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希腊民族的由来,据专门学者的研究,知道是和其他欧洲人一样,属印度欧罗巴人(Indo-Europeans)。他们的原来住地在多脑河(Daunbe R.)的北面,大约在纪元前三千年,正当爱琴文化刚刚开始繁荣的时候,因受北方诸民族的袭击开始向南方迁徙,经过数百年乃至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希腊各族才走到我们的希腊世界中来。
在希腊各族中最先南下驱逐希腊半岛上的原来居民而占有其地的,是亚岂安人(Achoeans)。希腊半岛是狭小而贫乏的,全境多山,丰饶的土地很少,因此他们常常感到生活资料之不足。
至纪元前十二世纪前后,塞沙利(Thessaly)地方的亚岂安人或与亚岂安人非常接近的希腊人,乃利用爱琴海中星罗棋布的岛屿,渡海移住于忒洛伊方面的小亚细亚。后来他们发生民族自觉,为与当地的异民族分别起见,自称伊亚利安人(Æolians),其所住的地方因而被称为伊亚利斯(Æolis)。同样,亚的喀办岛(Attica Pe)和犹皮亚岛(Euboe I.)上的爱阿尼安人(lonians)也有一部分移住至小亚细亚的西岸去,于是有所谓爱阿尼亚殖民地。
随伊亚利安人和爱阿尼安人之后,大约在纪元前十世纪的时候,另一支希腊人叫铎利安人(Dorians)的,也由北方南下,入居比罗奔尼苏半岛(Peloponnesus Pen.)的拉可尼亚(Laconia)地方。后来这一支人也因为人口的增加和受以后南下的同族之压迫,也渡海移住于克里底、罗得斯(Rhodes)诸岛,蹂躏爱琴文化,建设铎利安殖民地。
这样,希腊本土有了伊亚利安、爱阿尼安和铎利安三种族,而小亚细亚沿岸及爱琴海的诸岛屿上,也有了上述三种希腊人的殖民地。希腊文化最初倒是在这些殖地上首先繁荣的。
到民族的移动、融合和殖民告一段落而社会也惭渐安定以后,大约在纪元前六、七世纪的时候,这三支的希腊人自以为是希伦(Hellen)的子孙,称他们所住的地方为希腊(Hellans),称他们自己为希利尼人(Hellens)。今日我们通常叫希腊人为古利克司(Greeks),称其地为古利司(Greece),则是沿用罗马(Rome)人对他们的称呼。
关于爱琴海沿岸希腊人的最古的生活和文化,我们可于无数的神话和二大史诗——《伊利亚特》(Illiad)和《奥德赛》(Odyssey)中窥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二大史诗,据希腊人的记载,系“传说中的诗人”荷马(Homer)所作,歌咏希腊人之对忒洛伊的战争,其中详细展示了纪元前约一一〇〇年至一〇〇〇年时代的希腊的社会牛活。这一段期间便是希腊史上所谓荷马时代(The Homeric Age.)。
在荷马时代以前,希腊人是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既没有一定的住址,也没有什么政治的组织或制度,他们和其他一切民族之原始时代一样,氏族制度是他们唯一的社会组织。氏族制度是根据血缘关系而成立的,由家长式的族长指挥着,较大的事件则由“氏族会议”来处决,族内人们的相互关系单纯而亲爱。
但到了希腊人定住于希腊世界以后,这种旧关系便发生变化。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够定居,是因为农业的发明。农业发明的结果,各个人劳力之所得,常常能超出于他自己个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上,即可以有了剩余。这经济上的发达,就动摇了游牧时代的族内共产的经济组织,发生了私有的财产制度。旧时的族长和辅弼族长的人们,便变成了王和贵族:社会上发生了阶级的分化。
另一方面,氏族被分裂为许多家族,而在氏族之上又出现了胞族、部族等更大的社会组织。希腊人定住于希腊各地以后,因为时间的经历和地理的分离,各地的居民各自形成村落,各地的方言也因而发生。
