则是紫禁城。”
接着,李莲英又亲眼见到一位老太监衣锦还乡的情景:吹鼓手前面开道,八个人抬着大轿,众奴仆紧随左右,地方官出迎讨好。看看人家的威风,想想自己的窘迫,李莲英第一次产生了自阉入“皇门”的念头。
在京西破庙中,时年16岁的李莲英又忆起当初老和尚的偈语和那位老太监威风凛凛的样子,进一步坚定了入“皇门”的决心。所以,伤势一好,他便慕名找到地安门方砖胡同专做太监净身营生的“小刀刘”,请他为自己净了身。接着,通过同乡、太监沈兰玉推荐进入宫中,被分到慈禧太后手下听差。
同治八年(1869),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因私自出宫到山东,又在那儿胡作非为,被山东巡抚丁宝祯抓捕正法。从此,慈禧太后心烦意乱,常常拿手下人出气。尤其是她一向珍惜自己的容颜和秀发,每天早上梳妆时,如果掉下一根头发,便会将梳头太监痛打一通。身为长春宫主事兼梳头房太监的沈兰玉正为此犯愁,李莲英却自荐为西太后去梳头。随后,他请了10天假,重游八大胡同,拜妓女为师,学会了30多种发型的梳理。回宫后,他正式改为梳头太监,为慈禧太后一天梳一个式样,一月之内竟没有重样的,致使慈禧从心眼里高兴。
与此同时,李莲英还随时注意察言观色,揣摩慈禧太后的心思,千方百计地迎合她,并帮她除去了不顺从她的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帮她和昔日的情人荣禄幽会等等,所以地位连连升迁:从一个小太监变为梳头房领事兼敬事房头目,赏六品顶戴又变为内廷副总管,赏四品顶戴。光绪七年,李莲英遵照慈禧太后的旨意,为病中的慈安太后送去了一些点心,慈安太后食罢,于当天暴崩。而李莲英却随之升为内廷大总管,赏三品顶戴不久,又受赏二品顶戴。
献媚固宠
李莲英身居高位后,为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慈禧太后对自己的宠信,仍挖空心思地巴结、逢迎她。慈禧太后闲来无事,常到太监值班的房间里转一转,坐一会儿。慈禧太后一走,李莲英就把她坐过的凳子用黄缎子布包起来,从此再也无人敢用屁股去沾一下这凳子。天长日久,房内的12张凳子竟有8个被包上了黄布。慈禧太后得知后,觉得李莲英既认真,又忠诚。
有一年久旱不雨,慈禧太后为表示自己关心百姓疾苦,一连三天都带着文武百官去天坛祭天求雨。说来也巧,到第三天时突然下起雨来。满朝文武正叩头庆贺,李莲英却用他那男不男、女不女的尖喉咙叫起来:“诸位大人,你们看,咱们的太后可真了不起!太后求佛降雨,雨就到,太后就像天上的老佛爷一样!”慈禧一听,自然满心欢喜。但她却故作生气的样子喝道:“李莲英,你知罪吗?我求雨是为了黎民百姓,如来佛降雨是为了拯救我的子民。大胆奴才,不许泄露天机!”李莲英一听便明白慈禧太后是在卖关子,赶忙跪倒在地,自责道:“奴才不敢!奴才不敢!老佛爷——”他把“老佛爷”三个字叫得更高,“并非奴才泄露天机,要不是天上的佛爷听您的话,怎么会突然下雨呢?”话音未落,一班子拍马屁的大臣都纷纷跪拜高呼:“老佛爷万寿无疆!洪福齐天!”从此,“老佛爷”成了慈禧太后的尊称和爱称。
既然获得“老佛爷”的称谓,慈禧太后自然要不断地做做“放生”行善的样子给人看看。在她六十大寿那一天,便按计划在颐和园佛香阁放鸟。当时,在李莲英事先筹措下,一笼笼小鸟并排摆着,由慈禧亲手打开笼门。当放出最后一批鸟时,只见鸟儿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子,又唧唧喳喳地全都飞回鸟笼中。慈禧又惊又喜,问李莲英是怎么回事,李莲英跪禀道:“奴才回老佛爷的话,这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泽及禽兽,鸟儿不舍得飞走!”
对此,慈禧虽然听得很顺耳,但怕别人笑话她昏昧,遂怒斥道:“大胆怒才,竟拿驯熟了的鸟儿来骗我!”李莲英又连忙跪禀:“奴才不敢!”随后,又说:天下确实有驯熟了的鸟,但恐怕谁也没听说过有驯熟了的鱼。如果老佛爷将这昆明湖畔的百桶鲤鱼放入湖中,它们也会不肯游走的。慈禧太后犹豫了一下,又命人将那一桶桶鲤鱼放生。果然,那些鱼游了一圈后,纷纷游回岸边,排成了一排,像是朝拜一样。原来,李莲英先让人把鱼虫放在纱笼里,固定在岸边,鱼虫慢慢从纱笼钻出来,致使放出的鲤鱼又都赶回来抢虫吃。而李莲英则对惊喜异常的慈禧太后及众大臣们说:鸟儿不肯飞去,鱼儿舍不得游走,可见“老佛爷德配天地”!说罢,高呼“万岁”!在场的太监、宫女、大臣,也随即跪倒,齐祝“老佛爷万寿无疆”!至于慈禧太后,虽然觉得其中有诈,但也弄不清究竟怎么回事。而对人、鱼、鸟共贺的热烈场面,她高高兴兴地摘下了脖子上挂的那一大串捻珠,当场赏给了李莲英。
生财有道
李莲英一生大量受贿于朝廷内外,但受贿的地点从不选在皇宫里。如白云观的后花园,就是他众多受贿处所之一。即便如此,他在皇宫仍有三间大屋存放着数百万两白银。慈禧死后,他怕如此多的财产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在自己离开皇宫前,全部将它们捐献给了朝廷。他在宫外的存款有多少,许多年来谁也没弄清。
李莲英的生财之道极多,除一般贪官污吏常用的索贿受贿、贪污霸占外,他还有自己独特的招术。如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前夕,他仅从一座台钟上便赚取了大笔银两。
当时,一些投机取巧的外国商人见清廷上下都争先恐后地给慈禧太后备寿礼,无不挖空心思地抢生意。其中,有一人不知从哪儿弄到一座玲珑奇巧的台钟:该钟每当报时的时候,随着一阵悠扬的乐曲声,钟上面的阁楼里会慢慢走出一位花枝招展的机器女郎,手里拿着一幅精美的卷轴接着,卷轴缓缓展开,逐一亮出“万寿无疆”4个字!意大利驻华公使发现后,马上将这座台钟买了下来,随后以高价转卖给了一个极想巴结慈禧太后的御史。那御史如获至宝,兴冲冲捧着它求见李莲英。李莲英一看,也大吃一惊:自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等宝贝!但是,他灵机一动,又很快收敛了笑容,阴阳怪气地说:“这玩意儿好是好,若万一机关失灵,条幅亮出时只露出三个字,变成‘万寿无’,恐怕会酿成大祸的!”御史顿时目瞪口呆,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告退,并将钟退回了原主。而那意大利公使,也只得自认晦气。数日后,李莲英探得那座钟身价骤减,遂派人低价买到手,并让一个能工巧匠将其中的“万寿无疆”改为了“寿寿寿寿”。经过反复试验,觉得万无一失,又派人将那御史找来。经过商谈,最后以意大利公使卖钟价的二倍卖给了御史。
墓葬之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一命呜呼。李莲英犹如丧家之犬,在主子灵前大放悲声。随后,他参与料理了丧事后就再也不见了。
有人说:李莲英自知仇人太多,怕遭报复,在慈禧出殡那天悄悄溜去,从此隐姓埋名,流落到他乡。有人说:由于李莲英多年来也一直乞讨隆裕皇后的欢心,所以被隆裕安排到南花园一个地方躲了起来,以免仇人跟踪、迫害。还有人说:他被仇人杀死,身首异处。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他采用“金蝉脱壳”之计,让一位老太监穿上他的服饰,在京郊将其杀死,割其首级,造成自己被杀的假相,然后逃之夭夭。究竟哪种说法为准,至今仍无定论。
在北京阜成门外八里庄西边二里多路,有个名叫“恩济庄”的地方,是专门埋葬清朝太监的墓地。据说,这是当年雍正帝“恩赐”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先后葬有太监2700多名。慈禧没死之前,曾指定将李莲英的墓地也建于此,并特地为他拨去了大量银两,让他独葬在关帝庙北边一个虎皮石墙的院落里(今北京“六一”学校校园),并建有祠堂,还在关帝庙的偏殿里挂有他的画像。后来,有一孙姓父子为其守墓,直到1942年时仍香火不断。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六一学校的“造反派”们破“四旧”,让“牛鬼蛇神”把李莲英的坟砸开,从中取出了4颗“镇棺珠”,每颗大约有乒乓球那么大;另外还有金烟碟、翠扳指、花宝石镶钻石戒指,以及汉朝的青玉土浸剑、宋代的青玉褐浸环、清朝的钻石帽正(直径为1.6厘米,比英国女王戴的那颗钻石帽正还要大)等大小文物50多件。但棺材里面,除了一颗骷髅般的头颅外——身子、胳臂、腿,什么都没有。那颗头颅被送上地面后,小学生们都感到挺好玩,把它当成了足球踢来踢去。
第三节 臣奸大贪(1)
赵高
