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卷 开始营业 第5章 黑市促使交易所建立

股民们在政府出台了涨跌停板制度之后,只产生了片刻的惊慌,随即就处之泰然了,股票从此以每天1%的速度继续上涨。

江泽民回到北京后,又做了进一步调研,最后决定:继续试点,但暂时仅限于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

王健和禹国刚很早就到交易大堂,在开业之前,检查一下最后的工作。证券商的出席代表们都穿上代表衫,一个个全来了。

股市狂飙,自然引起有关人士的深深忧虑。金融界、企业界的专家们面对深圳股市的虚热现象,纷纷写文章,发表谈话,接受记者采访,同时还召开大大小小的座谈会。

1990年8月8日下午,有关方面在深圳市迎宾馆举行了一次题为“深圳股市与深化企业改革”的座谈会。出席的专家、企业家、市领导和体改委的研究人员,对股市的“过热”现象表示了忧虑,不过多数人认为深圳尚未出现少数人操纵股市的现象,理由是调查中还没有发现持股超过总股本5%以上的个人大股东。

同时,深圳市计划局财经处在纲要式的报告中至少是半官方式地对1990年上半年深圳股市作了总结性判断。

报告写道:

深圳股市在经历了约两年的停滞以后,自1990年春开始走向操纵与投机相交错的阶段。这个演进过程符合股票市场从停滞到高涨再到成熟这一阶段性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看来是正常的,其股票热也是必然的。

但另一方面,深圳股市过早地跨进了操纵与投机阶段,且热而不熟,皮焦肉生,国外股市发展一般均有较长的停滞时期,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深圳股市热度在短期内过分脱离企业营运状况,且超前于整个经济的金融增值的进程。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对场内交易的肯定,对黑市的否定。然而场内只是零星交易,而真正的市场却在黑市,所谓的“过热”也是指黑市。

虽然深圳市政府把涨幅压低到每天不得超过1%,然而这根本改变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谁都想一夜致富,股民们在政府出台了涨跌停板制度之后,只产生了片刻的惊慌,随即就处之泰然了,股票从此以每天1%的速度继续上涨。

从1990年6月底到10月底,深发展从24元涨到62.32元,涨幅竟达159.67%;万科从7.5元涨到17.19元,涨幅也达到129.2%;金田从81元涨到215.3元,涨幅165.8%;安达从8元涨至20.89元,涨幅161.13%;原野从52元涨到143.4元,涨幅更高达175.76%。

各地炒股者闻风而动,纷纷涌进深圳。那些在场内买不到股票的人,自然就到场外去寻找猎物,这就造成了场外的需求量急剧膨胀,而手持股票者自然不愿意以场内价抛出,这就导致黑市的成交额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场内的成交额。

由上可知,造成黑市猖獗的主要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取缔黑市的真正办法是要靠大量股票的上市,然而面对全国一哄而上地进行股份制改造所导致的混乱局面,1990年6月中旬,国务院不得不在批转国家体改委有关“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改革不再铺新点”的文件中,明确做出批示:

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主要是完善已有的试点,不再铺新点。

这就决定了大量发行股票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供求矛盾一时难以解决。

在这个文件下达之后,明眼人就清楚地预计到上市公司股票的短缺性与垄断性只会与日俱增,第二波黑市狂潮将是无法避免的。

毫无疑问,扫荡过后,黑市又将死灰复燃。

深圳的股市专家们当然也知道这是两难的境地,也知道火山喷发的可怕,但他们可做的只能是加紧拓展市场,增加交易点。

当时深圳的证券商迅速发展到12家,营业点扩展至16个,证券从业人员也达到了400多人,但供求失衡的情形仍然令交易者不堪忍受。

6月份扫荡黑市之后,购买股票的人必须凌晨1时到证券公司门前排队,等待编号。有了编号之后,再从下午18时起排队到第二天早晨9时,排上16个小时,忍受3次点名查编号,才换来一张委托单。

