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之战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2月,河北节度使李光弼败史思明于常山,解饶阳之围。
史思明既攻陷常山,又率兵攻击反抗叛军的诸郡,广平、钜鹿等郡又复陷于叛军之手,李光弼只有饶阳太守卢全诚据城坚守。史思明围城29日不下。2月,玄宗加李光弼为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李光弼遂统领蕃、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3000人出井陉,收复常山。史思明闻常山被攻破,立刻解饶阳之围,率军来援。李光弼布兵列阵,屡败叛军,史思明只好退回九门。此时,常山郡9个县中,7县附唐军,只有九门、藁城为叛军所占领。
高梁河之战
赵匡胤建宋后,即着手进行统一战争。他花了十三年时间,南征北伐,先后灭掉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但在攻打北汉都城太原时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含恨死去。他的弟弟赵匡义(光义)继承皇位,即为宋太宗。太宗继续推进统一战争进程,削平了割据南方的吴越政权和陈洪进势力,接着挥戈北上,把太祖的未竟事业——消灭北汉,收取幽云十六州提上了日程。
扫平割据势力,把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地区置于宋朝的统治之下,是赵匡胤兄弟的共同心愿。宋太祖曾专门设置了一个封桩库,把每年财政节余封存在库中,准备蓄满五百万缗,向契丹人赎回幽云地区。如果契丹不答应,就用这些钱召募勇士,用战争手段解决幽云问题。太宗即位后,也把攻取北汉、收回幽云地区作为自己奋斗的一个目标。他刚一即位,就对齐王廷美说:“太原我必取之。”
北宋大军过浮桥,征南唐
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初,宋太宗下诏亲征,率领数十万大军直逼北汉。宋军兵分四路,由中央禁军围城打援,很快使北汉都城太原陷入孤立境地。北汉皇帝刘继元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投降。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五月下旬,灭北汉的善后事宜一处理完毕,宋太宗就决定挟破北汉之余威,直接向幽州进军。
此时宋军已经连续对北汉作战几个月,将士们都已疲惫不堪。北汉灭亡后,宋军人人松了一口气,等着论功行赏、休整些时日呢。没想到征尘未洗,又要起兵东进,绝大多数将领不愿意立即向辽进军,但却无人敢直言谏阻。以殿前都虞侯崔翰为首的少数将领赞成东进,他们认为应该乘灭北汉的破竹之势直取幽云,不能错失良机,因此极力怂恿宋太宗出兵伐辽,这更加坚定了宋太宗的决心。
于是,宋太宗不顾全军普遍流露出的厌战情绪,于五月二十日下令调发京东、河北诸州军集中到镇州(今河北正定),并冒着六月酷暑天气,亲自率军北征。宋太宗的战略意图是,以幽州为主要作战目标,迅速自太原转移兵力东进,越过山峦重迭、沟壑纵横的太行山区,乘辽无备,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夺占幽州,然后乘胜收复全部幽云地区。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率军从镇州出发。宋军刚北进,随从六军有的就不按时到达,露出了军心涣散的苗头。宋太宗想整顿军纪,这时有一个禁军将领说,敌未殄灭时不应诛谴将士,以免动摇军心。宋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对这种纪律松弛、行动不一致的现象加以制止。这样一来,军纪就更加松懈了。
十九日,宋军进入辽境,迅速占领了金台(今河北易县东南)。此后宋军以每天百里的速度开进,其间只遇到小股辽兵的抵抗。辽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和涿州(今河北涿县)的守将又先后开城投降,宋太宗率军直进,没费吹灰之力就于六月二十三日黎明抵达幽州城南。
辽军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一作色珍)看到宋军兵锋甚锐,不敢正面交锋,便率军驻屯得胜口(今北京昌平北)诱敌。宋太宗一路节节胜利,也未免有些轻敌情绪,即命令宋军进击,辽军抵挡不住,伤亡千余人。但耶律斜轸趁此机会率领一部人马悄悄绕到宋军后阵,使宋军腹背受敌。宋军不得已后撤,停止了进攻。耶律斜轸乘势进驻清沙河北(今北京清河镇附近),待机而动。
宋军未能全力夺取得胜口这一要点,反而使幽州与得胜口、清沙河结成犄角之势,大大提高了辽军坚守幽州的决心。宋太宗认为耶律斜轸一军只能凭险据守,不会再对宋军构成什么威胁,就留下少部分兵力牵制其军,而把主力集结在幽州城下,二十五日对幽州展开围攻。
