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总说

日本之地势

日本之地势,西面与亚细亚大陆相距,而拥日本海;东面一带则有淼渺太平洋包绕之。岛屿无数,蜿蜒连亘。自北至南,绿树森森,其翠如滴。而海岸线引长约七千四百有余里。周海有寒暖二大潮流,南北对向而交流,以匀和其气候。地肥谷丰,水族分布于海者亦颇富饶。日本鱼族,已知其名目者七百有余种,其中能利于经济者约四百有余种。如帝国大学之临海试验处,在相州三浦半岛者,成绩显著,较欧洲之地中海试验处毫无逊色。

日本之生民

海岸线引长颇大,而处处有良湾佳澳,长汀曲浦。山岳起伏之间,则有大小河川,加以淡海湖沼,莫不有渔利焉。日本民族当其始原之时,乘干潮而拾收贝类,或刈藻草,或捕鱼族于潮泽涸水之际,既而渐有不畏险艰者,操小舟出而鼓励于激涛洪波,至其熟习已久者前往能至百海里,或百五十海里之远。如此渔夫恒出没于水天渺茫之间,犹农夫耕耘平野于烟霞中。其因袭之久,习自为性,称曰“水之子”。日本孩童以渔猎为一种游乐,非无故也。

日本富海员

闻日本兵士苦战于满洲之野,每得小闲,垂钓而渔小鱼者不少,外国新闻记者观之咸有奇异之感。常行于海者逢风涛,而被其掀翻吞吐,自若无怪焉。其精神之壮烈,苟经训练皆足以成船舰适良之水火夫。欧美列邦动辄忧水火夫之缺乏。惟日本则不然,几万海员,应需而立办。可知日本海军之成功非偶然也。既有素养,乘时势而跃然投其发动之机耳。

半农半渔

日本自古称“瑞穂之国”,佳谷穰穰,生于平野。其生民半农半渔,出则渔于水,入则耕于野。其欲食也,稻米在地,鱼贝牣水,兽肉不多食,日常食料则为谷菜鱼肉。古者祭祖宗以水陆鲜鱼,及蔬菜果实。今世发见贝塚,亦足征其太古时贝类为主要之食料。

牧畜不发畅之故

人或谓日本牧畜之业不曾发畅,可惜矣。以予观之日本水产极为富饶,彼逐水草而转徙游牧者,未尝见其要,偶饲养牛马则牧以天然萋萋之野草,而毫无忧其缺乏。设令国人不食鱼贝,而多用兽肉,则日本需牧场面积必数倍于今日。或谓日本人口之增殖比国土面积已过多,以予观之,是亦不过杞尤。日本富水产不仅养其现时之生民,又足以应其未来之繁殖也。

渔业沿革

渔业沿革。日本渔鱼利用之法夙有可观者。惟封建之世各地异其法,而无所统一。挽近五十年渔业之沿革略可分为二期。安政元年(西历一千八百五十四年),至明治十一年(一千八百七十八年)凡二十五年,称为第一期。明治十二年至同三十六年凡二十五年,称为第二期。

第一期

第一期只踏袭旧惯,盖德川幕府之末,政机转变,动乱频起,而产业坠地。至明治维新之初,旧制度皆破坏,而新制度未就其绪,产业复兴,而尚守其旧惯。渔鱼利用之术徒赖其经验,而未知用学理,以沃其利源。当时政府急于治务,未暇以推奖水产也。

第二期

第二期机关渐备,推奖加厚,诸业发畅,民志开进,于是水产之业亦振兴,而长短取舍之道自行其间。近年日本渔水产者,竞求利于远洋,不仅行舟于朝鲜海,北破濛雾,过桦太滨岸,而进入阿哥斯克海,东南踏太平洋,而远出没于云波缥渺之间,亦可谓海业之一进步。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