并且这还只是获得了买到股票的“可能性”,因为还得看有没有人在场内的涨停板抛出股票,这情形真是难于上青天。

在买进股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要想真正不让黑市抬头几乎是不可能的。

政府扫荡黑市的攻势刚刚过去,面对场内每天1%的涨幅,股民们再也难以抑制激情,深圳的黑市交易很快就再次抬头了。

从1990年11月2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堪忧的黑市股票交易》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黑市以更迅猛的势头重新占据深圳的每个街头,对股民来说,管他黑市白市,只要能买到股票就是好市场。

这种毫无规则可言的黑市交易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990年10月21日,香港的《天天日报》发布了题目为《股票凶案震动中央,派员南下深圳调查》的长篇报道。10月31日,由深圳司法部门主办的《深圳法制报》公布了案情的真相:

10月17日,某单位民警潘红兵,伙同某村保安员何伟强,对机关干部诈称有深发展的股票要出售给他,许某对此深信不疑,除了准备自己购买一部分外,他又找了数名买主,于当夜在许家进行交易。

不曾想,潘红兵在拿到34万元现金后,突然拔出“五四”式手枪,当场将许某击毙,之后,他与何伟强将其余5人绑架,匆忙驾车逃窜。

在逃跑的路上又遇到一拖拉机与其争道,潘红兵一怒之下,用石头把拖拉机手砸死,继续逃窜,因为慌不择路,导致车子翻覆,被绑架的5人侥幸得以逃脱,直奔公安局报案。

18日,潘红兵被公安人员抓获,19日,处于穷途末路的何伟强投案自首。

这就是1990年震惊全国的深圳“10·17”凶杀案的过程,在报纸报道的标题下面,还打着“提醒市民注意:切忌黑市交易”几个字。

这起内地首例“股票杀人案”再次昭示取缔黑市的紧迫性,不取缔,黑市交易将成为深圳社会问题的制造源。

没有股票就没有股票黑市,但不能因为有黑市就不要股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因为负面效应就不改革,就不要新生事物。

股票使深圳似乎有陷于大乱的感觉,但中央领导却没有取缔深圳股市的试点,这点是非常英明的。

1990年11月,江泽民来深圳参加特区10周年庆典。

面对股市的狂热,江泽民约见刘鸿儒谈对股市的看法。刘鸿儒认为股市不能夭折,这影响太大了。

刘鸿儒在调查之后,对江泽民说:

请您相信,我们这些老共产党员不会在中国搞私有化,我们会有办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发展道路。

当然,我们没有经验,也许会走一些弯路,但不要轻易地给我们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搞私有化的政治帽子。

否则,谁都没有办法搞改革实验。

江泽民回到北京后,又做了进一步调研,最后决定:

继续试点,但暂时仅限于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

所以深圳的股市试点,虽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但这只是一个事物的反面而已,试点还将继续。

在1990年8月以前,中国股民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空头,因为没有产生过能与多头力量抗衡的做空能量。在几次小小的波动中,所谓的空头,只代表着第二天的踏空而已。

做空者似乎永远面对庞大的买不到股票的大军,做空在股民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此时的股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风险。

《深圳日报》的一位记者采访某老汉:“股价这么高,你不怕跌下来?”

“怕啥?”老汉毫不犹豫地回答,“天塌下来,有政府顶着,共产党咋会让老百姓遭殃?”

这种心态就是当时不少股民的真实写照。

然而事实情况是,此时的政府已经在坚决走改革开放之路,政府只是市场的管理者,而不是市场的操纵者,更不是股民的保姆。

此时统管深圳金融的副市长张鸿义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当记者问到:“国外股市在发育初期都经历了崩溃阶段,才走向成熟。深圳股市有可能例外吗?”

