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强迫自己收回思绪。
这些东西固然惊世骇俗,可他此行的首要目的,是那关乎大唐无数饥民生死的——精米。
以及,产出这精米的方法。
“苏县令。”
房玄龄的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郑重。
“一路行来,老夫见识了房源县的变化,心中颇为震动。”
“然,陛下与朝廷最关切之事,还是那几十车精米。”
他看着苏沐的眼睛。
“此等神稻,既能于凉州旱地产出,想必定有其独特的种植之法。”
“天下饥民甚众,嗷嗷待哺。”
“老夫恳请苏县令,将此稻种的种植详情,一一告知。”
“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功德。”
苏沐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点了点头。
“大人言重了。下官既将粮食献上,自无隐藏种植之法的道理。”
他心里快速盘算着。
农业技术,这个可以给。这是当前最急需的,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至于炼钢、水泥、甚至更后面的东西……得一步步来。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先用粮食把这位大佬和长安那位皇帝稳住,建立信任基础再说。
“大人若不嫌田间地头简陋,下官这就带您去看看。”
苏沐做出邀请的姿态。
“有劳。”
房玄龄微微颔首。
随行的金吾卫留在了县衙,只有一个穿着青衣,看起来十分精干的年轻随从,默默跟在了房玄龄身后。
这随从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硬面册子和一支炭笔,显然是准备记录的。
苏沐领着房玄龄,绕过县衙,走向城外不远处的一片田地。
虽然过了收获季节,但这片地并没有荒芜。
一些穿着短褂的农人,正在苏沐划定的区域里忙碌着,似乎在翻整土地,准备着什么。
田埂修整得十分规整,旁边还有新挖的水渠,引来了远处河里的水,虽然不大,却在缓缓流动。
“大人请看。”
苏沐指着那片正在翻整的土地。
“要种好这耐旱稻,地,是第一关。”
“寻常耕作,深度不够,保不住水分,也留不住地力。”
“下官让人打造了新的农具,就是大人在‘农具改良社’看到的曲辕犁。”
他弯腰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捻了捻。
“用曲辕犁深耕,至少要翻到一尺深。这样,土质疏松,才能把下面的湿气翻上来,雨水也能渗下去更多。”
房玄龄身后的年轻随从,立刻在册子“沙沙”记录起来:“首要,深耕,一尺,曲辕犁。”
房玄龄看着苏沐的动作,又看看那些农人使用的,确实是造型奇特的犁。
“深耕之后,是选种。”
苏沐继续说道。
“并非所有种子都能发芽长好。要挑选那些颗粒饱满、色泽纯正的留作稻种。”
“播种前,最好用温水浸泡一日,再用草木灰拌一下,可以预防些虫病。”
随从再次记录:“选种,饱满。温水浸种一日,拌草木灰。”
“接着是育秧。”
苏沐指着旁边一块专门开辟出来的小田。
“不能直接撒到大田里。要先在这样的育秧田里,精心照料,等长到半尺高,再移栽到大田。”
“移栽的时候,株距、行距都有讲究,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
他用脚在地上比划着。
“大概……一扎宽的距离,插五六株秧苗,就比较合适。”
随从飞快记录:“育秧,半尺高移栽。株行距,一扎五六株。”
房玄龄听得十分仔细,偶尔会根据随从记录的文字,提出一两个疑问。
“为何要移栽?直接播种岂不省事?”
苏沐笑了笑,解释道:
“大人有所不知。育秧移栽,有几个好处。其一,可以保证秧苗的质量,弱苗、病苗在育秧阶段就剔除了。其二,方便管理,除草、施肥都更容易。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育秧的时候,大田可以先种一季别的耐旱作物,比如豆子,等秧苗长好了,豆子也收了,正好移栽,一块地两份收成。”
房玄龄眼神一亮。
一块地,两份收成?
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他看向那随从,示意他务必记下。
随从额头也见了汗,奋笔疾书:“移栽之利:择优去劣、便于管理、提高地用、一地两收,先种豆。”
“水利是关键。”
苏沐指向旁边的水渠。
“凉州苦旱,但并非完全无水。”
苏沐接着说道。
“只是河流分布不均,地势高低不同。所以,修建水渠,利用水车提水,就变得格外重要。”
他指着远处河边一个正在缓缓转动的巨大木轮。
“大人看到的那个,就是新式水车。比旧式的效率高得多,能把水提到更高的地里去。”
随从记录:“兴修水利,建渠,用新式水车提水。”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施肥。”
苏沐的语气变得稍微郑重了些。
“土地种久了,地力会下降。要想庄稼长得好,就得给地‘喂’东西。”
“寻常农家,多用人畜粪便,或者草木灰。这些有用,但还不够。”
“下官琢磨出一种‘复合肥’,能更好地补充地力,让稻子长得更壮实,穗子更大。”
房玄龄眼神微动:“复合肥?”
苏沐含糊道:“嗯,就是几种不同的东西,按比例混合起来,发酵处理一下。具体法子有些繁琐,主要是为了改善土质,提供稻子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
不能说太细。化肥这玩意儿,现在解释起来太费劲,而且原料也不好找。先用概念稳住,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搞。
随从笔尖一顿,抬头看了看苏沐,又看看房玄龄,见房玄龄没有追问细节的意思,便记下:“施肥,关键。除人畜粪、草木灰外,另有‘复合肥’,混合发酵,补充地力,改善土质,供养分。”
苏沐看着田地,总结道:
“总的来说,就是:良种、深耕、育秧、移栽、水利、施肥。这六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只要这几样都做到位,加上合适的管理,比如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那么,在这凉州地上,亩产翻上一番,是稳的。若是水肥跟得上,管理得当,翻上几番,也绝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