(?~前207)秦朝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他私事公子胡亥,教以法律。后因犯罪,秦王命蒙毅审理,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并恢复原来官爵。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赵高和胡亥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乃为玺书赐长子扶苏,命其将兵权交给蒙恬,返咸阳主持丧葬。赵高得幸于胡亥,又考虑到蒙氏兄弟掌权对自己不利,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诈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诏书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群臣、诸公子触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赵高审治。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亲近的大臣和诸公子、公主皆被处死,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赵高惟恐大臣入朝奏事告发他,又劝二世深居禁中,不朝见大臣,以此进一步专擅朝政。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因谏说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宫,减省徭役赋税,结果被迫自杀。左丞相李斯则被赵高诬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市。章邯也因受到猜忌,在巨鹿一战失败后投降项羽。此后赵高拜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取决于其意旨。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凡是不随声附和的大臣,就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令二世自杀。赵高企图篡位自立,但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檀道济
檀道济(?~436),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世居京口。少孤。东晋元兴三年(404),从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为太尉参军。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进攻后秦,道济为前锋,与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军自淮水、肥水进攻许昌,所至克捷,收复洛阳,释放应戮俘囚四千余人,一时归附者众多,为中原人士所称道。不久,进兵潼关,平长安。宋朝建立,以元勋封永修县公,后又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宋文帝刘义隆讨平谢晦后,任道济为江州刺史。元嘉七年(430)宋派右将军到彦之北进,与北魏交战,到彦之先胜后败,黄河以南土地尽失。道济遂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魏军激战三十余次,多获胜利,至历城(今山东济南)粮尽,不敢进击,设计阻延魏军追逼,领全军而返,进位司空,还镇寻阳(今江西九江)。因道济功高,部下诸将身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为宋朝所疑忌。
十三年,宋文帝患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怕文帝一死,道济不听命,矫诏召其入朝,与子八人并戮于建康。道济临刑怒吼:“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北魏统治者闻之,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二十七年,魏军南侵,兵临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宋文帝登石头城北望,甚有忧色,叹道:“若道济在,岂至此!”
杨素
战功赫赫
杨素(?~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杨素祖杨暄,西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杨敷,北周汾州刺史,死于北齐。他年轻时心胸开阔,存有大志,不拘小节,当时众人都还不知道他,只有堂叔祖西魏尚书仆射杨宽对他深感惊异,常对子孙说:“处道出类拔萃,并不是一般人的才器,也不是你们所能及的。”
后来杨素和牛弘志趣相同,好学习,孜孜不倦,涉猎广而通达。善于作文,工草隶,对兵法之书也很留意。他的须髯很美,有英雄豪杰的气概。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北周武帝宇文岜亲自总理各种政务,杨素因为父亲杨敷守节而陷于北齐,未蒙朝廷恩命,上表申理。武帝不许,表上至于再三。武帝大怒,命左右问斩。杨素临死求见,拼死力争:“臣事无遭天子,死是应得的。”武帝欣赏他说话慷慨,因此赠杨敷为大将军,谥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逐渐加以礼遇。武帝命扬素起草诏书,杨素笔不加点,下笔成章,情文并茂,武帝对杨素说要重赏他。
与北齐的战役开始,杨素向武帝请求率领他父亲的旧部当先锋。武帝同意并赐他竹策,说:“朕将要统大军征讨,所以将此策赐给你。”杨素随齐王宇文宪与北齐战于河阴,以功封清河县子,食邑五日户。这一年授司城大夫。第二年再次从宇文宪攻取晋州。宇文宪率军驻扎于鸡栖原,北齐主率大军杀来,宇文宪畏惧而乘夜逃遁,为齐兵追击,兵多溃散。杨素和勇将十多人尽力苦战,宇文宪仅以身免。
以后,杨素每战都立下功勋。北齐被平定,加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粟帛、奴婢、各种牲畜。弟杨慎被封为义安侯。陈将樊毅于洒口筑城抵御,杨素率军把他击走,将樊毅所筑之城夷为平地。北周宣帝即位,杨素袭父爵为临贞县公,以弟杨约为安成公。不久随韦孝宽攻占淮南,杨素别取于盱眙、锺离。
杨素和时为丞相的杨坚结交很深,杨坚对杨素也相当器重,任命他为汴州刺史。杨素到洛阳,恰逢尉迟迥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占据武牢响应尉迟迥,杨素不能前往。杨坚拜杨素为大将军,发河内兵打败宇文胄。因功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食邑两千户。以杨素之弟杨岳为临贞公。杨坚受禅为隋文帝,加杨素上拄国。隋文帝开皇四年(584),拜御史大夫。杨素妻郑氏性格骄悍,杨素一时气愤地说:“我假如作天子,你一定不配作皇后。”郑氏上奏朝廷,说杨素有篡逆之心,杨素因而免官。
隋文帝当时正谋取江南,在此之前,杨素曾屡次陈述攻陈的计谋。所以不久朝廷则拜杨素为信州总管,临行赐钱百万、锦千段、马二百匹。
平叛功高
杨素驻扎永安,造大舰,取名五牙,上面再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根桅竿,各高五十尺,每舰可容战士八百人,舰上旗帜飘扬,次等的取木木木名黄龙,每舰可容兵卒一百人自此以下则平乘、舴艋等各有等级。到大举伐陈时,以杨素为行军元帅,率领战舰驶向三峡。到达流头滩,陈朝将领戚欣以青龙舰百余艘,屯兵数千人,驻守狼尾滩,以阻止隋军进军通道。狼尾滩形势很险要,诸将都觉得很不好攻打。
杨素说:“胜败大计,就在这一次了。假如白天出发,他们能看得见,滩流迅猛,舰船不由人控制,我们就会失利。”于是以夜色为掩护,杨素亲自率黄龙数千艘,令战士口中街枚悄悄而下,派遣勇士领步兵从南岸攻击戚欣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骑兵向白沙北岸进发,天亮前发起攻击,戚欣败走。陈兵全被俘虏之后,加以慰劳后遣散,秋毫无犯,陈人很高兴。杨素率领水军东下,船舰布满江上,旌旗兵甲和阳光交相辉映。