他沉默了片刻之后才回答:“现在还很难说。”

记者从这句“还很难说”里面明白了张鸿义对股市的深深忧虑。

1990年8月中旬,传闻政府将加大对黑市的打击力度。

8月18日,市场突然出现煞有介事的小道消息,称市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抑制股票价格的上涨,并将对股票收益开征20%的个人所得税。

一批股东对此产生了恐慌,迅速抛售手中的股票,可是长期买不到股票的人,却表现的比他们更有热情,奋勇接盘。

8月19日和20日成交总额骤增至1500万元,创下了深圳股市开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8月下旬,深圳股市展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多空大搏杀,几天来抛盘汹涌不断,但是接盘的力量更加巨大,毫不犹豫地吃进了抛出来的股票,结果在累计成交额达到1.39亿时,多方赢得了胜利,5只股票最后统统封死涨停。

11月,国务院召集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11个部门举行了联席会议。

在对中国股份制改革进行肯定之后,把打击黑市股票交易提上了议事日程。

会议明确指出,过去为刺激群众认购股票,以市委书记带头的党政干部认购股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现在同样要党政干部带头,把股市过热的现象扭转过来。

伴随着国务院会议精神,11月15日,深圳市政府再次忠告股民,股票投资风险自担,入市抉择务必慎重。

16日,深圳市政府明确规定,不准机关干部以及证券管理和从业人员买卖股票,并对党政干部手中持有的,为本人名下的股票实行冻结,尤其是处级以上干部买卖股票的,将被严肃处理。

从动员到禁绝,自古为官者不当与民争利,这也表明了深圳市政府打击黑市的决心。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黑市开始动摇了。11月初,黑市上股价就有所波动,已非一如既往地直线上升了。

从11月14日开始,黑市股价开始一路走低,因为黑市不受停板制度的制约,所以到了11月24日,累计下跌了40%,高于场内一倍左右的黑市股价,这时接近了场内的挂牌价。

与此同时,长期“有行无市”的场内交易柜台也有了交易,成交量从几百万元激增至几千万元,最后超过了亿元大关。

黑市遭扫荡,“白市”狼烟,股民的狂热不肯就此偃息,一场比8月份更加惨烈的多空大搏杀,正在小小的交易柜台前展开。

1990年11月20日,是深圳股市创建后多空搏杀最激烈一天,也是从疯狂炒作到股灾的历史性转折点。消息灵通的中国第一批大户们大量进场,狂抛股票,一张张数额巨大的卖单,以飞湍瀑流、滚砂转石之势奔泻。

很显然,第一批暴发的股市“大鳄”们要兑现利润了。然而无知无觉的中小股东,毫不畏惧,奋力接单,他们以一当十,寸步不让,你抛我吃,最后,中小股东们硬是顶住了“大鳄”们的巨大抛盘,扛住了股价。

然而能看清楚政府想让股市降温的股东,也看清了这次多方注定失败的命运。

在多方胜利的第二天,即11月21日,深圳市政府再次出台政策,将原来规定每天涨幅不得超过1%,下跌不得超过5%的停板制度,做了进一步调整:下跌依旧5%,上涨改为不得超过0.5%。

此时,政府的意图更加明显:股价一定要下跌了。与此同时,又推出一项新政策,把只对卖方征收6‰的印花税,改为对买卖双方同时征收。

但抱着政府只打击黑市,不会让场内股价下跌这一可笑幻想的多头股民们,在场内继续奋力托盘。

11月26日,“五朵金花”中的3朵开始凋谢,万科、安达、原野未能敌住抛盘,股价如开始不断下跌,多方退守金田与深发展,进行宁死不屈的抵抗。

28日开盘后,空方集中火力狂攻金田,金田在焦土般的炮火中失守。多头抱定决心,奋力推升深发展,进行殊死肉搏,这是多方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一块阵地。

当天多方斩获深发展24.5万股抛盘,终于保住了龙头股,赢得了崩盘前最悲壮的一次胜利。

但其余4只没有多方坚守的股票,10天中市价损失4个亿,这无情地动摇了多方的意志,胜败已定,多方已经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

10天之后,多方终于力竭而降,股市在空方的进攻下跌停。中国股市第一场多空搏杀就此结束了。与时同时,一个把股票视为聚宝盆的幻想时代也就此结束了。

多方的此次失败,使得股票的黑市交易暂时受到沉重打击,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