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6章 “选官……由民?”

街道两旁的房屋,虽然算不上多么富丽堂皇,却也排列整齐,墙面粉刷得干干净净。

更让房玄龄心头微震的是,街上行走的百姓。

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但精神头却很足。

脸上没有他一路西来所见的那种灾民特有的麻木和绝望,反而……带着一种忙碌而充实的劲头。

这……真的是那个奏报里,旱灾严重,民生凋敝的房源县?

马车在县衙门口停下。

一个穿着短打劲装,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带着几个吏员快步迎了上来。

年轻人皮肤是健康的麦色,眼神明亮,脸上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笑容。

“下官房源县令苏沐,恭迎中书令大人!”

声音清朗,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活力。

房玄龄下了马车,目光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的苏沐。

这就是那个写出“罪己诏”奏疏,又献上几十车精米的年轻人?

看起来……确实不像个循规蹈矩的官场之人。

“苏县令,不必多礼。”房玄龄的声音保持着一贯的平和,“陛下命老夫前来,查验粮食事宜,以及……询问一些情况。”

“大人里面请。”苏沐侧身引路,动作干脆利落。

县衙不大,布置简单却很干净。

分宾主落座,上了茶水。

房玄龄直接切入正题:“苏县令,太极殿上,老夫已见过你献上的精米。陛下与朝臣,皆为震惊。如此精米,确是罕见。那几十车粮食,如今也已入库。”

他顿了顿,看着苏沐:“老夫想知道,此等稻种,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在这凉州旱地,获得丰收?”

苏沐笑了笑,回答得十分坦然:“回大人,稻种是下官偶然得之,发现其颇为耐旱。至于种植之法,也非什么秘术,无非是深耕细作,改良水利,加上一些……嗯,特殊的肥料。”

“特殊肥料?”房玄龄捕捉到这个词。

“对,就是一些改善土质的东西,可以让贫瘠的土地,也能长出好庄稼。”苏沐解释道,没有深入细节。

“信中所言,此法推广开来,凉州乃至大唐的粮食产量,能翻几番?”

“理论上可行。”苏沐回答得斩钉截铁,“只要水利跟得上,耕作方法得当,加上良种和肥料,亩产翻倍是基础,翻几番,也并非不可能。”

房玄龄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他换了个话题:“除了这稻米,苏县令似乎……还精通其他技艺?”

他想起了路上看到的奇怪铁杆,还有那平整得过分的道路。

苏沐像是知道他想问什么,放下茶杯:“大人是说外面的路灯,还有水泥路吧?”

“路灯?水泥路?”房玄龄重复着这两个陌生的词汇。

“路灯?”房玄龄重复了一遍,“晚上照明用的?”

苏沐点头:“对,下官弄了些特殊的油料和灯芯,能点挺长时间。至于这路……”

他跺了跺脚下的青灰色路面,“叫水泥路。是下官用一种叫‘水泥’的粉末,混了砂石铺的。结实,下雨天走路鞋上也不沾泥。”

苏沐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大人要是不嫌弃,下官带您在县里转转?”

房玄龄略一颔首,没有说话。

两人出了县衙。

苏沐领着房玄龄,先到了一处院子,门口挂着块木牌,写着“农具改良社”。

院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几个工匠正围着些木头铁家伙忙活。

“大人您看这个,”苏沐指着一个看上去挺复杂的木头架子,“这是新弄的水车,比老式样的提水快多了,也省力。”

他又拿起旁边一个铁犁头,这犁头形状有些弯,线条看着挺顺溜。

“这个叫曲辕犁,下官让人照着图纸打的,试过了,耕地的时候好使唤,翻得也深。”

房玄龄的目光从水车移到曲辕犁上,手指在袖子里轻轻摩挲了一下。

他记得苏沐信里提过改进耕种方法的事。

随后,两人又去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工坊。

高炉烧得正旺,风箱呼呼作响,匠人们赤着膊,汗流浃背地在敲打着什么。

“这里是百炼钢作坊。”苏沐的声音在嘈杂中清晰可闻,“下官琢磨了个新法子炼铁,出来的钢,又硬又有韧性。拿去做农具,用得住。要是拿去做兵器……”

苏沐没接着说下去。

房玄龄的视线落在那些烧红的铁块和飞溅的火星上,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

他移开目光,跟着苏沐继续往前走。

路过一个院子,里面传出孩子们念书的声音。

声音不算整齐,念的内容也让房玄龄脚步一顿。

“……九九八十一……”

“东经……西经……”

“蒸汽……杠杆……”

他侧过头,看向院内。

“这是县学?”房玄龄问。

“嗯,算是吧。”苏沐应道,“下官让他们除了识字,也学点算学、格物、地理这些。下官觉着,光读圣贤书还不够,总得学些过日子用得上的本事。”

“过日子……用得上的本事?”房玄龄口中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没再多问,跟着苏沐继续走。

走到县衙旁边的一处墙壁前,墙上贴着一张大布告,围着些识字的百姓在看。

布告最上面一行大字:“房源县第一届里正民主评议候选人公示”。

下面列着好几个人名,名字后面还用小字写了些这人做过的事,像是功劳簿。

布告最底下写着评议的时间和地点,还有一行字:“凡本县年满十六周岁以上之男女,皆可参与评议,选出你心中最合适的里正”。

房玄龄的视线定在那“男女皆可参与”几个字上,眉头不自觉地蹙了一下。

他转头看向苏沐:“苏县令,这布告……是何用意?”

苏沐看着布告,语气平常:“哦,这个啊。就是让大家伙儿自个儿选里正。下官想,谁做事公道,谁能替大伙儿着想,就让谁当里正。总比下官一个人说了算,或者上面随便派个人下来强吧。”

“选官……由民?”房玄龄的声音有些干涩。

“算是吧,目前只在里正这个层面试试水。”苏沐说得轻描淡写,“总得让大家有点参与感,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干活也更有劲头嘛。”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

他看着他看着苏沐那张年轻却异常平静的脸。

“苏县令,你可知……你做的这些事,若是传到长安,会引起何等轩然大波?”房玄龄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苏沐似乎没听出他话里的警告意味,反而笑了笑:“大人,下官只是想让房源县的百姓,日子能过得好一点,吃饱穿暖,有点盼头。至于长安那边怎么看……下官现在也顾不上了。”

他指了指远处正在忙碌修建沟渠的百姓:“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再说。肚子都填不饱,想那些虚的也没用。”

房玄龄沉默。

这个苏沐,说话行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