杨素坐在平乘大船上,容貌魁梧,容光焕发,陈人望见他威风凛凛,说:“清河公就是江神。”陈守江大将,从北岸凿岸石,系铁索三条,横截上流,以阻止战船通过。杨素和刘仁恩登陆,共同发兵攻打陈军的营栅。陈军队至夜溃败,杨素除去所设铁索。陈水军大将吕仲肃又占据荆门的延州,阻拦隋军。杨素派千人,乘五牙舰船四艘,以柏木桅竿击碎敌舰十余艘,大败敌军。俘获甲士二千余人,吕仲肃单身逃脱。后主陈叔宝遣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公安,他们都惧怕杨素而退走。巴陵以东,没有人敢据守。陈湘州刺史兵阳王陈叔也害怕了,派使者请求投降。
杨素顺流而下至汉口,和秦孝王杨俊会合,最后攻灭陈朝。杨素得胜返朝,拜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并食长寿县千户。以杨素子杨玄感为仪同,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绢千匹,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后主的妹妹和女妓十四人,封越国公。不久拜纳言,一年以后,转内史令。后来江南人李棱等聚众作乱,大股的有数万人,小股的也有数千人,相互呼应,杀害长官。
隋文帝以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兵讨伐。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大兵占据京口,杨素率领舟师从扬子津进攻,击败朱莫问晋陵顾世兴自称太守,和他的都督鲍迁等又来抵抗,杨素予以迎头痛击,活捉鲍迁,俘虏三千余人。进而攻击无锡帅叶略,又将他平定。吴郡沈玄、玄杰等以兵围困苏州,刺史皇甫绩每战不利。杨素领兵救援,沈玄为势所迫,走投南沙帅陆孟孙。杨素击败陆孟孙于松江,生擒陆孟孙和沈玄。浙江叛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有舰船千艘,屯据要害,兵势凶狠。
杨素发起攻击,自早晨至交后申时,浴血奋战,把他打败。高智慧逃奔人海,杨素紧迫不舍,高智慧又战,杨素又把他战败,擒获数千人。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阳,命他的同党蔡道人任司空,守东安。杨素进讨,都一一平定。又击破永嘉沈孝彻。于是率步兵向天台,直指临海郡,追逐搜捕遗漏逃逸的叛军。前后百余战,所向披靡。隋文帝认为杨素长久劳顿在外,诏令还朝。加杨素之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赐彩绢三千段。杨素以为余贼未灭,恐为后患,又自动请缨。文帝诏令杨素为元帅,把东南军民事务全交他办。杨素再次乘胜到会稽。在这之前,南安豪族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各处亡兵都去归附。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北方人不惯舟船,因此不设兵防卫。杨素率舰船从海上来到,王国庆慌张仓猝之间弃州而逃,余党散入海岛,或守溪洞。
杨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曾秘密令人对王国庆说:“你的罪状,死有余辜,只有斩送高智慧,还有可能得到赦免。”于是王国庆捕高智慧送交杨素,斩于泉州。余党都来归附,江南大定。隋文帝遣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到浚仪迎接和慰劳杨素。及到京师,慰问备至,拜杨素子玄奖为仪同,赐黄金四十斤,加银瓶,装满金钱,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只,公田百顷,宅一区。代苏威为尚书右射,与高专掌朝政。杨素为人巧言今色,矫揉造作,谁要和他比个高下,他都很在意。朝臣之内人们很推重高。而杨素的才能优于高,至于推诚体国,处事妥善,有宰相的识见风度,他却远远不如高。
阿谀曲承
文帝命杨素监造仁寿宫,杨素就平山填谷,督役严急,工匠死伤很多,据说宫旁时常听到鬼哭的声音。等到宫室建成,隋文帝命高去观看,回来奏称过于华丽,工匠死伤太多,隋文帝心中不高兴。杨素忧惧,没有办法,即于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帝王所居,历来就有离宫别馆,现在天下太平,造这么一个宫殿,何必节省费用!”皇后以这个道理劝谕文帝,文帝不高兴的心情才得以消除。于是赐杨素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朝廷以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赐帛二千段,黄金百斤。原先,诸将与突厥作战,常顾虑突厥骑兵突然袭击,所以都用战车步骑相参,用车载削尖的树枝为鹿角方阵,骑兵在内。杨素对人说:“这是防御的方法,不是决胜的良策。”于是尽除旧法,命令诸军为骑。
达头听到后大大欣喜,说:“这是老天爷赐给我好策略、好机会。”因而下马对天叩拜,率领精骑十余万而至。杨素奋起而击败达头,达头遭到重创而遁逃,杀伤将士无数,突厥兵众号哭而去。隋文帝优诏褒扬,赐缣二万匹,以及万钉宝带。杨素多权略,在战争中,不守陈规,应变无常则,但是驾驭军队严整,有犯军令者,立即斩杀,从不宽恕。每次临战,就寻找人的过失而斩杀,多时百余人,少也不少十数人,流血满地,但他谈笑自若。等到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能陷阵便无事,如不能陷阵而回,不问多少,一概斩杀不论。又令三二百人继续冲阵,如果退回,依前法斩杀。因此将士畏惧,抱必死之心,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当时杨素正贵幸,文帝对他言听计从,凡从杨素出征,微功必录,至于其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官所掩没。所以杨素虽然严厉残忍,士卒却愿意追随他。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杨广谦卑屈尊接交杨素。后杨广能够成为太子,也就是得力于杨素的筹谋。
不久,杨素代高为尚书左仆射,赐良马百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这年,以杨素为行军元帅,出云州击突厥,屡战屡胜。突厥败走,杨素率军追击,直到夜间终于追上。恐突厥逃走,命令骑兵殿后,他自己则带领二骑和突厥降入二人,与突厥队伍并行而前,突厥并不知觉。当他们正在安顿宿营地时,催促后面的骑兵快速掩击,大败突厥。从此突厥远遁,大漠以南再也没有突厥王庭。
杨素因为征突厥有功,进他的儿子玄感位为柱国,玄纵为准南郡公,赏绢二万段,独孤皇后去世,陵墓的建造规格,多出于杨素,文帝很称赞。赐田三十顷,绢万段,米万石,金钵一,装满了金子,银钵一,装满了珠子,并绫锦五百段,当时贵宠无比,他的弟弟杨构,堂叔父杨文思、文纪,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列卿。诸子即使没有汗马功劳,也都位至柱国、刺史。他的家僮数千,后庭妓妾以千数,都披罗带绮。第宅华丽奢侈,造得如同皇宫一样。
有个鲍亨善于写文章,又有个殷胄工于草隶书法,都是江南士人,因为高智慧反叛而籍没有杨素家奴。亲戚故吏布列显要,杨素的贵盛,古今所无。炀帝杨广刚为太子时,忌妒蜀王杨秀,和杨素一同谋划,诬构杨秀罪名,因此后来杨秀被废黜。朝臣有违忤他的意见的,虽然忠心耿耿,多有功劳,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或等,杨素都暗中陷害他们。如果谁能附会迎合,以及有亲戚关系的,即使没有才能,也能升官。这样一来朝臣没有不畏惧而依附于他的。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因是文帝之婿,屡次当着文帝面挫折杨素。大理卿梁毗,也上表诉说杨素作威作福。
文帝渐渐疏忌杨素,后来因而出敕说:“仆射是国家的宰辅,不可躬亲细务。只三五日到尚书省一次,议论大事即可。”表面优崇他,实际上是夺了他的权。直到文帝仁寿末年,不再让杨素通判三省之事。文帝要王公以下比试射箭,杨素第一,文帝亲手把外国所献金精盘赏赐给他,价值巨万。仁寿四年(604),跟从文帝到仁寿官,宴赐贵重物品极多。文帝有病,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迷、黄门侍郎郎元岩等入阁侍疾。
此时皇太子杨广入居大宝殿,他担心文帝可能去世,便预为防备。于是亲笔写了书信,派人出宫询问杨素。杨素逐条录出须预防的事,以回答杨广。宫人误送给文帝,文帝看后大为恼火,所宠幸的陈贵人又说太子曾经对她无礼。文帝发怒,欲召原太子庶人杨勇。太子杨广谋于杨素,杨素就伪诏派东宫兵士宿卫,门禁出入概由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文帝就在当天去世。汉王杨谅造反,遣茹茹天保占据蒲州,烧断河桥。又遣王聃子率数万人合力拒守。
