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蔡氏回到家,可能是银子使然吧,梦生吃了顿饱饭。饭后,梦生就拿起草篮和镰刀去打猪草了。
和往常一样,梦生来到村西的私塾。那私塾是由村上蔡姓和严姓两个大家族合办的,请了一位老先生,专门教授两大家庭的子弟。梦生从八岁起经常来旁听,先是偷听,被老先生及两大家庭的子弟不知驱逐过多少次。那蔡家的蔡冒和严家的严进更是可恶,常常恶语谩骂,拳脚相加,可怜梦生,年幼体弱,经常被他们打得遍体鳞伤。后来还是老先生看不过,又看到梦生聪明好学,就约定梦生每天打扫课堂,以此换得旁听。
梦生来到私塾,老先生已经开讲了。今天老先生传授的是《豳风•鸱鸮》,只听老先生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地呤诵着:“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梦生发现今天头脑特别好使,以往要反复吟唱才能记住的东西,今天只听老先生吟诵一遍就记住了,对诗文所述产生了共鸣,随之也轻叩案板吟唱起来。
始终一片迷茫的蔡冒和严进,见梦生渐入佳境的样子,恶念顿生,两人抬起梦生坐的桌板往外掀翻,嘴里叫着:“小杂种,本大爷都没听出个所以然,你懂个屁!”
梦生从地上爬起,对蔡、严不屑一顾。
蔡冒见状,上前一拳,梦生半边脸顿时肿起。
梦生恶向胆边生,握拳回击,但毕竟面对人高马大的蔡冒,小拳根本碰不到人家。
“敢回手?老子不打扁你才怪。”蔡冒大叫。
老先生见状,赶忙上前,才让梦生免遭了一顿毒打。
晚上睡在柴房的木板上,梦生对着天花板黯然发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强大起来。
迷糊中,梦见自己站在一尺见方的地方,四周混沌黑暗,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是属于你的,要好好开发哦。”
梦生一下惊醒,看看四周依然是黑黑的天,黑黑的地,黑黑的房子,一片迷然。
第二天在蔡氏的谩骂声中早早起了床,发现昨天被蔡冒打肿的脸好了,连身上的累累伤痕也消失了。梦生甚感惊奇,但就被随后的喂猪、喂羊、喂兔给淡忘了。
喂养结束,梦生喝了碗薄粥汤就又去打猪草了。
日复一日,梦生一早起床喂猪喂羊,然后提篮打草,中途到私塾旁听,所不同的是,梦生感觉现在浑身是劲,从不感到累,有时身上被树条拉破了,过一会就恢复如初。更奇怪的是,每天晚上做梦,而梦境老是自己站在尺余方圆的地方,面对四周混沌黑暗,那个声音老是在提醒,而且感觉越来越急燥。
这一日,梦生听完私塾老先生授课,来到万丈潭北岸。因为临近端午节,蔡氏叫他去潭边摘些芦叶包粽子。而万丈潭北岸是一片茂密的芦苇荡,端午节包粽子时,村民们都在那儿摘取粽叶(芦叶)。
芦苇一簇簇,一片片,成林成海,繁茂、蓬勃的生长,气势磅礴,风过处,万物依然苍翠,偶尔会惊起一只水鸟,鸣叫着,飞向芦苇深处……
梦生不禁想起老先生前天讲的《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正思索间,突然从芦苇深处传来一声:“喵—”的惨叫声,惊得芦丛中群鸟齐飞。
梦生将摘下的芦叶放入篮中,望向芦苇深处,可如此广大茂密的芦苇荡,村民们都不敢往深处去,据说多年前,有村民到深处用铳打水鸟,结果没有走出来,后来人们结队进去,只发现折断的长铳和一堆白骨。
梦生惊恐地向里张望着,又一声惨叫从里面传出来,那叫声直叩梦生心神,带着呼唤和求救,牵引着梦生往里走去。一刻钟后,只看见前面芦杆“刷刷”地响,混和着“呼呼”的撕叫声和“喵喵”的惨叫声。梦生趋步向前,看到方圆十数丈的芦苇倒成一片,中间,一条两丈多长的青蛇正在吞噬一只浑身青色的状若猫的小东西。那青色的小猫使劲挣扎,发出阵阵嘶鸣,看到梦生进入,两眼充满了祈盼。
梦生最见不得欺强凌弱,想到自己常被蔡冒等人欺负,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紧握镰刀,用劲向蛇身扎去。那蛇吃痛,张嘴放开小青猫,掉头向梦生扑来。梦生见斗大的蛇头向他扑来,惊得掉头就逃,慌忙中,镰刀带着芦苇,拉了几下没拉掉,他也顾不得了,弃镰就逃。那蛇见梦生坏它好事,昂着头,吐着猩红的信子,发出“呼呼”的怪声全力追赶。
梦生不敢向后看,浅一脚深一脚地一心向前逃窜,手上、腿上被芦叶刮得鲜血直流,直跑得筋疲力尽,一下坐到在地,慌张地向后看去,却见后面空空如也。“终于逃掉了!”梦生想“不会是它追不上我,又去吃那小猫了吧?”
想到刚才的惊险,梦生的心还在“砰砰”直跳,可想到小青猫那充满期盼的目光,梦生又于心不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梦生还是向来路悄悄地掩过去。只见不远处,又是一片芦苇遍地狼籍,那长蛇横卧在地一动不动,地上鲜血满地。“那长蛇不会死了吧?”梦生用石子远远地掷去。见那蛇并没动静,梦生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来到近前,梦生不竟放声大笑起来:“俺的宝贝镰刀呀,谢谢啦!”
原来梦生见蛇追来,慌乱中镰刀被芦杆嵌住了,正好刀尖向上,而那蛇压着刀尖勇往直前,刀尖自颌下刺入至尾而出,将蛇腹剖成两半,死得不能再死了。
梦生手摸额头,发现三尖老上的,“额骨头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