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一章读好书,好想哭——学习挫折

“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

当家长、老师在学生耳边这样碎碎念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头脑轰鸣,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安。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读读读……读好书,好想哭”,有些学生甚至想到要离开父母,远离学校,去浪迹天涯。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伞下长大,都有一种渴望走出父母臂膀之外的冲动与欲望,这是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人们不免生疑,学习为何让当今学生如此反感与头痛?……

没有学习热情

有一些焦虑的青少年,都自称对学习没有热情。心理学家称这是一种学习心理障碍。青少年的学习障碍大致分为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认知障碍是指在认知过程中,由于记忆、理解、思维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产生障碍。情绪障碍是指在学习中由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其它关系不融洽,而使学习受到影响。学习障碍是一种存在于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些学习障碍的背后隐藏的是情绪问题,日前,有一些心理专家和青少年心理教师指出,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着一种“消极反抗倾向”,往往表现为自卑、淡漠,凡事均不太引得起兴趣;面对老师的问题,他们多半回答“不知道”、“随便”、“无所谓”;他们总是轻易地答应师长制定的规则,但因缺乏实践动力,老是遗忘和拖延,让人觉得“不负责任”或“光说不练”。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对学习没有太大的热情。

青少年没有学习热情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学习兴趣。

小超想干任何一件事情,就是不想学习。他宁愿漫无目的地走在马路上,也不愿呆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不知道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听不进老师在说什么而听不懂课?还是因为听不懂课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这样的循环下,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小超对学习彻底没感觉,成绩彻底得不好。

在学习生活中,兴趣能提高人的学习效率,同时能极大地牵引着你的学习主动性,让你从厌学的人变成好学的人。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相反,没有学习兴趣,就会讨厌学习。

二、没有学习动机

从小到大,小军一直都是一个讨厌学习的人。如果不是老爸老妈的威逼利诱,他说他早就离开学校了。呆在学校,别提有多憋屈了。老师没完没了地唠叨,让他的耳朵都长茧了。不许说话,不许吃东西,不许这不许那,还要整天呆在教室里。因为其家长说,只求我有一个基本的文凭就行了,在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学做人。所以,小军才愿意一直呆在学校里,否则的话早就辍学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因此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还能阻碍他们获得知识和智能的发展。学习的一个关键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如果没有学习动机,那么犹如一个缺乏动力的火车,跑也跑不动。

三、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学习成绩依然上不去。那么显而易见,学习方法上存在着问题。死记硬背,不善于融会贯通。结果使得自己付出大量的努力,成绩反倒只降不升。从而严重地打击了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四、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个人的态度总是会受到外界他人的影响,甚至原先的固有态度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变强或者减弱。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环境所表现出来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一个学生没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时,自然就会对学习失去热情。

如何培养学习热情

一、正确认识学习

学习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认为“学”就是通过耳闻目见获得知识和技能,它偏重于思想意识以及概念的理论范畴;“习”就是温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它偏重于行动实践方面。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学习有了新的理解。所谓学习,是指通过掌握某些有形或无形的新知识将其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学习的过程就是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过程,并且要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实践中。

二、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人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并有所发展就必须认真努力地学习。从我们当前的社会来说,学生的学习也是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靠广大青少年学生发愤学习,掌握建设国家的本领。如果你能看到自己肩负着未来的重担,并以此作为学习的远期目的,就一定有一个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人生来是无知的,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的坎坷与挫折,会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蛇为什么蜕皮?因为它要成长。成长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只有在蜕去一层旧皮的束缚之后,才有可能争取更大的空间让它茁壮。人类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思想和观念,你才能成长,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活力,生活也才更有意义。

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不可怕,可怕是脑袋里的贫穷。没有学习的人生如同干涸的沙漠,生命里寻找不到一丝绿色,是一望无际的贫瘠与荒凉。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为了丰富自己,提高人生的境界。

当正确认识了学习之后,就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迷失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如果你能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你就不会再困惑,不会再犹豫。诚然,学习有许多的苦处。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但是学习的乐趣更是用笔墨无法描述的。没有苦,哪有乐,这都是相对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种辩证关系,在无涯的学海中尽兴遨游。

青春日记

孟轲刻苦学习的故事

孟轲是一名思想家。他刚上学的时候,也很用心,写字规规矩矩,工工整整。但是后来,他觉得学习实再是太辛苦,远不如在外面玩快活自在。于是,他就经常逃学,到外面四处跑着玩。

有一天,他照旧出去玩。回到家后,母亲问他:“为什么放学这么早?”他诚实地说出自己没有去上课,而是出去玩了。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就很生气地对他说:“我这么辛苦卖力地供你学习,你却做出这样让我伤心的事情,实再是太没出息。”

说完,母亲拿着剪刀,把没织完的布给一下子剪断了,然后对他说:“你不好好读书,不好好学习,就跟这剪断的布一样,还有什么用处啊!”

