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人之为人,上善若水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污宽大度量的,是水;

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雨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管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这是直接地以水喻人,以水而譬喻人生之原则与生命之境界。

人之为人,贵在不失其本性。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对水性和水德的认识,常常被自觉地引进思想文化领域。老子对水德的认识,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

《老子》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翻译:上善之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甘心停留在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地,所以差不多符合道的原则。上善之人居处好选择卑下之地,用心好虚静深沉,对人好仁慈友爱,说话好真实诚信,为政好清静安定,处事好顺应圆通,行动好顺时任运。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这里根据水润泽向下性质而悟出的水德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种水德在上善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则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不仅如此,老子根据水不断浸润啮蚀的性质,又概括出了水德的另一重要内容,那就是“攻坚强”。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后人又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了“滴水穿石”的道理,那不过是水德“攻坚强”的进一步发展。

还有一个人对水德的认识更具体而深刻,那就是孔子。

《荀子·宥坐》中有一段记叙就是说的孔子对水德的认识。孔子有次在观看东流之水的时候,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看,是为什么?”孔子回答说:“那水呀,普遍生育万物,而不是有所图谋,那就好像施惠于人的德;水不停地向低处曲折流去,总是要遵循一定的路径,那就好像行为总是合理的义;汇聚的水浩大深广而不竭尽,那就好像包罗万象而无穷尽的道;汇聚的水一旦决口,随即汹涌奔腾,直向百仞高的山谷扑去,那就好像无所畏惧的勇;水流遇到坑洼,一定会注满成平摊后再往前流,那就好像公正而有度的法;水势充盈后不待外力而自平,那就好像不用刑法而自治的施政;水以柔弱而能浸润到最细微的地方,那就好像明察秋毫之末的聪察;万物出入于水经过洗刷后,就会鲜亮而洁净,那就好像经过仁义熏陶后的善化;水流虽然经过数不尽的曲折,却最终一定流向东方,那就好像坚定不移的意志。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看。”

看!孔子通过对水性的深刻认识,差不多把水的美德都说尽了。这真可以看成是他宣扬仁德教化的水德之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句人人都知道的老活。

南怀瑾分析说:“所有人似乎都在永不满足地争斗着,以期望达到自己想象中的目标。有人要入仕为官,有人要事业有成,有人想腰缠万贯……但现实生活与我们的理想是有差距的。”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已经越来越快,我们有着太多的压力,诱惑,欲望和痛苦……于是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只要遇到一点儿挫折他就想要避世。他们想象着陶渊明般在山边水畔与花草虫鱼、日月山水为伍,粗茶淡饭,不与俗人交往只与诗书为伴的日,是何等的在但要反问的是:你说你已经厌倦这个世界,但你真的了解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吗?你说你讨厌俗人俗事,但你体验过他们的牛活吗?你说社会黑暗,那你义知道什么叫黑暗吗?

怀有大志却在坎坷的仕途上往返颠簸、看尽官场的尔虞我诈以及世俗社会的污浊混乱的陶渊明,在经历了人牛的苦辣酸甜后,终于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那就是飘逸洒脱的淡泊归隐生活,并从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理想乐园。

但当今可是百业待兴、垂青人才的时代,年纪轻轻的你遇到了一点挫折,就想要学着陶渊明的样了避世?一个人刚进入社会没多久,对世界的经验是直觉的、片面的,你甚至还不了解人生,谈避世又是何等可笑?

陶渊明的淡泊与你的避世,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陶渊明站在山脚下,你也站在山脚下,但你却未必能体会到他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胸襟和气度,也不可能有他那份淡泊,更不可能在那份淡泊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苦里有爽快,辣里有豪迈;有人说生活是冰糖葫芦,酸里透着甜.看看现在:工作要上岗证,医生有医师证,任教有教师证,还要晋级计算机证……哪一样不合格你就面临淘汰的命运。生活容不得丝毫懈怠,它根本就没给我们一丝喘息的机会,太多的压力,太多的诱惑,人多的欲望,太多的痛苦。让人很难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

看看陶渊明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候淡泊就是在面对不能实现自己梦想时仍然做出积极选择,用自己的韧性与耐心继续完善自我。在情况恶劣时,不作出消极的决定,也不在一时情绪低落时,做出对今后命运的选择。歌德说:“生活本身就是一条河流,它需要激流,但更多的时候,它得平静向前。”

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都有七情人欲,但我们不能被这些东西所惑,人得势时,恭维吹捧,鲜花簇拥,掌声雷动是正常的,但这一切却是短暂的。时间会把人举起,也会把他狠狠地摔下。所以,我们所说的淡泊既不是让你过“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让你像飞蛾一样自杀式地冲动,而是生活的基调定位于淡泊。从容地面对生活,凡事想得开、胸怀坦荡,真心领受牛活的每一份赐予,包括辛劳、痛苦和灾祸。这样,得意之时乏--颗平常心,一旦地位没了,甚至门可罗雀时,亦不觉得失落。

明代洪应明的诗中说:“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淡泊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无所事事的“混世哲学”。淡泊的真正月的是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是与非,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乐趣。就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你也呵以冷静分析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状态,平淡的价值是历经或目睹了人生坎坷之后,才知其可贵的智者生存态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是生命的源泉,生命在于运动。

洗清别人,哪怕脏了自己。水总是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无私于清洁世界。

柔若无骨,却存在于任何一个角落,谁也无法彻底斩断她的生命。即使娇弱,也要勇于谱写生命的歌。

水,总是客观的映照着世间万物,不因亲疏而有所毁誉。这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

水,流过了万般污秽,却总是能够保留她的清明澄澈。出淤泥而不染。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