杨广杨素前去镇压,杨素率领轻骑五千袭击,暗中夜渡渭口,天亮出兵,天保败走,王聃子害怕,献城投降,有诏征还。当初杨素将出兵,计算破敌日期,结果都能如他所估计的那样。于是炀帝以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兵数万讨代杨谅。
当时晋、绛、吕三州都为杨谅所有,杨谅派遣赵子开拥兵十多万,策划断绝通路,驻守高壁,布下五十里的阵势。杨素命诸将领兵攻打,自己暗中率奇兵潜入霍山,沿崖谷而进,直接到达赵子开营地,一战而破,杀伤数万。杨谅所委派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守介休,听到杨素引兵来偷袭,赶紧弃城逃走。杨素进至清源距井州三十里,杨谅率将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近十万之众,前来迎战。又被杨素打败,擒获摩诃。杨谅退保并州,杨素进兵围攻,杨谅计穷力竭而降,其余党也被平定。杨素当月还京师。
随从炀帝到洛阳,以杨素领营建东京太监。以平杨谅之功,拜杨素子万石、仁行,侄玄挺,都为仪同三司。赐物五万段,绮罗千匹,杨谅的妓妾二十人。炀帝大业元年(605)迁尚书令,赐东京甲第一区,物二千段。不久拜太子太师,其余官衔如故。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杨素晚年虽有拥戴之策和平杨谅之功,但也由此而炀帝所猜忌。炀帝表面上对他待遇特别隆重,实际上内情很薄。
杨素有病之日,炀帝常命名医诊候,赐给他上等药物,但又秘密向医生询问,担心杨素不死。杨素也知道自己名位已到达顶点,不肯服药,也不好好休养,常对他的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再活下去吗?”杨素极喜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奢侈华丽,他的贪婪行为,受到时人的鄙薄。
宇文化及
乱中丞相
宇文化及(?~619),祖姓破野头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其宇文述北周时继承父爵为上柱国,隋朝初年任右卫大将军,隋炀帝即位后他又进升为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生性凶恶阴险,不遵循法令制度,喜欢乘马挟弹,驰骤在道路上,长安城里的人们称其为轻薄公子。
隋炀帝杨广当皇太子时,常常带领卫士,出入于街市,与宇文化及相识并臭味相投,由是宇文化及逐渐提升为太子仆等职。他多次收受人家的礼物和金钱,又多次被罢免官职。但皇太子杨广作他的保护伞,不久又官复原职。再加上他的弟弟宇文智及迎娶了南阳公主,从此,宇文化及更加傲慢放纵,在朝臣百官面前,动不动就辱骂人家,对人欺压至甚。看到别人家的姑娘漂亮或狗马珍宝奇物,宇文化及必定千方百计搞到手。他常和屠夫、小贩们在一起游玩,谋求好处。隋炀帝即位以后,任命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他倚恃杨广的权势,贪婪放纵更厉害了。大业初年,隋炀帝巡幸榆林,宇文化及和他的弟弟宇文智及违反禁令,同突厥人进行贸易。
此事被隋炀帝所知,炀帝勃然大怒,把他俩关押了好几个月。回到西安城外,隋炀帝准备处死他们再进城,因将他们解衣辫发,但由于公主的缘故,考虑了许久才将他们释放,把宇文化及连同宇文智及赐给宇文述当奴仆。
宇文述死后,隋炀帝追忆以前的旧情,便又重新起用他们,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隋末,李密占领了洛口,隋炀帝很害怕,便滞留在江淮,不敢返回国都。
跟随着隋炀帝的精锐卫兵们大多是关中地区的人,在外客居时间长了,看到隋炀帝没有西行返回的意思,便准备密谋政变逃回北方。当时,武贲郎将司马德戡指挥着精锐的禁军,屯驻在东城,听说手下的士兵想叛逃,不知道其详细情形如何,派校尉元武达暗中询问兵士们,知道了他们想北返的心情,并商量策划政变。
司马德戡内心非常高兴,他和与他相好的武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等人商议着说:“如今听说皇帝陛下准备在丹阳修筑宫城,看样子是不想回去了。我所统率的禁军没有一个人是不想回关中的,人人窃窃私语,都打算逃走。我想把这种情况通报给皇帝,但皇帝生性猜忌,讨厌听见士兵逃亡的消息,生怕还没有事成就会被诛杀干净。现在我们知道士兵的想法却不直说,以后事发出来,又要尽灭我们全族。这事前后进退都要被诛戮,你们看看怎么办?”
裴虔通回答说:“你假若要把真实情况向上反映,我们确实是为你捏一把汗。”司马德戡对两人说:“我听说关中地区陷落时,华阴的李孝常叛变投降,皇帝收监了李孝常的两个弟,并全部处死他们。我们这些人家属都在西面,怎么能没有这个顾虑呢!”裴虔通回答说:“我的子弟们虽已经长大了,诚然不能自我保全,正担心一天之间被诛杀,没有什么好的计策。”司马德戡说:“我们的担心相同,应当共同商量取胜大计。禁军士兵果真逃走的话,我们大家可以和他们一起走。”
裴虔通等人说:“果真如你说的,谋取生存的计策,恐怕除了这个再也没有其他上策了。”于是,他们几人相互联系招诱他人。又转告给内史舍人元敏、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良、城门郎唐奉义等人。他们日夜聚会磋商,订立生死同盟,相互之间情同手足,说话无须回避,共同讨论有关政变的细节。
乐工之子赵行枢先前结交了宇文智及,把外面的风声报告给了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平素狂妄,听了赵行枢的话后很高兴,当即和司马德戡相见,约定在三月十五日起兵一起造反,劫夺十二卫的军马,抢掠居民的财物,结党西归关中。字文智及说:“当今老天爷确实抛弃了隋朝,天下英雄揭竿而起,同心反叛朝廷的人已多达数万人,趁天行大事,这是建立帝王的基业啊。”司马德戡同意宇文智及的见解。
赵行枢请求推立宇文化及为主将,大家把政变的事商量好后才转告给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生性本来驽怯,刚听了政变的消息十分害怕,色变汗流,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同意参预他们的阴谋。义宁二年(618)三月一日,司马德戡打算把想法告诉部将们,但恐怕人心叵测误事。于是他另想出诡计来威逼禁卫军士兵参加起事。司马德戡对许弘仁等人说:“你们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国家的信使,你们说话去迷惑大家,大家肯定都会相信。你们可转告给认识的人,说皇帝陛下听到禁卫军企图叛逃,准备了相当数量的毒酒,想借宴饮的机会把骁勇士兵都毒死,只同南方人在此地留居。”
许弘仁等人马上广为散布这个谣言,禁卫军听说后,相互转告,谋叛的要求更加急迫,司马德戡知道计策已见成效了,于是在三月十月召集起部将卫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他们。大家听后都表示服从指挥,说:“只听从将军的命令。”这一天夜里,唐奉义关闭上城门,于是和裴虔通联系好,各个城门都拿钥匙。等到半夜三更,司马德戡在东城里纠集起士兵,身后有几万人跟随。司马德戡举火把同城外的人相接应。
隋炀帝听到外面有动静,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假装说:“是草棚被烧着了,外面的人在救火,所以才有喧哗。”宫中与外界消息被封锁,隋炀帝听了信以为真,于是放心睡觉去了。孟秉、宇文智及在城外纠集了一千多人,共同调兵把守城外和街巷。到了五更天,司马德戡给了裴虔通一部分兵马,用来替换大门上的卫士。
裴虔通带着士兵,排于左阁,驰人宫中长巷。他问:“皇帝在哪里?”正好有个美女出来,她用手指着西阁说:“皇帝在西阁里。”于是,裴虔通带兵去捕捉隋炀帝。隋炀帝对裴虔通说:“爱卿不是我的亲信吗?你有什么仇恨要起兵造反吗?”裴虔通回答说:“臣子不敢造反,只是将士们打算返归关中,这不过是拥戴陛下返回京师罢了!”隋炀帝说:“那好,我和你们一起回去。”裴虔通因此派兵严守隋炀帝。到了天明,孟秉带骑兵迎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不知道政变的结果是否成功,浑身哆嗦得说不出话来。有人来拜访,他只是低着头抚摸着马鞍,自语道:“罪过!罪过!”
