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机器组群

在2004年的年初,欧空局也派出了自己的火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携带着一个叫做“小猎犬1号”的机器人,但是,这个机器人却在着陆的过程中失踪了,这给一种新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理由,于是,人们开始设想有一种外星探测车,具体地说,它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自动探测集群,它们相互之间可以交流通信协调工作。这种“机器人舰队”并没有中央指令系统,却能自如地在各种地形上整体推进,他们既可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又可以分开来分别执行不同的工作,即使是一个毁坏了,其他成员还可以执行任务。不论是外星探测,还是地球上的勘探,这种设计思想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中国正在研制的月球车就出现了这种设计理念。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出了一种月球车,其实它们是一组机器人,它的学名叫“可重构星球探测机器人”,这是由好几个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既可以独立运动、跨越障碍,还能“站起来”抓取物品,完成搬运、采样、测绘等作业。最关键的,这几个机器人能变形,就像是动画片中的变形金刚那样,收到指令后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轮子”。在未来的星球车中,它们的角色是子机器人,在与主机器人会合后,它们的机械手能牢牢地抓住主机器人,互相组合成为一辆星球探测车。

未来的行星探测车应该有通用性,它不仅仅只适合于火星,也不仅仅只适合月球。新一代行星探测车应该能够为人们找到登陆的最佳地点,并且把科学仪器放置到指定的地点,它们还必须要有较高的局部自主能力,包括局部导航,调整自己的资源配备等能力。实际上,每一个行星探测车都相当于一个机器人。

随着“机遇号”和“勇气号”在火星上创造出来的奇迹,随着新一轮月球探测热的掀起,可以预言的是,新一轮的外星探测车的研制也将会越来越热,在这个研制的浪潮中,科学家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制造出来各种新型探测车,让它们在各个自然条件不同的星球上工作。外星探测车的研制历史,不仅是一部机器人研制的历史,也是一部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戴铭珏)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