孟轲赶紧跪下,向母亲认错。他哭着说:“我知道错了,以后绝对不会再这样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从那以后,他果真改过自新,从不偷懒,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出名的思想家。

苏秦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的时候,由于学问不够渊博,曾经到许多地方做事,但是都没有受到重视。甚至连家人都对他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种打击对他影响很大。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发奋读书,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他经常读书到深夜,有时候瞌睡的抬不起头。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准备了一个锥子,如果瞌睡了,就拿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就这样,他一直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名。

……

考试前总是过度焦虑

心理学家称,焦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心态,是人类天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适度的焦虑是行动的催化剂,一定的紧张度能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特别是对于面临考试的青少年来说,如果过度焦虑则会出现负面作用。这是因为过度的焦虑就会演变成一种紧张、压抑、恐惧的情绪状态,对青少年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青少年为何会出现考前焦虑

青少年的考前过度焦虑的来源是什么呢?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来自自身的原因

有些青少年的自尊心很强,一心渴盼着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考试受挫,使之苦恼、羞愧、自卑;考前紧张,这种情绪就被带进了考场,因而怯场;考后自责,又影响以后的学习。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使得这些青少年苦恼至极。

其实,这都是因为自己把分数看得太重的缘故,不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把考试作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口,以至于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

小静从小到大学习都很努力,因为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总共有五口人,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可是生活还是一直很困难。因此,小静立志要好好学习,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且小时候村里人都知道小静学习好,认为小静将来指定有出息,小静直也想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

可是随着学业的加重,小静的成绩却越来越不理想。这也引起了父母的忧心,他们总是叮嘱小静要好好学。于是小静就经常想考试的问题:为什么总是考不好?如果一直这样怎么对得起父母?村里人怎么看我?虽然平时复习得还可以,但是一到考试,小静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做一道题的时候总是想来想去,明明已经做过了,还会想会不会错了,然后就会再看一遍。每次都这样,甚至还手心发汗,头脑昏沉,平时记的内容也变得模模糊糊,以至于小静胡乱答题,想快点写完离开考场。但是当考试结束后,小静又开始自责,怪自己平时复习得不够全面,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只等着考试成绩的公布。但又怕知道结果,心里总是很烦闷。

二、来自于父母和亲人的压力

由于父母和亲人对自己投入了很大的期望,因此心理压力过大。害怕考得不好让他们伤心,甚至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行而自卑,进而也就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三、来自于学校老师的压力

老师考前的总动员和颁布的奖惩措施也会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比如考得差了要叫家长之类,虽然老师这样是想跟家长交流一下,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可能就把这当成了压力,进而更紧张。

如果青少年长期因过重心理负担而处于焦虑状态时,就会常常表现为情绪忧虑、心事重重,无法放松自己,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辗转反侧、举止僵硬、说话发颤,甚至全身发抖等,这些情形都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考试。从焦虑的表现看,过度或长时间焦虑,也会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因此,青少年要善于分析压力,把压力当作前进的动力,让身心在舒适中的成长。

如何战胜考前焦虑

一、调整自我认识

正确对待考试,不要把考试看得过重。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一个机会。若把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把考试看成一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把考试看成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它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失败也无所谓。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一次小小的失败,往往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其次,要正确看待考试的难易程度。通常情况下,试卷基本上是针对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察,不会有特别难的偏题、怪题。即使真得遇到没有头绪的题目,也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你觉得难,别人也许认为更难。因此没有必要过于跟自己过不去,在考场上就自责。这样肯定影响考场上的情绪。

另外,要对自身的实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情况、弱点和漏洞、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等做一番系统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实力、特长和薄弱环节,从而制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那么无疑会使自己压力增大。