当时,宇文化及在公主的住宅里,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宇文智及派遣家僮庄桃树到公主的府第中去杀他们,庄桃树不忍心杀他们,就把他们抓到宇文智及那里,好长时间才将他们放开。宇文化及来到城门,司马德戡前来迎接,把宇文化及请到朝堂上,拥称他为丞相。让人们把隋炀帝拉出都城门以示众人,然后又送回宫里。派遣令孤行达把随炀帝杀死在宫中,又逮捕了与自己平时有嫌隙、持有不同意见的几十位朝臣、一些外戚,无论年纪小的还是老的,一并杀死,只留下了秦孝王杨浩,遂拥立杨浩为皇帝。十几天后,宇文化及抢夺江都人的船只,从水路西归。到显福宫时,宿公麦孟才、折冲郎将沈光等人企图谋杀宇文化及,结果反被宇文化及杀害。
穷途末路
宇文化及于是入居六宫,自其奉养完全和隋炀帝时一模一样。每次宇文化及都在帐中面南端坐,有人来汇报政事时,他静静地听着,一声不吭。等到关闭衙门的时候,才收取启状,和唐奉仪、牛方裕、薛良等人商量议定。人马行进徐州时,水路不通,宇文化及又掠夺了当地的牛车,抢来二千辆,把宫女珍宝等物共同装车。他的戈甲兵器,全让军士背着。
由于道路遥远,疲惫不堪,三军将士怨声载道。司马德戡对宇文化及大所失望,于是偷偷对赵行枢说:“你太耽误我的大事了。当今之时拨乱反正,必然要依靠英雄贤哲。宇文化及平庸愚笨,一群小人在他周围,必然会坏事,应当如何是好?”赵行枢回答说:“关键取决于我们,废掉宇文化及有什么!”因此司马德戡、赵行枢和李本、尹正卿等人密谋,准备用后军一万多人袭杀宇文化及改为司马德戡为新主。
许弘仁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向宇文化及告密,宇文化先下手为强,把司马德戡及其同党十几人抓起来,全部杀死。然后带兵前往东郡,通守王轨投降,依附了宇文化及。元文都推举越王杨侗为君主,拜李密为太尉,让他率兵进攻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渡过黄河,占领黎阳县城,分兵包围黎阳仓。李密还驻扎在清淇,同黎阳仓用烽火联系,相互呼应。每当宇文化及进攻黎阳仓时,李密就率兵前往增援。宇文化及多次作战失利,他的将军于弘达被李密俘获,押送到杨侗那里,架鼎享杀了他。
宇文化及的军队已经没有粮食可吃尽,他只能带兵渡过永济渠,企图与李密在童山进行决战,并进入汲郡搜求军粮。接着又派使节拷掠东郡的官吏民众,责令他们送交米粟。王轨怨恨宇文化及,便把东郡城池献归李密。宇文化及此时已感觉极端恐惧,遂率领部众谋取汲郡以北的州县。他的部将陈智略带领岭南的骁勇卫士一万多人、张童儿率领江东骁勇几千人都叛变投降了李密。这时宇文化及还有二万人,向北逃向魏县,但是他的部将陈伯图谋离开宇文化及,结果消息泄露,被宇文化及处死。
宇文化及的心腹亲信差不多快完了,军势也日益窘迫,宇文氏兄弟黔驴技穷,只是相聚在一起喝酒宴饮,演奏女乐。一次。宇文化及喝醉了,带着酒意埋怨宇文智及说:“原先我不知道是由你为他们出主意的,强迫众人拥立我为主。如今大势已去,将士兵马一天天逃散,我背着弑杀隋炀帝的坏名声,天下的人们都不能容纳我。现在快要有灭族之灾了,难道不应该怨你吗?”宇文化及抱着他的两个儿子哭泣起来。宇文智及生气地说:“事情成功那天,你从来不埋怨等到面临失败了,却将罪过推给我。你为何不杀死我去投奔窦建德呢?”兄弟如此互相争吵打斗,说话没有长幼尊卑,但酒醒后又接着喝,以之为常事。
宇文化及的部下多数逃亡而去,他自己知道肯定要失败,于是,哀叹说:“人生本来就应当一死,何不做一天皇帝呢?”因而宇文化及毒杀了杨浩,在魏县篡位称帝,建国号为大许,改元天寿,设置文武百官。宇文化及攻打元宝藏防守的魏州,几十天没能把魏州攻克,反而被元宝藏打败,部将亡失一千多人。没办法,宇文化及就带兵奔向东北的聊城,打算招诱海边的贼盗入伍。
当时,宇文化及被派到济北去搜求军粮。大唐王朝派淮安王李神通到山东安抚百姓,并招降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不肯投降,李神通遂带兵包围了宇文化及,围攻了十几天,由于没有击败宇文化及就退了兵。
窦军首领王薄听说宇文化及有许多宝物,伪装投降依附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信任了王薄,同他共同防守,到了这个时候,王薄指引窦建德进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并俘虏了他的部众。先抓起宇文智及、元武达、孟秉、杨士览、许弘仁等人,把他们全部处死。
于是就把宇文化及装在囚车里押送到河间,列举了宇文化及杀君的罪行,连同他的二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都杀死了,并把宇文化及的头颅送到突厥义成公主那里,首级悬挂在突厥王庭,一代奸雄就这样落得个身首分离的下场。
来俊臣
(651~697)唐朝武则天时酷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少时凶险,不事生产。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犬。俊臣和羽党共撰《罗织经》,作为告密的典范,网罗无辜,捏造罪状。凡罗织人罪,皆先进奏事状,敕令依奏,即籍没其家。每有赦令,则遣狱卒先杀重囚,然后宣示。当时法官竞用酷法讯囚,俊臣与周兴、索元礼尤为残虐。俊臣每讯囚,不论轻重,多以醋灌鼻,或将囚犯置于瓮中,用火环绕烧炙,或以铁圈束首而加楔,以至脑裂髓出,种种酷刑,备极苦毒。讯囚,又必先示以刑具,囚人畏惧,往往自诬。则天曾于洛阳丽景门置推事院,由俊臣主持,凡人此门者,百不存一,因此人称其门为“例竟门”。其时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谈,官员入朝,常密遭逮捕,家中再也不知道消息,因此官员入朝,即与家人作别:“不知复褶见否?”俊臣前后所破千余家,冤死者甚众,他自己又两次犯赃罪,种种不法,则天都加以庇护。万岁通天元年(696)俊臣迁升洛阳令、司农少卿。二年,因得罪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被诛。仇家瞰俊臣之肉,须臾而尽。士民称快,相贺于路,都说:“自今眠者背始贴席矣!”
李林甫
口蜜腹剑
李林甫(?~751),小名哥奴,是唐商祖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父亲李思海曾为扬府参军,舅父是楚国公姜皎。李林甫从小游手好闲,斗鸡走狗,是个纨绔子弟,但深受舅父喜爱,并当了千牛直长的小官。
开元初年,升为太子中允。当时,担任情中的源乾曜是李林甫的姻亲。李林甫便向他讨官,要求做司门郎中,源乾曜平素就看不上他,说:“郎官应当有才望的担任,哥奴那是做郎的材料?”不久升为谕德,这是规功太子官,不久升迁为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726)林甫做了御史中丞,以后又当过刑都郎和吏部侍郎。当时,玄宗宠信武惠其儿子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琦也特受宠信,而太子李瑛却渐见疏远。李林甫认为此时机有利可图,就向武惠妃献媚,表示愿意保护寿王,为他争取帝位,武惠妃十分感激,暗中处处帮助李林甫。李林甫还和侍中裴光廷的夫人(武三思的女儿)私相往来,巴结她。
开元二十一年(733)裴光庭去世,这位武三思的女儿,就请求宦官高力士推荐林甫当侍中,但当时玄宗已决定用韩休。高力士把此消息泄漏给武氏,李林甫趁机向韩休献殷勤。后来,韩休任宰相后。在玄宗面前推荐李林甫说他有宰相的才能。不久,李林甫当了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三年,(735)五月,李林甫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赐银青少禄大夫,登上相位,同时为相的有侍中裴耀卿和中书令张九龄。
起初,唐玄宗欲以李林甫为相,曾咨询过张九龄,张九龄回答说:“宰相的位子关系到国家安危,陛下用李林甫为相,恐将来危及国家安危。”玄宗不听张九龄的意见。李林甫虽怀恨在心,但张九龄是诗人,以其文学才华为玄宗所倚重。
李林甫无奈,只好对他曲意逢迎,以待时机整治他。李林甫为了实现政治上的野心,继续与宦官、妃嫔往来,他每次在奏请玄宗事之前,都要通过妃嫔,先摸清玄宗的旨意,所以每次奏对,都能称玄宗的心。开元十四年(736)十月,玄宗想提前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召集宰相商议。裴耀卿、张九龄建议说:“农夫的秋收未完,望陛下以农事为重,到冬天才可返回长安。”
李林甫早摸到了玄宗的意图,待裴、张离开后,留下来对玄宗说:“长安、洛阳是陛下的东西二宫,车驾往来,何必要等待时令?即使妨碍农民秋收,陛下可以单独赦免车驾路过地区的租赋就行了。我请皇上诏示百官,即日动身西还。”玄宗听后大喜,第二天便浩浩荡荡起驾西行。张九龄为人正直,遇事不论巨细皆力争之,渐渐不为玄宗所喜欢。