宋军兵分四部,从四个方向同时向幽州城发动攻击。宋太宗亲临阵地,监督指挥宋军攻城。城内辽军在守将耶律学古、韩德让的指挥下奋勇抵抗,使宋军付出重大伤亡,攻而不克。
六月三十日,宋太宗率军合围幽州的消息传到辽都城上京。辽景宗耶律贤闻报后心慌不已,打算放弃幽州,退守松亭关(今河北喜峰口)、虎北口(今河北古北口)。这一主张提出后,立即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站出来坚决劝阻,并请求率兵十万前去解幽州之围。辽景宗见群情激昂,就接受了耶律休哥的建议,命他与南京(即幽州)宰相耶律沙统军越过燕山增援幽州。
由于城内辽军的顽强抵抗,自六月二十五日到七月初五,宋军连攻十一天未能把幽州城攻陷。昼夜连续作战使宋军将士疲惫不堪,许多人都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和信心,不愿再往城下冲了。宋太宗本想速战速决,却不料低估了守城辽军的力量,出现这种情况,不免心急如焚,于是强令宋军继续攻城,宋军的斗志更加涣散。
七月初六,正当宋太宗督军攻城时,耶律沙率援军到达幽州外城。宋军探卒飞马把这一情况报知宋太宗,太宗听后说:“我军先去迎击敌援,杀败了他们,再来攻城就无后顾之忧了。”随即率大军向外城掩杀过去。
宋军与耶律沙援军在高梁河畔(今北京外城)遭遇,即展开激烈的厮杀。双方金鼓齐鸣,旌旗飞舞,直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号。宋军人数毕竟占优,战至黄昏,辽兵伤亡惨重,渐渐不支,耶律沙率军向后撤退。宋太宗眼看胜利在望,立即挥动令旗,命令宋军前进追击。
在此紧急关头,忽听南面炮响,大队辽军喊杀而至。耶律沙定睛一看,知道是耶律休哥率领援军赶到,不由得喜出望外。原来耶律休哥受命之后,率军自虎北口而入,绕道西山,日夜兼程而进,从近道席卷北上,出人意料地抄了宋军的后路。
宋军发现腹背受敌,阵势一阵大乱。宋太宗大惊之下,急命宋军加紧前突,想尽快杀败耶律沙,免受辽军两面夹击之苦。正在此时,北面喊杀声大震,又有一队辽军加入战斗,原来是集结在清沙河北的耶律斜轸军得到战报后,突破宋军封锁而来。耶律斜轸率军与耶律沙会合一处,配合耶律休哥军形成左右两翼,奋力击杀宋军。
两支生力军的参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宋军由攻击转为防守,辽军则两翼配合,开始进行猛烈的反击。宋军将士由于长期连续作战,本已十分疲惫,斗志涣散,这时又被辽军左右夹击,顿时弄得晕头转向,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耶律休哥见宋军阵势大乱,带领一队骑兵杀入宋军阵中,左冲右突,直杀得宋军丢盔弃甲,四处奔逃。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幽州城内的守将耶律学古闻听援兵杀到,就打开城门,命令士兵燃起火把,列队鸣鼓助战。城内居民也乘势呐喊助威,呼声震天。战斗中的宋军将士看到远处火光闪烁,鼓声、喊杀声大作,慌乱中以为又到了一支辽军援兵,士气顷刻便被瓦解,再也无心恋战。许多士兵不听将领指挥,自顾自四散逃命而去。紧跟着宋军将士争相奔逃,宋军顿时全线崩溃。宋太宗在乱军中想稳住局面,制止颓势,周围却找不到一个部将,太宗势孤力单,也无从指挥。这时辽军从后面掩杀过来,宋太宗忽觉腿上疼痛,用手一摸,发现已中了两箭,鲜血直流。他骑不上马,仓皇中找了一辆驴车坐上,在随从的护卫下加鞭疾走,向南逃命去了。
宋太宗一直逃到金台驿,遇着殿前都虞侯崔翰带领一部人马赶到,即命崔翰前去整饬败军,部队这才稳定住。崔翰护卫着宋太宗率领前卫部队南撤,十一日退至定州(今河北定县)。宋太宗令崔翰及定武节度使孟玄酷等留屯定州,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屯守镇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屯守关南(北宋时称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以南地区为关南),并授予他们便宜行事的权力,防备辽军袭击。
耶律休哥在激战中身上三处负伤,不能骑马,就乘一辆轻车率军沿路追击宋军,一直追到涿州,见无法追上,只好下令回师。沿途宋军遗弃的大量兵器、粮草,悉为辽军所获。
宋太宗在顺利灭亡北汉的情况下,收复失地心切,不顾师疲兵散,不了解辽军虚实而贸然用兵,远程急进,单向突破,围城之后又缺乏打援部署,求胜心切,欲速而不达,终使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梦想变成了泡影。