二、想象脱敏练习

所谓脱敏疗法,就是一种心理疗法。你可以想象考场中的诸多场景,如果遇到不顺的事情,这样可能把紧张焦虑诱导出来,然后学会怎么放松,做一些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使自己安静下来,感受紧张后的放松,体验这一过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遇到紧张情况,经过这样的训练就会很快放松平静下来,这样就容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到考试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你就会自我放松,很快适应考场环境。

三、自我联想法

积极的自我联想可以唤起人的良好情绪。在进入考场时,不妨运用自己的自我想象,回忆一下过去的成功经验等,焕发与强化自己的良好情绪。想得越具体、越生动就越利于紧张心情的松弛。想象时一定不要受不利于情绪放松的念头干扰。如不要去回忆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想象令人紧张、害怕的事,不要受试卷的干扰。

四、放松训练法

具体方法是:坐在椅子上,使身体尽可能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微闭上。然后在心中默念:头部松,面部松,颈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脚背松,脚掌松。如此这样,反复念下去,可以使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放松。

五、自我暗示法

对自己进行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强化自己的信心。比如,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话语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学习能力,我一定能成功!”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消除自己的焦虑情绪。

六、注重考试技巧

首先,要把握好进考场的时间,不宜过早但也不要太晚,一般提前15分钟进场,熟悉一下考场环境。太早了会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容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会出现焦急的心理。

进入考场之后,要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比如把文具摆好,擦一擦眼睛。全当是在做“心灵体操”稳定情绪。

拿到试卷后要通览试卷,了解试题分量、难易比例和分布,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分配时间,安排好答题顺序。

铃声响时,闭目做几下深呼吸,然后再做题。因为考前几分钟往往是最紧张的时候。

注意答题技巧,从易到难,利用有利的感觉去推动后面的考试进展。如果真遇难题,莫较真,不可紧盯不放,要放松心态,把其他题做好,把损失减少到最少。并给自己适当的自我暗示: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就能保持平静的心态。

题目做完时,要注意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错误。

摆正心态,学会自我放松,你就能缓解自己的考场紧张情绪。注重考试技巧,从容镇定,泰然处之,你就一定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

青春日记

克拉克是一名长跑运动员,他曾连续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人们称为田径赛场上的奇才。但是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次奥运会赛场,他却相继与金牌失之交臂。因此,人们就以“克拉克现象”来形容那些平时训练极佳的运动,比赛成绩却屡次失常的现象。

……

如何改正偏科现象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偏科现象较为普遍,中学生尤其突出,如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等。偏科对每个青少年来说都不陌生,据调查,80%的同学认为自己曾经或现在正在为偏科而烦扰,但这当中却有一半以上的人对于偏科没有一个正确、深入的认识。但是,到底什么是偏科呢?专家给这个现象下了如下的定义:偏科是指在学习中不能正确对待各门学科的学习。重视了认为“有用”的学科,而忽视了认为“无用”的学科,善学喜欢的学科,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这门学科的学习,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的甚至放弃其他学说的学习。在出现偏科现象时,该如何自我克服呢?

偏科的危害及成因

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是在知识上产生缺陷,在学科方面出现“跛腿”现象。那样会影响其总体的考试分数,为其升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会影响他在某一领域的发展。二是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各门学科是相互联系的,缺一就会觉得不协调。

现在偏科现象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是在“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下,偏科现象更为严重了。不过,偏科难免。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一、只凭兴趣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数理化,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一筹莫展,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哪一门就只学那一门,其余不感兴趣的课程就不听,作业也是胡乱做的,如此兴趣用事产生巨大反差,形成偏科的现象。

二、学习方法不正确

“偏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有的孩子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果不高,老师教育又不得法,家长也没及时给予帮助,慢慢的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偏科现象。

三、教师的影响

有的孩子偏科是由于孩子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造成的。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会连带着在他的课上不想听,留的作业也不想做,导致这门课的成绩上不去,而最终导致偏科现象的形成。

克服偏科

那么,在克服了偏科的认识问题之后,在学习方法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偏科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清危害,树立信心。当偏科出现了,有的同学便会信心全失,便会慢慢的放弃,想最补也很难补上去了。你要记住,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影响整体成绩,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学习带来困难。所以,要树立起信心,偏科不是无药可救,主要取决于你学习的态度。