开元二十四年(736)十月,玄宗以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勤于工作,并有政绩,欲以其为尚书,张九龄以为不可,他说:“封赏大臣要等待有名臣大功,牛仙客是个边境小吏,不能担此重任。”李林甫趁机上奏说:“牛仙客任官勤恳,是难得的相才,张九龄是一个书生,不识大体。天子用人,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的?”第二天,牛仙客便受爵陇西县公,食封三百户。而张九龄固执如初。玄宗十分不高兴,说:“事皆由卿邪!”从此,李林甫在玄宗面前,日夜说九龄的坏话,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
这一年十一月,武惠妃哭泣着对玄宗说:“太子暗中勾结党羽,将害妾母子,并且有害陛下之心。”玄宗大怒,欲废太子。张九龄苦谏,并说:“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玄宗十分不满。李林甫开初不说话,退下来对玄宗说:“这是天子家里的私事,外人何必参预呢?”不久,李林甫推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平素不好学,曾将“伏腊”读为“伏猎”。中书侍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因此萧炅被出为岐州刺史。对此李林甫大为不满,十分怀恨张九龄和严挺之。残害张、严的机会终于被李林甫找到了。
严挺之的前妻改嫁于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犯贪污罪下狱,严挺之为之说情,也受到牵连而获罪。张九龄为严挺之辩解,这引起了玄宗不满。李林甫立即上书,弹劾裴耀卿、张九龄为同党。于是玄宗免去了张、裴的相权,授予他们尚书左、右丞。与此同时,李林甫为中书令,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五年(737)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牛仙客不学无术,被流放到攘州。李林甫趁势诬陷周子谅为张、严同党,是张所推举的人,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李林甫当了中书令后,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意见,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天下人为他们鸣不平。
大理少卿徐峤妄言上奏:“大理寺监狱杀气较盛,鸟雀不敢栖息。现在刑部处理死囚,每年总共才五十八人,而乌鹊在狱中做窝,无人犯法,刑法搁置。”群臣纷纷上表称贺。于是,玄宗将功绩归于宰辅,下诏赐李林甫为晋国公,牛仙客为豳国公。
开元二十六年(738),李林甫兼领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从此,李林甫独柄权衡,涉足武备,总管满朝文武选事,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
李林甫为人阴险狡猾,诛杀残忍,脸上喜怒无常,对上一味奉承,对不合他意的人,则设计害之,决不心慈手软。所以,当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天宝元年(742)三月,兵部侍郎卢绚垂鞭按辔,从勤政殿下经过。
卢绚体貌优美,精神抖擞,雄姿英发,玄宗以目送之,赞不绝口,流露出了要委以重任的意思。唐玄宗的神情、心思,李林甫揣摩得一清二楚,他深怕重用卢绚会危及自己的权势。便立即召来卢绚的儿子,对他说:“尊府素望,皇帝要派他去交州、广州任职,如果不想去,可以说自己老了,恐怕身体吃不消。”卢绚怕任命到广州这样的边远地区,急忙上书玄宗,诉说自己年老不堪重任。
结果,卢绚被罢去兵部侍郎之职,出为华州刺史。后又授太子员外詹事。卢绚就这样被李林甫排挤出了朝廷。绛州刺史严挺之,曾为尚书左丞,精于选举,因得罪李林甫被贬外任。天宝元年(742)玄宗问李林甫:“严挺之何在?此人亦堪进用。”李林甫马上叫来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对他说:“皇上要重用你哥哥了,你得设法让你哥哥进京与皇帝见面。”严损之感激李林甫的好意,马上找来一纸,写了请求让哥哥入京就医的文字,给了李林甫。李林甫拿着去见玄宗,说:“挺之年高,近患风寒,须授闲散之官,便于在京城就医。”玄宗听后,叹息再三,感到非常遗憾。天宝六年(748)四月,授严挺之太子詹子,在东都洛阳养病。宰相李适之与李林甫不和,李林甫想尽办法诬害他。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主上未知之也。”过了几天,李适之把此事奏上。玄宗征求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说:“臣早已知道,只是由于华山是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适合开采,故不敢言。”玄宗十分崇信道教,听了李林甫的话,就越加喜欢、信任,而讨厌起李适之来了。
继而李林甫又诬告适之结为朋党,其他被株连而被贬将达数十人,后又逼适之自杀身亡。李林甫对玄宗竭力阿谀奉承,唐玄宗对他十分宠信,政事无论巨细,都要和他商量。天宝三年(744),唐玄宗对高力士说:“现在天下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我想把政事全部交给李林甫处理,你以为怎样?”高力士回答说:“天子大权不可让他人掌握,李林甫权势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权在握,朝臣之中还有谁敢议论政事!”玄宗听后很不高兴,高力士急忙叩头谢罪,说自己是一时头脑发昏发热,口出胡言,罪该万死。
高力士是皇上极宠信的宦官,他尚且如此害怕,其他人再也不敢发表意见了。李林甫为了掩蔽玄宗耳目,竭力堵塞言路,他召集众谏官,向他们宣布说:“当今皇上圣明,作为臣下应当只是顺从他的旨意,不必要去议论朝政。诸位没有看到立在那里的仗马,它的食料相当于三品官的俸禄,但它必须终日不叫,一旦嘶叫,就会被撵走,杀死,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李林甫不学无术,他尤其忌恨那些有才能的文人。
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下诏广求天下有识之士,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要到京城长安参加选拔。李林甫深怕士人对诏时有人会斥责自己,当即向玄宗建议说:“士人都是草茅之人,不知道禁忌规矩,徒以狂言扰路圣德,请把这事全交到尚书省长官那里试路。”于是玄宗下令让御史中丞统一监督试问,结果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
李林甫因此上书向唐玄宗庆贺,认为朝野没有遗留人才。对于讨好自己,而又平庸无能的人,李林甫尽心提携,竭力培植成自己的爪牙。左相陈希烈,政绩平平,光会讲点老庄玄学,李林甫看到玄宗喜欢这一套,加上陈希烈柔弱易于控制,就奏请唐玄宗让陈希烈做了尚书左丞相。从此,政事全由李林甫决断,陈希烈只是唯唯诺诺,是地地道道的李林甫的应声虫。
唐朝的惯例,宰相每天午后六刻退朝回府,李林甫奏请玄宗批准,每天提前退朝回家,这样许多国家事务就在家里处理,然后再由陈希烈部署。玄宗不理朝政时,朝官们都到李林甫家中听候指示,左相陈希烈虽然坐在府中,但却没有一个人去看望他。
丧尽天良
李林甫表面上给人们温柔的样子,好像可以亲近,实际上犹如悬崖陷阱,深险难以得知。朝廷公卿如果不是由他门下进升的,必定会被定罪迁徙;凡是依附他的,虽然是小人奸佞也会被他引见重用。李林甫家中有中间厅堂,如同半弦月,称为“月堂”。每当他排挤大臣,就住进去思谋策划。当他得意洋洋走出来时,那就设计完成,不知哪一家又要遭殃了。
他在长安设立了推事院专治狱事。任用萧炅、吉温、罗希等一批酷史。吉温生性残酷,六亲不认,他常说:“如果遇上知己,即使南山白额虎也能为他缚得。”罗希是杭州人,以残忍著称,因为受到李林甫的赏识,由御史台主簿升为殿中侍御史。他们两人,互相配合,按李林甫的旨意行事,凡是酿成狱案的,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当时们称他们为“罗钳吉网”。李林甫善于利用对方矛盾,消除异己,拉一派打一派。户部尚书裴宽和刑部尚书裴敦复有矛盾。当裴宽有可能当宰相时,李林甫就和裴敦复交好,让他揭发裴宽,使裴宽被贬为睢阳太守。李林甫又趁势派人去杀裴宽,“宽叩头祈请”,才免于一死。后来,裴敦复因有战功受到朝廷嘉奖,这一来又引起李林甫对他的忌恨,诬害他,裴宽也因此而被贬到淄川。刑部尚书韦坚,其妻子是李林甫舅舅姜皎的女儿,他的妹妹还是太子李王与的妃子,为官很早,深得玄宗赏识,后来被提拔为陕州太守,水陆转运使。当韦坚有人相之望时,李林甫便开始算计他。天宝五年(746)春,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破吐蕃有工,入京献捷。他看到李林甫专权横行,就气愤不平,上疏劝谏玄宗除掉李林甫,李林甫听说大吃一惊,暗使杨慎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发现,元月十五日晚,太子出游和韦坚相见,他们又发现韦坚又和皇甫惟明会见于景龙观。于是李林甫参奏韦坚,与皇甫惟明勾结,阴谋拥立太子为帝,把两人逮捕下狱,后分别贬为缙云太守和播州太守。