高梁河战役后,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再次对幽云地区用兵,结果遭到同样的失败,从而彻底断绝了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希望。
澶渊之战
宋太宗两度进军幽州失败后,完全丧失了继续对辽用兵的勇气。他曾对大臣发表议论道:“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事,可以预先防备。只是奸邪难以觉察,若为内患,深为可怕。帝王当用心于此。”太宗按“内外相制”的原则,在京城周围屯驻数十万甲兵,以防“内患”;而在边境对辽则实行消极防御。这便是“守内虚外”政策。
太宗死后,即位的宋真宗继续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对辽完全采取守势。辽统治者看到宋朝在边境上的力量日渐削弱,遂加强了对宋的军事攻势。
宋咸平二年(999)至咸平六年(1003)间,辽对宋发动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宋军将领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无能,使辽认为宋软弱可欺。于是,辽统治者决定对宋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入侵行动。
辽统和二十二年(宋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越过许多州县,直向黄河挺进,大有兵临开封之势。
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向京城,宋朝举国上下为之震骇。宋真宗慌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参知政事王钦若和佥署枢密院事陈尧叟都主张迁都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直去成都。真宗左右为难,就召见新任宰相寇准,征求他的意见。
寇准是坚决的主战派。他看了看两边的王钦若和陈尧叟,心中便有了数,严厉地说:“谁主张迁都逃跑?应该先斩了这些人,然后北伐。”他分析道,真宗御驾亲征是上策;若出奇兵骚扰辽军,宋军坚守,使辽军长期不得进展而疲劳涣散,也是获胜之策。但如果弃都南下,跑到江南、川蜀去,必会使人心溃散,敌人长驱直入,宋朝的江山恐怕就难保了。
宋真宗虽惧怕同辽作战,但听到寇准言明利害关系,也不得不思考再三,最终接受了寇准的建议,放弃了弃都南下的主张。
十一月,宋真宗终于鼓起勇气,决定率军亲征,向河北进发,由寇准随同指挥。
适值初冬,天气严寒,朔风凛冽。有部下给真宗拿出锦帽貂裘,真宗以与将士同受苦寒为由加以拒绝。宋军将士闻知后都非常感动,顿时勇气倍增,士气大涨。
但在宋军大队人马到达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时,又有人趁寇准不在,向真宗建议暂时退兵,往幸金陵。真宗本来就不很坚决,经这么一劝,又看到强敌就在附近,不禁又想退却了。寇准得知这个情况后,激动地对宋真宗说:“主张南逃的人如此懦弱无知,陛下怎能受他们左右呢?如今敌兵迫近,人心惶惶。陛下只能进一尺,不能退一寸了。河北的军队日夜盼望圣驾到来,士气会因此百倍增长;如果回辇数步,则令万失望,军心势必瓦解。敌人乘势进攻,到那时恐怕想要到金陵都不可得而至了。”
寇准苦口婆心,还是未能使宋真宗去掉畏敌情绪。真宗沉吟片刻,答道:“卿所言亦是,容朕细思!”寇准看到真宗推委搪塞,只得怏怏而出。
寇准出了行宫正好碰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就对他问道:“太尉受国厚恩,今天何以报国?”高琼毫不含糊地回答:“我本一介武夫,情愿以一死报国。”
寇准上前拉住高琼的手,又带他一同返身入见宋真宗。寇准重申只能进不可退的主张,厉声说道:“陛下若不信我的话,请问问高琼便是了。”
高琼随即下跪,说:“宰相说得对。随军将士的家眷都在汴京,必不肯弃京南行,愿陛下速幸澶州(今河南濮阳),有臣等拼死力战,辽军并不难破。”
在寇准、高琼和将士的敦促下,宋真宗才下令离开韦城,向澶州进发。
澶州跨河分为南、北二城。十一月二十四日,辽兵抵达澶州北城,对澶州形成三面围攻。辽军先锋统军萧挞览带领数骑视察地形,不料中了宋军的伏弩,伤重死去。辽军先锋一死,士气顿受大挫。萧太后只得下令稍向后退,解除了对澶州的包围。
二十六日,宋真宗率军到达澶州南城。此时辽将萧挞览阵亡、辽军后撤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在要不要请真宗过河的问题上,群臣又发生争执。许多人认为辽军势盛,宋真宗不能过河;寇准与高琼等人则坚持要求宋真宗过河,以安定人心,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
高琼恳切地对真宗说:“陛下若不过河,河北百姓人心益危,哪儿还有取胜之机呢?”