在荷马时代,希腊人的主要生产是农业和畜牧,当时的经济秩序是所谓自然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尚未发展,商业完全掌握在腓尼基人的手中。他们还没有货币,各人的财富都以土地的广大和家畜的多寡来计算。
他们在政治上受治于“王”(Basileus),这“王”实际上就是所谓酋长,他在和平时为民众的裁判官,战时则为军事领袖。在王之下是所谓自由民(Demos),他们对“王”有经济上的从属关系,即须支付一定的地租。“王”及“王”的近亲者的经济上的职务,由奴隶行使,奴隶即战争中的俘虏和因负债而失去自由的人们。
希腊人在迁徙到爱琴海沿岸的时候,虽然是文化程度很低微的民族,他们虽粗暴的毁坏了爱琴文化,但爱琴海沿岸的铁的使用,却是由他们开始的。由青铜器至铁器时代,在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变革,于文化史的影响也当然很大。希腊人之所以能够征服在爱琴海岸居住的其他民族,受这铁器的帮助是很大的。
在纪元前十世纪至九世纪的时候,即在王政的末期,平原和溪谷之间的居民渐渐离开散漫的村落而向都市聚合。在荷马的史诗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见克里底岛上的诺萨斯城的繁荣情形,以及小亚细亚也有了若干重要的都市。
这些先进的都市当然影响以后希腊都市的发展,但人民之向都市集合的主要原因,则是此时居住地的地方的利害关系,已代替了前时代的血缘结合。此外,当时的社会状态十分动乱,使一般人民不得不迁到都市里来请求强有力者的保护,于是乃有城邦(city-state或译都市国家)的出现。
城邦政治在我国是一个不曾经见的东西,所以要照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去求得希腊城邦的观念,是一件困难的事。
希腊城邦之所在,必定是耕地面积广大,牧场和水利都比较优良,而且海岸稍稍湾入内地,交通便利而又不致受海贼直接袭击的地方。在这平原的中央又必有稍稍高起的丘陵或山。这山上的部分称为“卫城”(Acropolis),四周围以城墙以防外敌。
“卫城”为国家最高的神圣场所,祀有市的保护神,市库亦在此处。山麓上则为一般的市,经营一切政治的和经济的生活。国王、贵族以及大地主都居于城内,市外则是奴隶、劳动者和小地主居住的地方。一旦战事发生,他们也便避居到城内来。
各城邦在起初都行王政,国王以下设有元老院(Council),为国王谘商大事的机关。同时每年也有一次平民大会的召集,与平民商决国事。这便是当时城邦生活的实况。这种组织,大概是由游牧变为土著时部族之进一步的组织,所以当时各城邦的组织还是以血缘的氏族关系为基础。
然则希腊各地为什么成立这种互相独立的城邦而不能统一呢?关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有二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希腊境内地理上的分立倾向,山岭和河流把希腊划成一个个的小块,使彼此不易统一;第二是因为当时经济的活动范围狭隘,氏族还是各城邦政治组织的基础,各氏族自游牧时代以来各自有其祖先,各自有特殊的神,彼此很难一时混合融和,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加深了他们相互间的分立倾向。因为这个原故,所以各邦人民之间互相排斥,人民一离开城邦便丧失了公民权。
希腊城邦的数目很多,据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记载,有一百五十八个之多。但那些城邦所统辖的范围至为狭隘,普通其势力只及于卫城以外数十里的地方,人口多者亦不过数万,纪元前五世纪中叶雅典(Athen)极盛期,其人口亦不过二十七万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平原较大的地方,也出现了城邦间的征服和联盟的关系。