将作监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是韦坚的弟弟,上书为韦坚喊冤,并请求太子王与为之说情。玄宗十分气愤,太子见事不妙,为了摆脱干系,上表请与韦妃离婚,声称不要因为与韦氏有亲戚关系而殉私枉法。于是,玄宗下诏,再贬韦坚为江夏别驾,其弟韦兰、韦芝被贬到岭南,其他受到牵连而遭贬官、流放的达数十人。著名的是杨慎矜案,也是李林甫排斥异己的一个例子。
杨慎矜本是李林甫门下,因受玄宗重用,提升为户部侍郎。李林甫见他擢升,十分妒忌。他利用杨慎矜和王的矛盾,让王参奏杨慎矜,说:“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家中藏有谶书,阴谋复辟。”玄宗听后非常恼怒,把杨慎矜逮捕。太府少卿张王宣本因为由杨慎矜所荐,也同时受牵连被捕。杨慎矜屈打成招,但始终搜查不出谶书来。李林甫派卢铉再次入长安杨家搜书,他在袖中藏着谶书进入杨慎矜的书房。一会儿,手里拿着谶书走出来。杨慎矜看到后绝望地说:“我不曾藏此谶书,今天必死无疑!”不久,玄宗诏赐杨慎矜及其弟杨慎余、杨慎名自尽,妻子儿女流放岭南。这一案件涉及数十人。
李林甫在位期间,还做了一件事,史学家认为这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唐玄宗在位前期,朝廷宰相有不少来自节度使。李林甫独掌大权后,为了杜绝出将入相之源,向玄宗建议用少数民族将军为节度使。他说:“文臣为将,害怕矢石弹雨,不身先士卒。现在不如用蕃将带兵,他们天生雄健,在马上长大,善于冲锋陷阵,天性这样,如果陛下使他们受到感动,觉得受重用,他们一定会报效国家,夷狄就不足为虑了。”而李林甫的目的,是使掌握军权的人不能入朝为相,这样他的地位也可长保无虞了。
李林甫恃权侍势,为非作歹,又长于拍马溜须,因而深得玄宗宠信。他在京城的府第楼台亭榭,十分奢华。晚年,他沉溺于声色,家中姬妾侍女不知有多少,然而他活得并不痛快。他自知结怨天下,常常惧怕刺客,每次出门总要有步骑百余人左右保护。住宅周围,岗哨林立。一个晚上要换几个地方睡觉,甚至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天宝十一载(751)李林甫死了。在他死之前,杨国忠、陈希烈等开始揭发他的罪行。他刚死还没有来得及下葬,杨国忠就上奏玄宗,告他有异谋。于是朝廷下令全部削夺李林甫的官爵,剖棺剔取含殊金紫,更以小棺用庶民的礼节将他入葬。他的几个儿子也被流放到岭南,众女婿们也被贬官。
杨国忠
仗势擅权
杨国忠(?~755),原名杨钊,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人。舅舅张易之、张昌宗,是武则天的内宠。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他自幼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喜欢聚众赌博,经常酗酒,向人乞求借钱,行为不检,为同宗族的人所瞧不起。他在家乡无法立足,就离乡来到四川,参加了州兵。因为参加屯田有功受到奖励,当上了新都县尉。但游手好闲惯了的杨国忠,无法承担这份清职,不久就辞官不做,而日子更加贫困,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于是他只能经常接受新都富豪鲜于仲通的资助。有了钱就重操旧业,参加赌博。过了一段时间,杨国忠被调任扶风县尉,但他仍是混不去,只得只身返蜀。
天宝四年(745)八月,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当时玄宗61岁,杨贵妃20岁。贵妃得了宠,而且是“三千宠爱在一身”,于是“姊姊弟兄皆列上,可怜光彩生门户”的局面出现了。贵妃三个姊妹,分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并任命其堂兄杨镭为殿中少监,杨绮为驸马都尉。一时间杨氏兄妹恩宠富贵,显赫无比。满朝上下争先恐后地巴结、奉迎他们。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和,他恐怕为李所陷害。于是对鲜于仲通说:“我被皇上宠信,如果宫中无内援,一定会被李林甫陷害,近来杨贵妃受皇上宠信,你如果能替我和她家结交,我将没有后患了。”因而,杨国忠被介绍给了章仇兼琼。
章仇兼琼召见杨国忠,一见杨相貌堂堂,思路敏捷,还很有口才,就提升他为推官,让他到京城缴纳春贡。还为他准备了一份盘缠,这是一个精美的四川地方特产,价值万贯。到京城长安后,杨国忠把这些东西分别送给杨贵妃姐妹。杨氏姊妹日夜在玄宗面前称赞章仇兼琼和杨国忠。不久,唐玄宗下令任章仇兼琼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杨国忠也被提升为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不久杨国忠入宫侍奉,专主财务,任职时计算筹划,丝毫不差。玄宗非常高兴地说:“你是当度支郎的材料啊!”自此,杨国忠得到多次提升,做到了监察御史。
当时,玄宗以户部郎中王钴为户口色役使,杨国忠与王镭勾结,将各州多余的粮食粜出,换成钱币,将丁税、地租都征收布帛,全部运往京城。他们非法聚敛,每年收缴额外钱百亿万,全部藏于内库,供宫中宴乐赏赐。并且欺骗皇帝说:“这些物品与租庸调无关,是天下的余财。”玄宗认为杨国忠能富国,提升他为给事中,兼监察御史,专度支事。至此,杨国忠宠幸日隆,已经担任十五个不同的职务。
天宝八年(749)二月,玄宗率诸司百官参观左藏财物,诏赐杨国忠紫衣金鱼,以示奖励。杨国忠为玄宗赏识之时,也是李林甫把持朝政之时。李林甫见杨国忠身为国戚,出入宫廷,得到玄宗宠信,就提拔他为御史,两人一唱一和,狼狈为奸。先是合计陷害户部分封郎杨慎矜,紧接着又利用王镭对杨慎矜图谋陷害。
杨国忠探知玄宗皇帝对杨慎矜在家设道场不满,杨国忠将此事告诉王镭,李林甫与王镭趁此大兴冤狱,连坐几十人。随着杨国忠权势的膨胀,李林甫对杨国忠逐渐嫉恨起来,这样一来彼此就结下冤仇。吉温原是李林甫门下的一位酷吏,曾对李言听计从。他看到李林甫的权势日趋削弱,转而巴结杨国忠,为他出谋划策,以取代李林甫。不久,杨国忠升为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天宝八年(749)刑部尚书萧炅因贪污罪被贬为汝阴太守。接着,又发生了御史大夫宋浑的巨额受贿贪污案,被流放潮阳。萧炅、宋浑都是李林甫时的同党,杨国忠抓住时机,上书玄宗皇帝,把他们赶出朝廷,剪除了李林甫的心腹的杨国忠,开始实施替代李林甫执政的第一步。户部侍郎、御史大夫王,兼领二十余职,日益受到玄宗宠信。杨国忠很嫉妒王,便借邢,诬构王定成死罪,自己则取代他当了京兆尹。李林甫上书辩解,杨国忠又揭发李林甫与王私交事。玄宗将王家财产、土地、府第尽数没收。凡王所领各职,均由杨国忠代替。
这样,杨国忠又加领了御史大夫、京畿、关内采访使等职,威震天下。杨、李两人已成水火不相容之势。天宝十一年(752)十月,南诏犯边,西川要求杨国忠前往处理,李林甫奏请玄宗,派杨国忠出镇四川。临行前,杨国忠泣辞玄宗,言“必为林甫所害”。杨贵妃亦为之说情。玄宗说:“卿暂到四川处理军务,待凯旋归来,还当人相。”杨国忠刚到四川,玄宗即遣使把他召回。
此时,李林甫病危。杨国忠前去谒见病榻的李林甫,李林甫感激流涕,对杨国忠说:“我眼看要死了,你一定会代我为相,以后的事就托付给你了。”十一月,李林甫死,杨国忠继任右相,兼吏部尚书,总领四十余职。杨国忠当了宰相,独揽军政大事,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一手遮天,欺上瞒下。得志以后,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以酷吏吉温为御史中丞,兼京畿、关内采访使。
吉温是个两面三刀的人,早年为李林甫爪牙,见杨国忠势盛,即叛林甫而附国忠。这时候他又看到安禄山有宠,就与之结为兄弟。吉温到了长安,将朝廷动静,报告安禄山,成了安禄山在京城的密探。他一鼓作气,彻底铲除李林甫集团,追究李林甫生前奸事,摧毁了他的家,他的近亲、党羽因此被贬者五十余人。
