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10章 朕要微服私访

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手指捏着两封来自凉州的密信。

殿内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轻微爆裂声。

“来人。”

“陛下。”一个内侍躬身快步上前。

“传吏部尚书杜如晦,立刻入宫。”李世民睁开眼吩咐道。

“喏。”内侍安静退走。

李世民又拿起那封信,视线停在“塑料大棚”、“反季节蔬菜”、“成本低廉”、“利国利民”这几处字上。

这个苏沐……

房玄龄的信写得很平实,只说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没有加什么情绪,但字里行间那种压不住的惊异,隔着纸张都能感觉到。

李世民用手指按了按眉心。

皇宫里也有暖房,看过几次稀罕花草。那是拿木炭和人手硬堆出来的,费钱费力。

房玄龄信里说的这个,听着太简单了。

简单到让人生疑。

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杜如晦穿着绯色官袍,步子又快又稳地走进殿内。他眉眼间带着一股干练气。

“臣,杜如晦,参见陛下。”他微微点头,没有行跪拜礼。

“克明,坐。”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锦凳。

他没说话,直接把那封密信递过去。

“你看看。”

杜如晦接过信,垂目细读。

他脸上的神色从平静,转为疑惑,又变成惊讶,最后停留在一种混杂着难以置信和深思的表情上。

大殿里又安静下来。

杜如晦看完信,把它轻轻放在旁边的案几上,抬头望着李世民。

“陛下,这……”

“你也觉得难以置信?”李世民问,声音听不出什么起伏。

“难以置信都不够。”杜如晦直接说道,“若不是玄龄的亲笔信,臣会觉得是说书人编的故事。”

“冬天种菜,到处是绿的……房玄龄说的那个‘大棚’,只用木头架子和一层‘特制油布’?”李世民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这东西要是真的,那用处……”

他没继续说。

杜如晦接话:“北地漫长的冬天,百姓饭桌上就不光是腌菜干菜了。”

“边关的士卒,也能吃上新鲜菜蔬,士气、身体都能好不少。”

“这……大唐的国力……”杜如晦停顿了一下。

“信里说,那个苏沐,一个人,弄出了稻种、农具、水利、肥料、炼钢、水泥、路灯、模具,现在又多了个‘暖棚’法子?”杜如晦的声音里有一丝轻微的波动,“陛下,这个人……”

“是妖孽,还是……上天送来的人才?”李世民替他说了出来。

“臣不敢乱说。”杜如晦垂下视线,“但玄龄一向稳重,不会胡乱夸大。他信里写得虽然克制,但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心里的震动不小。”

“是啊,连房玄龄都这样了。”李世民站起来,走了几步,“这个苏沐,跟凭空掉下来的一样。他弄的那些东西,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

他停步,转回身看着杜如晦:“克明,你说,朕该怎么办?”

杜如晦想了片刻:“陛下,这件事关系太大,比之前的精米还重。要是信里说的都是真的,凉州,或者说那个苏沐,会是我大唐的心腹之地,也可能是……心腹大患。”

“心腹大患?”李世民眉头动了一下。

“一个人手里有这么多‘奇技淫巧’,他的心思谁知道呢。要是他忠心给大唐办事,那是大唐的福气。要是他……”杜如晦没往下说。

“你担心他被有心人拉拢,或者……他自己有别的想法?”李世民的眼神变得锐利。

“不能不防。”杜如晦神色严肃,“这些技术,随便哪一样传出去,都可能让天下形势变化。特别是炼钢法和那个‘水泥’。现在又加上这个想都想不到的‘暖棚’。”

“那你的意思?”

“眼见为实。”杜如晦语气肯定,“信里说的太惊人了,不亲眼看到,没法全信。陛下,臣觉得,要派信得过的人去,甚至……”

他停下来,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懂了他的意思:“甚至,朕亲自去一趟?”

杜如晦没直接回答,反问:“陛下觉得,这件事的分量,够不够陛下去一趟?”

李世民没说话了。

值不值得?

如果房玄龄信中有一半是真的,那就值得!

如果全是真的……那他这个皇帝,就算立刻跑到凉州去给苏沐拎包倒水,都不过分!

“只是,朕若亲往,动静太大,恐打草惊蛇。”李世民皱眉,“而且,朝中之事……”

“微服私访。”杜如晦吐出四个字,“选取心腹,轻车简从,以巡查或他事为名,掩人耳目。至于朝中,可暂由太子监国,或由重臣辅佐。”

李世民手指摩挲着下巴,目光闪烁。

微服私访……

这确实是个办法。

凉州偏远,消息传递不易。只要做得足够隐秘,未必会引起太大波澜。

他看向杜如晦:“你觉得,谁可同行?”

“臣愿随侍陛下左右。”杜如晦毫不犹豫。

李世民点点头,杜如晦心思缜密,有他在,能省不少心。

“还有呢?”

“禁军统领,尉迟恭或秦琼其一,负责护卫。再带上几名精干的百骑司密探,足够了。”杜如晦迅速规划。

“好。”李世民下了决心,“此事,就这么定了。对外,就宣称朕欲往岐州狩猎,或巡查关中。”

“陛下英明。”

李世民重新坐下,拿起那封信,目光再次落在“精米”二字上。

“不过,克明,房玄龄信中这些东西,太过……离奇。”他沉声道,“在动身前往凉州之前,朕想先验证一件事。”

“陛下请讲。”

“精米。”李世民手指点着信纸,“苏沐献上的稻种,朕一会命司农寺在长安试种。但房玄龄信中提及,苏沐有一套独特的种植之法,方能达亩产千斤之效。”

“臣记得,玄龄上次的奏报中也提过此事,似乎与育秧、插秧、施肥有关。”杜如晦回忆道。

“对。”李世民点头,“朕想先看看,他那套法子,是否真能让这精米,在关中之地,也达到那个产量。”

“陛下的意思是?”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