要摈弃好恶,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偏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仅凭自己的兴趣出发。兴趣爱好与否,是出于对某种学科的心理态度。学习不能凭自身的好恶及和老师的关系而产生学科偏见,这样做是幼稚、糊涂的,也是极为错误的。如果重视不感兴趣的弱科,对其不抱任何偏见,以“肯学则能学会”的态度致力于这个学科,就能增强学习的动力。

做题从简单的入手。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在面对这一科目时,要把握从简到难的原则进行学习。因为你在这个科目上基础差,做难题对于你的提高不会有多大帮助,而且会不断的打击你的自信心。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一些的习题入手,牢牢掌握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在对简单的题目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题目难度。

要把握好学习不擅长科目的时间,坚持从短到长的原则。凡是不擅长的学科,大都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如果一开始你便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时间,必然会倍增烦躁与厌倦。所以,要制定出一份计划表,给自己定下时间规定,比如说半个小时,到时间后就去改学别的科目。时间一长,对差科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了。还可以将差的科目夹在强的科目中学,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以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

如今的网络上有人这么说到:不偏科不成才。但是不得不承认,过分偏科的人在社会上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改正偏科现象。

青春日记

某日,一只木桶在装水。突然,它发现,同样多的水倒进别的桶里正合适,在自己这儿却总是溢出来,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一个同伴告诉他说:“知道吗,我们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你的木板绝大部分比我们的长,但是还有一根比我们的短。水装到这个短木板的高度,自然就会溢出来。所以不管其他木板多长,对于咱们木桶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就是非常著名的木桶的故事,可是偏科的同学们还是若无其事。每次发下试卷,总有人不无得意地说,我就一门课比较差,其他都是最高分!可是,弱点往往都是致命的,难道他们真的忘记了?……

学习有捷径吗

很多人在学习中会问:学习有没有捷径可言,答案是否定的。学习是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出来的,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去取得。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就没有技巧。学习技巧与捷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平时我们所说的学习捷径其实都是一种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所学的知识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需要青少年们了解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为有效。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那么所谓的学习捷径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学习的原则及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

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是指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的顺序,还要遵循学科知识的顺序。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只要做到这些,就能把握住学习的脉络。

2.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学生利用良好的外部学习条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学”的方向、内容、方法等,而学得好不好,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因此,要搞好学习,必须充分发挥自觉的动力,做学习的主人。

3.“熟读精思”

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学中有思,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思中有学,学习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学与思不可分割,学思结合,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学习方法

俗话说,因材施教。说到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各人的智力水平,包括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各有千秋,而且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难以改变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就没有统一性,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具体而定。别人介绍的各种方法,如果不考虑自身的特点,盲目照搬,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事实上,成绩优异者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听多了会无所适从。

下面这些学习方法都是专业人士分析总结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青少年们能从中受益。

(1)锥形学习法

也就是把学习比作一个锥子、知识的精度比作锥尖,集中的精力和努力则比作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则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向前钻进。也就是说,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如果肯下大功夫,来一次猛攻,那么很快就可以把任何一门学问掌握住。这其实就是一个集中强化学习的过程。

(2)螺旋上升学习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说,首先,以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公式或者某个实验现象为中心,通过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并掌握与中心内容相关的那些基础知识。这是第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疑问。然后再以此为起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是第二个循环。以此类推,往上循环下去。

(3)群体学习法

所谓群体学习法是自发成立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由于小组成员志趣相投,又自愿加入,因此每个人都能有很高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在小组成员对老师所讲知识的辩论与讨论中,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会加深,还可以消除个人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小组成员调整思路,避免走弯路。

(4)快速学习法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情如果给大家讲的遍数多了,你的印象就很深刻,想忘都忘不了。其实,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学习上。如果你把教材分为几部分,然后择其一自我讲授。讲完后,打开课本,进行第一次阅读并把讲错的地方标识一下。然后你再进行第二次讲授。这一次,你一定比上次讲得全面又完善,许多模棱两可的地方也变得清晰了。然后进行第二次回顾。接着进行第三次,第四次讲授。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可以完全把书本上的内容刻在脑子里了。这就使快速学习的方法。

(5)循环学习法

很多同学学过就忘,甚至有的上课学过,下课就忘。这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记忆力有关联。但是即使记忆力不好的人也能找到一条途径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循环学习法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主要指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方法。也就是在学习一项内容之后,要花少量的时间对其进行温习,接着再学习下一部分,结束之后再进行一次总复习。以此类推,如此下去,直到学完全部内容。那时你已经将整个内容复习了很多遍了,当然记得很牢固。