李林甫虽死,但未下葬,玄宗诏削其官爵,开棺取其含珠,夺其金紫,换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唐玄宗认为杨国忠立了功劳,册封他为魏国公,杨国忠坚辞不受,后改封卫国公。天宝十二年至十三年(753~754),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旱灾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京兆尹李岘把灾情如实上奏。杨国忠对李岘不依附于他早已经心怀不满,借机把灾害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李岘,把他贬为长沙太守。扶风太守房王官上书向玄宗报告当地灾情,杨国忠认为有损盛世之治的美名,派监察御史前往核查,弄得房王官也很狼狈。自此以后,各地再也不敢报告灾情了。
后来,长时间连续阴雨,引起了久居深宫的玄宗的担忧,他害怕水灾影响收成。杨国忠就派人设法弄来几株长得好的庄稼进呈玄宗,以此糊弄玄宗说:“最近虽然下雨过多,但并未伤害庄稼。”玄宗还是放不下心,询问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回答说:“皇上把权力委托给宰相,朝廷赏罚没有规章,好恶不分,谁还敢向皇上进真言呢?”按照唐初的惯例,宰相均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他们不擅威权,出入礼仪从简。但自从李林甫为相以后,出入前呼后拥,车骑塞街横巷,杨国忠任相,出入车骑仪仗更是浩浩荡荡,前后一百步由骑兵开道,连公卿大臣也要纷纷退避。
杨国忠一改唐初正确有效的行政制度,他同李林甫一样,在家里处理政务。每天提前退朝回府,机要政务在家处理好后,再派人由左相签字。杨国忠还改变了唐初文部选人的惯例,即六品以下官吏的选拔由吏部侍郎主持,每年春夏进行面试,再经门下省审核才能完成的制度。杨国忠担任左相兼任文部尚书后,每次选人之前,先让有关官员在自己家中秘密拟好名单,然后到尚书省选试,文部选人完全成了一种形式,选人以才德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杨国忠的徇私枉法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恶贯盈满
杨国忠的宰相府第就在虢国夫人府第的旁边。每当杨国忠从宫廷回来,首先必到虢国夫人家中,郎官、御史有事也常到虢国夫人府第寻找杨国忠。两人自小私通,但现在更是肆无忌惮。他们同住一起,外出双马并骑,相互调笑,猥亵之状不堪入目,行人常常感到羞耻,他们反以为荣。玄宗经常在每年的十月,到华清宫游幸,到第二年春天才返回京城。杨氏诸人的汤沐馆建在华清宫的东垣,彼此相连。玄宗皇帝驾临时,必先走遍这五家,赏赐无数。
杨国忠从一个地痞而靠投机钻营、拍马奉承当了宰相,而且兼领四十余职。原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打南诏,唐军大败,六万多将士战死沙场,鲜于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不但极力为鲜于仲通掩饰败绩,还上表为鲜于仲通请功。后来,玄宗又任命杨国忠兼领剑南节度使,全权负责进讨南诏。天宝十三年(754)六月,杨国忠命侍御史李宓将兵七万进攻南诏,结果全军覆没。杨国忠又隐瞒败情,谎报获胜。
及后,杨国忠又几次征发中原之兵前往讨伐,先后死去二十余万人。但唐玄宗沉湎于酒色之中,“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外面天塌下来,他都不知道,照样歌舞升平,高枕无忧。
“渔阳鼙鼓动地来”,玄宗宠信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了。安禄山本是茸州的胡人,后从军,因为作战骁勇,受到其养父范阳节度使张守王圭的提拔、重用。安禄山生性狡诈,善于拍马,见杨氏兄弟深受玄宗宠爱,便尽心巴结杨贵妃,还恬不知耻地当了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是个胖子,大腹便便,玄宗曾经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你这里面装着什么东西,竟有这么大?”安禄山急忙奉承说:“我肚子里只有一颗对皇上忠诚无二的心。”安禄山每次朝见玄宗,若有杨贵妃在场,必定先拜贵妃再拜皇上。玄宗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安禄山说:“这是我们胡人的习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安禄山于是日益受到玄宗的重用。到天宝十年(751),安禄山已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藩镇。他看到玄宗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早就心怀异志,私下里招兵买马,伺机准备起兵造反。杨国忠当了宰相,安禄山原先就看不起他。于是,杨国忠就仇恨安禄山。他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要谋反。
天宝十三年(754)元月,玄宗在华清官召见安禄山。安禄山痛哭流涕地向玄宗诉说:“我是一个胡人,因受皇上恩宠才有今天,想不到引起杨国忠的嫉恨,我担心杨国忠会对我栽赃诬害。”玄宗见他动了感情,觉得十分可怜,一下子赏赐他上万金钱,而且对他愈加信任。
天宝十四年(755)二月,安禄山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玄宗即时批准。左相韦见素向玄宗进谏,说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十分明显,不能批准他的要求,但玄宗听后反而很不高兴。
为此,杨国忠私下派何盈、蹇昂,侦查安禄山,了解其谋反的情况。天宝十四年(755)四月,杨国忠指使京兆尹李岘派兵包围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第,逮捕了安禄山的党徒李起、安岱、李方来、王岷诸人,并将他们处死,安禄山的同伙吉温也被流放到合浦。
安禄山闻讯大惊,急忙上书玄宗,一面为自己辩解,一面陈述杨国忠的二十条大罪。唐玄宗把责任归罪于李岘,将他贬为零陵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起兵范阳(今北京大兴县),叛军南下,势如破竹。十二月,大军攻陷东都洛阳。玄宗起用哥舒翰,领兵二十万镇守潼关。当时有人劝哥舒翰,以三万精兵守关,率十七万精兵回师杀杨国忠。
此消息为杨国忠所知,他害怕哥舒翰重兵在握对自己不利。于是,上书玄宗,诬奏哥舒翰拥兵关内,拒不出战。哥舒翰在朝廷强大压力下引兵出战,结果被安禄山打得大败,自己也当了俘虏。二十万官军,只存八千余人。京城震动,士民惊扰奔走,惊恐万状。
杨国忠劝玄宗入蜀。十三日黎明,玄宗以亲征为名率杨贵妃姐妹、杨国忠、韦见素等数百人西行,逃出了京城。次日,车驾行到马嵬驿。随行将士饥寒交加,怨声载道。禁卫军首领陈玄礼害怕禁军哗变,召集将士们说:“现在国难当头,民不聊生,这一切都是杨国忠所致,不杀杨国忠不足以谢天下!”于是,外面。杨国忠之子杨暄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以及杨贵妃等全部被处以极刑。
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唐玄宗时当权宦官。潘州(今广东高州)人,本姓冯。少年被阉,圣历元年(698)入宫。武则天以其聪慧,令给事左右。一度被逐,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冒姓高。高延福交结武三思,力士遂得复入宫,为宫闱丞。李隆基为藩王时,力士倾心附结,参与宫廷政变立功。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李隆基),力士深得信任,擢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累授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
力士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过目,小事便自行裁决。玄宗说“力士当上(值日),我寝乃安”。内外大臣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皆厚结之以取将相位。太子李亨(后为肃宗)呼之为二兄,诸王、公主呼之为阿翁,驸马辈呼之为爷。他的资产富过王侯。曾修佛寺铸钟,宴公卿,规定击钟一次须纳礼钱十万,谄媚他的人击至二十杵,少者亦至十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