站在一旁的佥署枢密院事冯拯闻听后,斥责高琼说话不顾分寸,想给高琼浇浇冷水,同时讨宋真宗的欢心。高琼转身愤慨地对冯拯说:“你以文赋升到两府高位,今天到了这种情势还指责我高琼无礼。那你为何不赋诗一首来退敌呢?”一席话把冯拯说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高琼不等宋真宗表态,就指挥卫士推动真宗的辇车,继续前行。不多时,车驾到了河岸边,对面便是连接澶州南、北两城的浮桥。宋真宗又犹豫起来,叫把车子停下。高琼见此情景,急忙过来用木条抽打车夫的背,说:“还不快快走!今天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犹豫的!”硬让把真宗的辇车推上了浮桥。宋真宗无可奈何,只好下令起驾过河。
宋真宗虽然勉强过得河来,但他的到来却给了守城将士们一个莫大的鼓舞。他们一见皇帝亲临督战,顿时士气高涨,欢声雷动。“万岁”呼声响彻数十里。不少人喜极而泣,纷纷决心为守城誓死力战。
士气低落的辽兵,听到宋真宗亲临前线的消息后,军心更加动摇。在这种情况下,萧太后明白,要想在澶州城下打败宋军是不可能的了。她又顾虑辽军此次南下乃孤军深入,沿途许多州县由宋军把守,后路随时有被切断的危险,因此不愿在澶州与宋军相持太久,遂决定同宋朝议和。她以左飞龙使韩杞为代表与宋谈判,并非常策略地提出要宋朝“归还”关南之地,作为议和的条件。
宋真宗听说辽朝提出议和,正中下怀。他本来就没有与辽作战的信心,在离开汴京前就派了殿直曹利用为门祗侯,假崇仪副使北上同辽朝进行调解斡旋。但听说辽提出“归地”,宋真宗不禁面露难色,说:“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我怎么能够丢掉呢?如果每年给些金帛,解决解决困难,好在我们家大业大,倒也无妨。”
正在双方使臣往来、讨价还价之际,天上忽然发生日食,宋真宗大为惊恐。司天官员连忙向他解释说,日食并非凶兆,主两国和解,他这才惧色稍释。
萧太后、辽圣宗对于得不到关南之地,作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称“若不遂所图,则本国负愧多矣”,但“南北通和,实为美事”,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宋朝必须立誓,不在缘边开移河道,广浚壕堑,对辽采取军事行动,在辽退兵之时,不得袭其归师,并需岁赂金帛以助军旅。
曹利用从辽营归来,告知宋真宗辽朝议和的条件改为索要金帛财赀。宋真宗听了如释重负,说:“汉代曾有赠玉帛与匈奴修好的先例。朕亦应效法前人,为社稷着想,输些财赀在所不惜。”
宋真宗又召寇准商议,寇准上奏说:“陛下若要为长久考虑,就要借此机会使辽向大宋称臣,及献还幽、燕等地。这样才能确保百年无事。否则数年后,他心必生,辽人又要来扰境了。”宋真宗听后颇为不快,说:“如卿所言,那这仗非打不可了?但你能料定谁胜谁负么?就算我们胜了,也须伤亡若干兵民,朕实在于心不忍。况且数十年后,自然会有能御辽的人。眼下答应与辽讲和,总能使边境如故,不妨就此了事了吧。”不等寇准答话,便又吩咐曹利用说:“如若迫不得已,就是每年百万财赀,也可以答应。”
寇准见宋真宗执意议和,也没有了办法,但他又不甘心让辽朝得到太多的利益,就私下里对曹利用说:“虽有敕旨,但你答应的数目若超过三十万,回来我定要你的脑袋!”曹利用吓得直伸舌头,连连称是。
曹利用到了辽营,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定下来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
曹利用回澶州向真宗复命,真宗正在用餐,急于知道谈判的结果,就叫太监出来向曹利用问明情况。曹利用认为这是机密大事,不便明说。真宗再次派人问他:“你先说个大概数目。”曹利用伸出三个指头,做了个手势。
太监回禀宋真宗,真宗以为曹利用答应的数目是三百万,不禁有些心痛。但是转念一想,三百万能换来边境无事,也就宽下心来。
宋真宗吃完饭,便召见曹利用详细汇报情况。当他最终弄明白赔款数目是三十万时,喜不自禁,认为讨了个大便宜,直夸曹利用能干,会办事。