亚尔哥(Argos)之为亚尔哥里斯(Argoris)平原各邦的盟主,斯巴达(Sparta)之制服其南面的两小半岛和迈西尼亚(Mesaenia)平原,雅典之统一亚的喀半岛,塞拜斯(Thebes)之联合皮阿希亚(Boeoti)各邦等等。这些城邦就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为强盛。
一般的说来,宗教常常是国民团结的一个最重要的纽带,在希腊史中宗教也充分的发挥了这个作用。我们由现代的眼光看来,宗教和宗教上的神是人创造出来的,因为社会的经济的条件之不同和文化程度的各异,各民族、各时代乃产生种种不同的宗教。
希腊人的宗教是多神教,他们对每种自然力——如空气、日光、河海等等,都赋以神的属性。神是人创造的,所以素朴的希腊人就赋他们的神以纯人间的姿态,不过把他们的形态描写得更加美丽而已。
希腊人的神既然和人相同,自然他们亦有父母、妻子和财产,于是有记录此种神明世系的神谱(Theogony)。希腊人信仰所集中的神,最重要的,是宙士(Zeus)、亚波罗(ApolIo)和雅典娜(Athena)。
宙士是天神,为人与宇宙之父,亦为宇宙之主宰,所以也就是希腊人之最高无上的神。亚波罗为宙士之子,是日光之神、音乐之神和预言之神,希腊人都相信亚波罗能预知人们将来的休咎,所以都常常来祷祀亚波罗,特尔斐神坛(Delphic Oracle)便是他们祷祀亚波罗的一个最著名的神坛。
雅典娜系女神,为宙士之女,司人类之文化、学术和工艺,希腊人认她为希腊的保护神,也非常尊敬她。希腊人其他的神很多,几乎每种自然界现象和人事,都有其专司的神,不过都不如上述三神为希腊人所尊敬。
希腊人的神与古代东方诸国的神不同,他们不如中国的神的那样聪明正直,也不如犹太、印度的神的那样神圣慈祥,他们的神如我们人类一样有各种欲念,并且大部分为凶恶残暴,奸诈淫佚,常常有踰闲荡检的行为。这也是希腊人宗教的基本特色。
除了上述的神以外,希腊人也崇拜英雄。希腊所谓英雄即生前有名而死后成为半神明的人。英雄大半是传说中的人物,各个城市、各个部落也往往以他们各自的祖先为被崇拜的英雄,作为他们城市或部落的保护者。这分明就是一种祖先崇拜。英雄的权力虽然远不如神,但它们有一种超人的能力,能够助友毁敌。
神和英雄既都强而有力,而且和人一样喜人承奉,人们欲受神的保佑或降福,便须膜拜神明以博得神之欢心,所以希腊人处处设法迎合神的意思。他们除了建筑壮丽的神坛庙宇举行盛大的祭祀以外,还在祭祀时举行各种游戏(如竞技),以娱神明。许多现代的运动比赛(如五项运动)都是希腊人祀神时的竞技。除了祭祀竞技以外,希腊各部族还为了敬神和保护神殿起见,结成神事同盟——即所谓近邻同盟(Amphictyony)。
希腊各邦之宗教上的近邻同盟于希腊各族的联结上,共通民族意识的保存上以及语言文字的统一上,关系很大。最初各邦有以中部希腊的德摩比利(Thermopyloe)底得米忒(Demeter)神殿为中心结成的神事同盟。至纪元前八世纪时,因为他们特别尊信特尔斐的亚波罗神,于是中部及南部希腊各邦,又结成特尔斐的神事同盟。
特尔斐同盟系由十二个希腊种族联合而成,各族都有二票的投票权,每年春、秋各集会一次,除宗教问题以外,还讨论国际法以及政治联盟等问题。但因为强弱各邦在集会中的投票权平等,因而重大的政治事件不能在集会中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对政治的影响很少。但在这个同盟之中,他们除了规定如何维持神殿,如何处罚不敬神者和筹备竞技会以外,并相约各加盟城邦不得互相破坏,不得切断市民生命所系的水道,各邦发生冲突时不得诉诸战争等等,这当然对参加者间的民族感情大有增进。
一、希腊人是属于哪一种族?希腊各族南下以后的分布情形怎样?希腊人的名称是怎样来的?我们又为什么称希腊人古利克司?
二、希腊人原来是过着什么生活?何谓荷马时代?荷马时代希腊人的生活怎样?爱琴区域之使用铁始于何族人?
三、希腊城邦政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希腊不能出现统一大国家?当时希腊最大的是哪些城邦?
四、希腊的神有些什么特点?希腊人最敬哪些神?神事同盟与希腊历史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