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此时汗水浸透了全身,整个身子都在哆嗦,听到女帝这番话后,心中的担子这才落了下来。
他也知道,女帝倒不是真的以为他有什么奇谋妙策,只是想让自己死得明明白白。
在苏昭言嘲弄的目光之中,在满朝文武愤怒的注视下,林羽开口道:“林镇雄此番联手四路诸侯,率领三十万大军起兵,但京城固若金汤,又有十万御林军坐镇,当下大夏最大的危机反倒不是林镇雄,而是其他诸侯。”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满朝文武的议论。
“太祖爷还是太过仁慈了,将打天下的功臣全都封赏领地,以至于他们尾大不掉,如今反过来威胁朝廷!”
“林羽这番话倒是没说错,福王身为陛下的亲皇叔,在得知林镇雄谋反后不仅没有带兵进京勤王,竟谎称他的封地大旱,要求朝廷拨款赈灾,否则灾民将会去反叛朝廷!这分明是在要挟陛下,暗示陛下不给钱他也反叛!”
“京城四周的省份仍旧在朝廷的管控之中,朝廷可以从四周省份调兵守卫京城!林镇雄暂时还不足以威胁京城,但如果其他诸侯也纷纷效仿,恐怕……”
满朝文武全都眉头紧皱。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苏昭言目光之中的轻蔑与不屑顿时烟消云散,林羽竟然能想到这一点,看来这家伙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废物。
“各路诸侯虽然发文斥责林镇雄谋逆,将表面功夫演得很好,但朝廷命令他们出兵平叛,他们都以种种理由拒绝,这说明他们其实也在观望战况,说白了就是墙头草。朝廷占上风他们就支持朝廷,林镇雄占据上风他们就立刻反抗朝廷。”
林羽说道:“而这几年国库空虚,朝廷显然也拿不出更多的钱财去收买这些诸侯了。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推恩令。”
这话一出,众人全都面面相觑,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不解和错愕。
这个时空没有汉朝,他们自然不清楚什么是推恩令。
“何为推恩令?”
苏昭言黛眉微蹙。
“依照大夏律规定,诸侯去世之后,爵位及封地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庶子只能分到财富。而嫡长子经营麾下封地,韬光养晦,久而久之,就会对朝廷造成威胁。”
林羽说道:“所谓的推恩令,说白了就是朝廷推出新规定,今后诸侯之子,无论嫡庶长幼,可以均分到诸侯的封地及兵马!”
太和殿中顿时落针可闻,鸦雀无声。
寥寥几句话,却富含着太多太多信息,犹如一块巨石落入众人的脑海之中,瞬间掀起惊涛巨浪!
而后。
满朝沸腾!
“好一个推恩令!咱们大夏开国至今不过几十年,百废待兴、蒸蒸日上,各路诸侯都是多子多福,福王更是接连生了二十个儿子!而现在那些诸侯的庶子,都是支持诸侯反叛朝廷的,毕竟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父亲继承大统,自己到时候作为藩王才能分到封地!”
“但是朝廷一旦宣布推恩令,那些诸侯的庶子会立刻改变立场,毕竟造反是要诛九族的重罪,而造反成功者万里无一!他们如今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分到封地,又何必冒着巨大的风险跟随父亲造反?那他们自然会誓死效忠朝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世间的事情,说来说去都是一个利益。”
“不错,并且朝廷还可以推出一个规矩,诸侯若有不轨之处,其子女若检举或大义灭亲,可以划分到更多的封地!如此一来,原本铁板一块的诸侯会立刻陷入内斗与猜忌之中,嫡长子自然百般反对推恩令,可他区区一人又如何斗得过朝廷的旨意以及几个甚至几十个兄弟!”
“妙哉,妙哉,这真是千古第一阳谋啊!就拿福王举例,他深受太祖爷恩宠,有一整个省做封地,可一旦推恩令执行下去,待福王去世之后封地由二十个儿子继承,那二十个儿子也会开枝散叶,如此均分下去,不出几代,最终福王一位后代的封地可能就只有一个村那么大了,一村之力如何能与朝廷作对?”
“这推恩令一出,朝廷就不需耗费精力与诸侯角力,而是让诸侯和他们的儿子展开内斗,如此一来他们自己内耗都来不及,自然不可能再做墙头草给朝廷添堵!并且那些诸侯的庶子也将看到机会,他们会出兵勤王、平叛,来换取战功得到荣华富贵!”
林羽的推恩令犹如砸中牛顿的苹果,顿时让文武百官豁然开朗,并根据推恩令展开了更多的遐想!
汉武帝已经实测推恩令是一个具备可行性的阳谋,正是因为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才让汉武帝能够铸就千秋伟业。
苏昭言星眸之中浮出深深的震撼,她自幼饱读诗书,精通历史,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无解的阳谋,不仅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掉那些跃跃欲试准备造反的诸侯,也可以彻底解决诸侯的隐患。
可谓一劳永逸。
“林羽,世人皆说你愚不可及,难堪大用,却不想,你竟能设计出如此阳谋。”
苏昭言饶有兴致地看着林羽。
“陛下,林羽此番可谓是大功一件,其才智过人、运筹帷幄,还请陛下赦免林羽死罪!”
“臣附议,以林羽之才定能辅佐陛下平定叛乱!”
几位臣子纷纷开口,他们虽然与林羽毫无交集,但此刻也希望林羽能够活下来。
毕竟他们是大夏的臣子,林镇雄若真的推翻大夏,他们这些亡国之臣不会有好下场,而林羽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不可!”
兵部尚书董进,朗声道:“诸侯作乱,先杀质子,此乃祖宗之法,怎可违之?林羽纵然为朝廷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但毕竟是林镇雄之子,罪孽深重!陛下可以将凌迟改为斩首示众,免去林羽痛苦,也算是对林羽的赏赐了!”