是年十二月,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辽结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朝每年向辽交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作“岁币”。因澶州郡名澶渊,所以历史上把澶州城下达成的这个休战协议,叫作“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订立后,辽军得以从险境中脱身,而且还得到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宋朝却在军事上占有优势的情况下,由于宋真宗的坚持,委身求和,不败而败。宋朝统治者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最终推出了“澶渊之盟”这么个结果。
郾城之战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7月,岳飞军大破金兵于郾城,取得郾城大捷。
妙高台遗址
公元1140年5月,金兵元帅完颜宗弼(兀术)背信弃义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举进攻南宋。南宋朝廷命令岳飞率兵数万北上抗击金兵。在这之前,南宋军队已经进入河南中部,通过几战,先后占领了中原战略重地郾城、颍昌府(今河南许昌)、郑州等。与此同时,岳飞还命令梁兴等人北上强渡黄河,联合河北河东义军,通过游击的方式扰乱金军后方。
7月初,岳飞率部攻克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同时命令部队集结,准备伺机进攻开封,完颜宗弼乘岳飞兵力分散之机,亲率15000重甲精骑,奔袭郾城,企图一举摧毁岳家军的指挥中心。
7月8日,双方在郾城北对峙。
金军以“铁浮屠”居中,以号称“拐子军”的两翼骑兵居左右,列阵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骑兵应付,令将士手持刀斧,杀向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足,以步刺骑。使金军的重甲骑兵和左右翼骑兵拐子军难以发挥所长。激战数日,金军死伤甚重,被迫撤退。杨再兴单骑闯入敌军,打算活捉宗弼,受伤数十处,杀死敌军数百人,又杀出敌阵。两军鏖战到天色将黑,金军败退。
14日,宗弼又率3万人马转攻颍昌,宋将王贵、岳云等守城与金军决战。宋军先以精骑从正面发起猛攻,随即以步兵与金军左右翼骑兵展开搏斗,大败金军。自晨至午,杀金统军使、上将军夏金吾(兀术之婿)以下将士5000余人,俘2000余人,获战马3000余匹。金兵再次大败,宗弼逃窜开封,不敢再战,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顺昌之战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6月,刘率兵于顺昌大败金兵。
5月,金军背盟,分四路南下攻宋。完颜宗弼(兀术)率主力10余万进攻东京。
南宋河南、陕西各地守臣多系议和之前的伪齐旧官,故闻知金军进犯,纷纷献城迎降。时新任东京副留守刘,率王彦旧部八字军自水路赴任,北上行至顺昌,闻金军毁约破东京,进入陈州,遂在知府陈规支持下,决心坚守顺昌,阻挡金军南下。刘下令把船只凿沉,八字军士气高昂,妇女们也磨刀擦枪准备战斗。5月底,金军3万包围顺昌。刘令大开城门,金军疑惧,不敢轻进。宋军先六和塔用强弓硬弩射敌。接着步兵冲击,杀败金兵,金军退兵20里,夜间,浓云密布,闪电四起,刘命勇将阎充率500壮士夜袭金营,金兵败退15里。
6月,宗弼率主力10余万进抵顺昌,向顺昌城东西两门发起猛攻,自率号称“铁浮屠”的4000重甲精骑兵往来为援,宋军以逸待劳,部队轮番休息,与金军相持到中午。金军昼夜兼程赶来,本已疲惫,加上天气炎热,人马又饥又渴,宋军早已在颍河上流和城外草丛撒下毒药,金人马食用水草后中毒。刘趁机发兵出击,直捣金中军,大败金军。
