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8章 驻津部队修建工程

1981年9月8日,北京军区某师任副师长左尔文按照军首长的指示,到天津市政府的大楼会议室受领任务。

左尔文听着市领导同志讲引滦入津的重大意义,他心情很是激动,为能完成这样光荣的任务而自豪。

一向风趣的市长李瑞环问左尔文:“老左同志,引滦工程不光是解决天津用水的问题,也是考验党的战斗力的战场,我和伟达同志向中央立下军令状了。你实事求是说,能不能完成任务?”

左尔文知道,他们师在接受这项任务前多年一直是操枪弄炮的野战部队,转眼之间就要去开凿一条我国最长的引水隧洞,万一部队在这项工作上打了败仗,将意味着什么!

但左尔文一想到,这是站在考验部队战斗力的立场上,是人民的需要,如果完不成任务,算什么共产党员?

想到这里,左尔文坚定答道:“能完成,而且要争取提前完成。”

接受任务后,工程指挥部安排左尔文任工程施工工地副总指挥,主管全师工程。

就在这次会议上,确定由铁道兵第八师和左尔文师共同担负引滦工程最艰巨的任务:隧洞工程施工。

当时一些施工单位专业人员说,别说工期是3年,就是再加两年也很难。

引滦隧洞施工现场,位于地质学家李四光探明的燕山“山字形构造区”,岩石年代十分久远。由于30多亿年的风吹雨淋,隧洞主洞入口处形成了20多米厚,62米长的全强风化区。

裸露在地表上的暗红色岩石,一抓,酥了;一捏,就碎了,按通常的规矩,这里是开凿隧洞的禁区。

左尔文当时考虑到,如果把这62米长的风化区全部劈掉,再打洞,这要增加五六十万土石方的开挖量,等于搬走了一座山,就是用机械作业,也得3个月。

时间不等人。左尔文经过与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决定在全强风化区强迫进洞。

左尔文知道,在全强风化区强迫进洞,既需要胆略和干劲,更需要智慧和科学。

科学之路,对这支步兵专业的作业部队,是荆棘丛丛。

缺地质数据,大家各处寻访,缺技术资料,大家多方查阅。没有办公桌,用箱子代替,没有凳子,就坐在砖头上。

大家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技术资料,多次召开“诸葛亮会”,左尔文和指战员共商对策,制定出用喷锚支护进主洞的施工方法。

全断面定向粉碎爆破、一次成幅员、光面爆破成形。这样爆破为施工节省了大量的木支撑和钢支撑。

喷锚支护就是在全强风化区作业面打眼,插进钢筋,喷射混凝土,使风化层凝固起来。经过反复试验,获得成功。

洞子在不断向前延伸,新的“拦路虎”又出现了。大量流沙和地下水汹涌喷出,工程无法进行。

担负主攻任务的某部二营大胆采用导水、淘沙、水泥浆封闭、喷锚支护等当时的先进技术,进行科学施工。

喷锚时,官兵们全身都是泥浆;水泥剂把大伙的手和脸烧得红一块紫一块,大家全然不顾,坚持施工。

大家依靠科学,靠着勇敢,连闯潜流、流沙等5道难关,顺利地通过了全强风化区。

科学施工使官兵们尝到了甜头,艰难险阻把指战员逼上了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的“梁山”。

夜晚,燕山闪烁的灯光,是指战员向科学技术进军的火炬。3万多名指战员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许多人从对工程专业一无所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掌握了测量、设计、计算、识图、爆破、打风枪、机械操作等专业技术,成为多面手。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大胆施工,科学指挥,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施工方法,为隧洞施工赢得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

开山凿洞,爆破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一两百万只雷管,1000多吨炸药,都要经过指战员的手去装填和引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但官兵们只有一个信念:

为了让天津人民尽快喝上纯净的滦河水,自己牺牲再多也值得。

1982年8月17日下午,二号洞作业面传来一声意外的闷响,一只残留在炮眼里的雷管突然发生爆炸,正在排哑炮的某部八连七班长吴铁林负伤倒下,身上淌着殷红的血。

吴铁林被抬走了,共产党员王辅英挺身而出,奋勇挑起了爆破班长的重担。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共产党员要永远冲锋在前!

“轰!”又是一声巨响,担任爆破班长不到一个月的王辅英,被一块突然塌落的石头砸伤,右腿三处粉碎性骨折。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入党仅3个月的预备党员、七班副班长李国江毫不犹豫地顶了上去,带领全班继续战斗。

炮声在轰鸣,隧洞在延伸。

1982年12月21日,李国江沉着地点燃了全部队工地的最后一炮。

铁道兵第八师担任的隧洞施工更多,也更复杂。该师担负11号洞的某团七连二排副排长唐喜良带领12名战士正在紧张施工,从拱顶上突然塌下10多方碎石,把战士武海学等埋住,只露出大半个脑袋。

唐喜良边组织其他同志救人,边喊:“塌方了,快救人!”

两分钟后,更多岩石又铺天盖塌了下来,把11名救援同志全部埋在砂石堆里。唐喜良也被砸得昏了过去。

不一会儿,唐喜良醒过来了。他双腿被石头卡住,不能动弹。他伸出一只手四处摸索,扒寻在自己身边的战友。

战士们相继都醒过来了,他们像唐喜良一样,在生命的关键时刻仍然关心着自己身边的战友。

班长张国顺把刚摸到的安全帽扣在新战士王拥军头上。战士张海生醒过来后忍着剧痛,连续把两个砸昏的战友背到安全地带。

救援的战友赶来了,经过40分钟的抢救,被埋的战士得救了,新战士武海学壮烈牺牲。

当武海学被大家扒出来时,只见他两腿分开,腰肢微曲地站立着,手里还紧紧握着铁镐,保持着奋力挖掘的姿势。为了人民利益,武海学战斗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参加引滦入津工程建设的部队,从1981年9月下旬接受任务后,到1982年5月正式开工,1983年7月主体工程竣工。

引滦入津的关键工程引水隧洞,原计划3年完成任务,参加施工的部队仅用了短短16个月时间,就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创造了当时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