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学习方法后,就要切实地在学习中实行,有时候,自己也会发现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青春日记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指的是,当有一些青少年在学习上的表现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再也无法超越自己的一种情况。然而又由于青少年的自尊心较强,一旦自己的学习愿望无法实现后,就会表现得心情难受,心情焦虑。青少年的“高原反应”虽然症状不一,但普遍存在浮躁、倦怠和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高原反应在学习中的危害

小叶是一名高三毕业生,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时,小叶发现自己变得特别浮躁,每次做完题后,都会错很多。于是,小叶对高考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一心只想要是高考能够提前就好了。快点考完试,快点解脱。

在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他们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量较少时,每一次较小的量的增加和扩展都使学生产生一种较快的进步感和成就感;而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量较大时,知识的点滴积累已不能产生明显的进步感。从而使他们开始对自己表现出失望的情绪,影响了身心的发展。

研究发现,在我国有40%的青少年,都会感到大脑疲劳和精力不支,发现学习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学习特别吃力,处于一种“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尽管每天都在勤奋探索和积累知识,但收效甚微。这些青少年平时的成绩都处于中上水平,由于“高原反应”为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直线倒退,有的青少年甚至完全放弃了自己。

学习中的“高原反应”通常会使青少年产生沮丧心情和急躁情绪,甚至使人灰心和失望,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的怪圈。实际上,“高原反应”是学习和创新的关键阶段,突破这一阶段就能顺利进入创新超越阶段。要使青少年在学习中顺利进入批判创新超越的境界,就必须冷静地分析产生“高原反应”现象以及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找到克服障碍的创新突破方法。而不是自暴自弃,从此迷失自己。

如何面对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在出现高原反应时,不要害怕,因为“高原反应”是可以突破的,只要查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就能使学习进程继续上升。

一、要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张弛有度

要给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正确看待各种学习与考试。应该认真准确把握好紧张度,万不可以把自己“赶入”到“书山题海”之中,“赶到”狭窄的应试教育的旧路上去,在紧张中要有宽松,在宽松中不记忘责任。最重要的是要把思想、兴趣引导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分数不代表一切,应该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

每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适度。不要把课余时间都交给学习,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休息、锻炼、娱乐的时间。

二、改变学习方法

教有法,学有循;学有法,不胡乱。学习是有章可循的,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单一,就无法适应更新更深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接受。我们称之为“学习方法定型”。这样就会使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首先,要转换自己的学习目标。一是可以暂时转移过于狭窄的注意力,“高屋建瓴”的“俯视”问题;二是可以避免钻入死胡同,徒劳无益。

其次,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有讲究,如果学科的安排顺序、时间分配不当,则容易使自己陷入高度疲劳。一般来说,要遵守先中等后难再易的顺序。

再次,产生了“高原现象”后,应采用具有新意的学习方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自己来当“小老师”,让父母或同学做“学生”。当然,学习方法也要因科而异、因人而异,每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技巧,在这方面应该在训练中探索出自己的最佳方法,以更能灵活机动地就会学习。

三、做好心理建设

第一,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如果好奇心减弱了,必将影响你的学习效率,你必须设法重新将它唤起。比如,发现自己的求知欲不如以前,成绩也停止提高了。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这样做,每次上课前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与上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以此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上课听讲时,特别注意听与所提出问题有关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强化理想教育。理想是进步的源泉。青少年要树立起伟大的理想,为这个理想而努力奋斗。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将来奋发攻读,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我们每个人的既定目标,现在的勤奋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工程添砖加瓦。

第三,变换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思考问题,重在把握知识层次。结构:

第四,进行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学好”,并注意自我夸奖:“我真了不起,又进了一步。”同时,为自己鼓掌,以激励自己。

青春日记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整个人生旅途中最绚丽的风景,青春象征着朝气,每天都是新的开始,不必感叹过去,而是展望未来。青春没有遗憾,每次都应力求完美,过失不是停留的驿站,而是走向成功的阶梯。青春决不是鲁莽与冲动,更不是一味地意气用事,青春也需要谦虚和冷静,年轻的我们应该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扬其长而避其短,勤奋学习,用知识来不断地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要告别幼稚,走向成熟,告别失败,迈向成功,惟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积累知识、积累经验。只要锲而不舍,通往成功的大门就一定会在我们面前訇然开启。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