柘皋之战
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2月,宋金柘皋交战,杨沂中、刘、王德等大败金军。
1月,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兀术)乘宋廷准备求和,两淮防御空虚之机,出兵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2月初,又占庐州(今安徽合肥)。赵构命诸将杭州西湖边上岳飞墓合兵淮西。淮西宣抚使张浚率军自采石渡江北上,进屯和州(今安徽和县);韩世忠军自楚州,岳飞军自鄂州增援。
金军在刘、张浚、杨沂中3支宋军全力攻击下,撤至巢县(今安徽巢湖市)西北柘皋镇,拆毁石梁河桥,将数万骑兵分为左右翼,夹道列阵、企图利用平川旷野的有利地形,发挥骑兵优势,与宋军决战。
刘、杨沂中及张浚军一部相继到柘皋,刘乘金军轻敌不备,率将士渡河向金军发起猛攻。张浚部将王贵率军直冲金军右翼,杨沂中率军从石梁河上游渡河,以一万人手持大斧奋勇截击金军两翼精骑。金军全线溃退,死伤万余人。战后,金军撤出庐州。
定川之战
公元1042年(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夏景宗元昊采纳中书令张元的建议,在天都山集结左右厢兵10万,分东西两路夹攻镇戍军。宋朝知渭州王沿派泾源路副总管葛怀敏率兵应战,因葛怀敏轻敌深入,被夏兵包围在定川寨(今甘肃平凉北),夏兵切断宋兵的水源。黑夜,夏兵从四面放火攻城,宋军难以抵抗,葛怀敏领部众突围,经过长城壕时,被夏兵包围,葛怀敏和战将14人战死,近万名士兵和400多匹战马被夏宋夏诞州三川口之战示意图兵俘获。
定川战役后,元昊率兵乘胜南下,直至渭州,攻破栏马和平泉两城,烧杀掠抢而去。
三川口之战
三川口之战是西夏建国初期,与宋朝进行的一次战役。夏景宗元昊称帝后,宋仁宗削去赐予元昊的官爵,并召募人捕杀元弧。1040年,夏攻破宋朝金明寨,又以几万军队攻打延州,知州范雍急调驻庆州的鹿阝延、环庆副总管刘平、副都督石元孙督精兵昼夜兼程赴援,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志丹县南),宋军仓促应战,都监黄德和见西夏兵多势众,在阵后领兵逃走,宋军溃乱。刘平、石元孙领残兵退到西南山,设寨抵御。元昊派兵到寨前叫战,而元昊自己亲自领部分兵从后山攻入山寨,刘平、石元孙被擒,元昊大胜而归。
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建国之初同北宋进行的又一场战役。公元1041年(天授礼法延祚四年)2月,夏景宗元昊见延州不可取,即派兵攻打宋的渭州(今甘肃平凉)。进攻之前,元昊先派人到泾原请和,宋将韩琦告诫部下说:“无故请和,必定有诈。”韩琦亲自巡边到高平(今甘肃平凉县北)。韩琦命任福率万人与夏作战。当夏兵在张家堡与宋军相遇时,元昊假装西逃,任福不知是计,遂率骑奋力而追,追至六盘山下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时,人困马乏,只得安营扎寨。而元昊领10万精兵埋伏在好水川口,命人将100余只鸽子分装在一朽盒子中,放在道路旁边。次日清早,任福等领兵沿好水川继续向西进军,快到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县南)时,发现道路旁边的泥盒中有动静,急忙将盒子打开,不料从盒子中飞出10余只鸽子,盘旋在宋军的上空。西夏军看见鸽子飞旋的位置,从四面将宋军包围。夏景宗元昊站在山顶上,指挥作战。宋军不知所措。宋军的桑怿、刘肃、任怀亮等将领战死。任福身负10余箭。部下劝任福撤退,而任福说:“我身为宋朝大将,军败,当以死报国。”率领士兵继续战斗,直至战死。只有1000余人突围出去。这次战役,宋军伤亡惨重,数十名大将阵亡,万余士兵死伤,宋仁宗十分震惊,并下令对韩琦、范仲淹贬官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